作品发表------小小说《病》、散文《诗书的日子》发表于《山东文学》2010年第七期(总第620期)

标签:
教育散文文学 |
分类: 写作天地 |

每每回想起读大学的那些日子,我就觉得自己像一条贪婪的蚕,不停地贪食着书上长出的一片片桑叶,一点点充实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地长大、成熟。那散发着宁静墨香的智慧的书页曾多少次让我心醉神往,留连忘返!读书的日子如茶,清清淡淡,悠悠远远,香彻一生。
依稀记得西工大图书馆的一角,正襟危坐,用瘦瘦的手臂捧读巨石般厚重的文化经典,一颗虔诚的心痴迷地同那些文化大师进行心与心的对话,领悟着他们深远精邃的思想,让那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文字重重地敲打自己的心灵,潮水般浸漫全身......
读书的日子清纯如水,读书的灵魂一尘不染。偶尔携书旅游,很浪漫也很温馨。一书相伴,一个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观海上日出,看大漠夕阳,读山读水,听雨听潮,让单纯朴素的心灵携书走天涯。
那时的梦里便常有一种清丽的旋律,缥缈似雾,幽如天音,迤逦而去,清流潺潺,不见一点杂质,一丝浊影。当室外雨雪纷飞如冰冷的蝴蝶,而我因了书缘而暖意盈怀,偃仰啸歌,扼腕击案,不闻风雨之声,唯有这份淡远的心境,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馨中,“一醉一陶然”。
“耐得寂寞好读书”,进入字间生活,需要一种心境,一种纯净、淡泊的心境,一种“不为物役,不为形牵”的自自然然的心境。“面壁十年图破壁”,需要的是一种修炼,一种厚积薄发、寓动于静的修炼。一路走来,一路坎坷,大多数人半途止步,畏难不前,望书兴叹;然而,攀登的人越少,风光越迷人----优美的风景,总在高处、险处,更高更险处!
当我夜读疲倦,抬起头来凝神远望时,我的目光透过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穿越千里沃野,穿越千山万水,我分明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在昏黄灯光下纳鞋补袜的母亲,夜深了仍不知劳累地带着满脸汗水做木工活的父亲......他们那粗糙如松树皮的双手,让我在每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便泪眼朦胧。我一次次在心底深深感激“土里土气”的父母在贫窘的生活中任劳任怨,克勤克俭,为我放稳了一张书桌,无私地支持我没有间断地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学校教育!此去经年,红颜易老,流光易逝,可是,亲情依旧,爱心永存。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那漫漫长夜的微弱灯光,那痴痴求知的执著眼神,如星光,似剑辉,闪耀于我青春的“页岩”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那一卷卷一册册的书,犹如一位先知先觉的智慧导师,指引着我从生活黑暗的隧道一步步走进心灵更自由更纯粹的世界。航行于文字的河流,一路辛劳,一路放歌,不觉间便走过千山万水……
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走进农行,我常想,明天,自己是否还会过这样的生活?是否还能拥有这样纯静专注的心境?是否还能耐得住读书的寂寞与淡泊?…...
或许,会有另外一种难以预知的生活引诱我,那大海中的喧闹与骚动,那人流中的繁华与浮躁……
齐鲁春阴曾咽管,书香醉人遥相看。
不管明天是什么天气,走什么道路,心灵疲惫时,我都会在心底深深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忙忙碌碌中,书依然会是我不变的精神家园,让我在“默叹”和“仰视”中,无言泪流,心如洗过----
蓦然回首,读书的日子,真好!
病
民间有谚:缺什么别缺钱,有什么别有病。谭局长不以为然,他将生病与生钱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五年前的冬天,谭副局长刚变为谭局长时间不长,患重感冒住进了医院。同事、下属、监管对象纷纷攘攘到医院慰问看望。当然,大家都不是空手而来,有的送来鲜花水果,有的提来高档营养品,还有不少下属和监管对象塞给数目不菲的慰问金。言辞情真意切,理由冠冕堂皇,说是让领导买点营养品,祝领导早日康复。不待推让,便边说边跑出了病房。
几天后谭院长出院,慰问金加上老婆变卖的营养品钱数,竟达十万之巨,轻轻松松地翻盖了农村老家的房屋,为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一台高档手提电脑。
夫妻二人对这次生病有所感慨,有所了悟,终于自认为恍然大悟。
半年后,儿子要出国留学,妻子建议道:“你再病一次吧。”于是谭局长又住院病了一次,基本凑够了儿子的出国留学费用。
此后,谭局长一年一大病,半年一小病,走上了制度化、规律化的轨道。在住院的时间上更是潜心研究,精挑细选。例如,一般不在中秋节和春节前住院,避免探望者送礼“二合一”;一般在放出中层干部将要调整的风声后,一周内就要住院。
某日,谭局长看中了某小区的一栋别墅,于是又住进了医院。夫妻二人正表情痛苦心花怒放地接待探望者接收礼品礼金时,忽然组织部长带着两名副部长和干部科长携带着一兜鸡蛋、一束鲜花走进了病房。
“部长,您来了。”谭局长挣扎着要从病床上坐起来。
部长宽厚地扶住了谭局长,表达了一通慰问之意,神情凝重地说:“老谭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工作重要身体也重要啊,不能光顾工作不顾我们干部的身体啊。群众反映你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天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身体实在不行,也不要硬撑。反正年龄也快到岗了,调整一个清闲轻松的岗位如何?”
谭局长心里一惊,他深知目前的职位带来的福利和荣耀,更深知清闲职位带不来丰厚的实惠。他立即慌乱地从病床上站起来,并且做了两个跳跃动作,对部长说:“我的病没问题,这把年纪我也不想换新岗位了,我还能在这个岗位上为党工作几年,请部长放心。”
组织部长前脚刚走,谭局长立即办理了出院手续。
从此,谭局长再也不敢生病住院。他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表现得和一个小伙子一样,精力充沛,生龙活虎。
冬天,冷空气袭来,谭局长真的病了,病得还不轻,呼吸困难,胸口发闷。他悄悄地去邻县作了检查,医生诊断为“重度心肌炎”,强烈建议住院治疗,谭局长坚决不住。
谭局长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白天照常上班,夜里偷偷输液。
雪花飘下来的时候,纪委接到举报正要查处他的前夕,谭局长在办公室停止了呼吸,被下属手忙脚乱地送进医院。
医院的结论是:延误治疗,忧惧过度,心肌梗塞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