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述评----招商热中的冷思考
(2009-10-15 23:15: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写作天地 |
招商热中的冷思考
近闻A镇一外地投资者在拿到政府担保的300万元贷款后,连夜潜逃,不知所去,留下一堆还未安装的破烂设备在无语诉说着荒诞与欺骗。在当前如火如荼、如水如潮、如痴如醉、如疯如狂的招商热中,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冷静理性思考。
诚然,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强心针作用十分明显。但也毋庸讳言,当一种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经济现象演变为政府部门层层下达指标、严格考核奖惩的行政行为时,其负面作用就应运而生,严重后果也在日积月累,潜滋暗长。目前招商引资热中至少有三种现象亟需我们冷静对待深刻反思:
一是国有资产流失。因为有指标有任务有考核有奖惩,官员们为保位子保面子出政绩谋提拔计,千方百计抛出优惠政策“诱”商,甚至极个别已不计成本。优惠政策的实质是政府调剂让渡利益。B县无偿提供土地,C县免费援建厂房;D乡“四通一平”,E乡免费免税(没权力免就先征后返,或变相补助给企业),F乡干脆投资自建。这些财政投资无异于掏国家的腰包装企业个人的腰包,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基层财政更是雪上加霜。至于企业在嫁结改制出租出让过程中的资产流失,更是不一而足。G乡派2名公安干警为企业看守大门,H乡打出“投资者是上帝,招商者是功臣”的标语。在中国这个有着尊农抑商传统的国度里,商人的位置好象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投资者与投机者谐音,有些商人没摸透市场规律先熟稔了官场规则,未赚市场钱,先谋市长钱,在乡乡、县县、市市之间挑肥拣瘦,挑动竞争,待价而沽。全国都不招商,商人也要投资开厂办企业。既然政府间竞争,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我想商人们一般不会有机不乘有利不图吧。
二是干部弄虚作假。据闻M县派出千名干部扛着铺盖赴南方招商,完不成任务不准回来。J县乡镇科局一把手都去招商,招不来就是没本事就是不称职,就要批评就要免职。商企有限,招者如蚁,僧很多粥很少,还要吃饱,吃不饱还要挨打,如之奈何?政府部门们只好做吃饱状,边拍肚皮边高歌“清樽美酒斗十干,玉盘珍馐值万钱”。投资十万,上报为百万;投资百万,号称亿元;甚至于刻制假章假证假发票,重复申报,无中生有。自欺且欺人,瞒上且媚上。毒害党风政风,腐蚀干群关系,弄虚作假为害甚烈,不可不慎,不可不防,不可不禁。
三是滋生腐败现象。表现之一是乱开口子,政令不一,规范程序,政府失信。依法行政、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这些普遍性的真理在招商引资面前好象都失去了威力。为引客商来,要天许半个。K镇某企业主手持大刀哭喊着追杀镇党委书记。原因是企业主要上马小炼焦(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企业)心存顾忌,镇党委书记为完成招商任务想着剜到篮里就是菜,胸脯拍的叭叭响,大包大揽说进我园区我保护谁敢咋你万无一失。结果开工不到半年被上级职能部门强行关停推毁,上百万投资血本无归。企业主绝望愤怒之极,手持大刀追杀书记。表现之二是借招商外衣,行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行贿之实。面对审计纪检部门,检查还要振振有词地反驳:上级安排的招商,不出去行吗?不招待行吗?与此相映成讽的是,有一些自称投资者的人,政府包吃包住包行包玩,潇洒免费游完名胜古迹后再也不来第二次了。此现象在南方被总结为“但称投资者,免费玩中国”。表现之三是淡忘了部门职责,荒废了工作主业。一些部门,引资任务千钧垂,全力以赴抓招商,业务工作无心问,结果是商也没招来,工作也荒废了,西瓜芝麻都丢了,舍了盐,瞎了酱……
该谁干的还是让谁干去吧,缺位不作为不对,越位乱作为也不对。个别部门和领导啊,别再干那些老公公背儿媳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