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营收分析师it微博营销微博 |
分类: 数字时评 |
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HTC日前发布的2012第四季度财报不容乐观,上一财季,HTC净利润为10亿元新台币(约合3400万美元),同比下滑91%。但是HTC在最后一季度相比较全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11月环比增长了23%,让人们对HTC的2013有所期待。
同样也没有出乎我的意料,10亿元新台币的净利润,仍然好于彭博社20位分析师给出的7.64亿元新台币的平均预期。
2012年,由于HTC改走精品路线,市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苹果和三星挤压,虽然iPhone5口碑和市场反应都不佳,但其和新款Galaxy还在延续着各自积累的“明星效应”,给HTC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HTC也并非全无起色,Butterfly智能手机在日本就取得了成功,上市首周就拿下了当周的销售冠军。此外,HTC当前股价仍比去年11月触及的7年低点上涨了48%。应该说这一年HTC喜忧参半,忧的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喜的是HTC终于熬过转型最艰难的一年。
但是让我纳闷的是,面对HTC第四季度的“淡”,业内媒体和所谓“专家”普遍为HTC唱起了哀歌。什么手机销量停滞不前,用户相继逃离,甚至有人还提出Game Over一说,有点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且不说HTC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即便这个品牌名称,要想立即在用户当中消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神奇的Apple已逐渐被拉下神坛,这给其他包括HTC在内的其他品牌增长让了巨大的空间。
所以在这些声音中,我可以肯定地说,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对手制造的臆想之作。那么HTC当前的状况到底是如何呢?我觉得这必须要站在HTC近些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来看。
遥想2008年,HTC推出全球首款搭载Android系统手机HTC Dream(G1),“梦想”的寓意承载着HTC和谷歌对Android的期望,HTC可谓是Android发展历程的“开国元勋”。
搭载Android头班车的HTC,从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公司股价从台币300元飙升到1300元,市值暴增至逾335亿美元,超越诺基亚与RIM,成为全球市值仅次苹果的第二大手机业者。
但在进入2011年冬季之后HTC略显疲软,不过依旧营收1014.2亿元新台币,净利润为109亿元新台币。2011年,随着各家厂商加入Android阵营,并且以此进军智能手机市场,HTC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在2011年初的MWC中,以HTC ONE系列的发布开始一步步从曾经的“机海战术”走向了如今的“精品战略”。
HTC走精品战略相对于以往一直致力于精品战略的苹果和三星,肯定是有巨大的弱势的。所以在2012年,HTC在从制造走向创造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生命的低谷。
看看这整个过程,我们发现所谓低谷是在HTC公司高层的预期当中的,低谷发生的原因也是可以预见的“黎明前的黑暗”,如果一个企业高层的头脑保持足够清醒,思路足够清晰,即便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的未来会更好。
HTC全球销售和市场部门主管杰森·麦肯齐指出,“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在短时间内推出了过多产品。”而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也坦诚,“过去产品多,每个产品上来,多多少少都要做一些投入。这样东打一下西打一下的结果就是增加成本,销量却没有明显提升。”HTC董事长王雪红早前曾承认,机海战术定位不够准确。
HTC高管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够及时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而这也正是HTC来年打翻身仗的基础,诚如HTC员工做的形象广告:现在说输赢,还太早。
当然HTC要想快速反弹也是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过从中国市场对HTC新推出的几款产品的反应来看,HTC Butterfly预售情况火爆,一机难求,HTC 8X俨然已成为Windows Phone 8的代表作,而即将推出的旗舰机型M7也备受业界和消费者关注。接下来中国市场到底如何趁热打铁,欧美市场如何加强,以及亚太市场怎样稳中求进,这些都是HTC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处理好了,低谷才能成为历史,重新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