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微语录周记2011-04-25---2011-05-01

(2011-05-01 08:20:24)
标签:

博客微语录

我这周发布了40条微博,下面是我通过博客微语录应用筛选出来的微博

写微语录>>  去我的微博>>

  • 2011/05 01

    回复 @wx张莹 :不同意或反对也是一种连结。 // @wx张莹 :太绝对 // @沈家宏心理空间 :父母打骂孩子也在表达一份连结,至少在痛苦和疼痛这一块,父母和孩子是连结着的。 08:15

    实用心理学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许打人哦!】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将的中文译“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回复 @三米–麦兜 (四):爸爸妈妈曾给到我们的能力,我们都已如数地用到了爱我们的孩子身上了,在这个意义讲,我们每个父母都已经尽力了,都已经做到他们能做的了。更为重要的是,我还可以更好,还可以再努力一些,以给到我们的孩子想要的那个理想的、足够好的爸爸妈妈。 // @三米–麦兜 :请教下,有这么个 08:13

    回复@三米-麦兜(三):其实,身为爸爸妈妈的也不要内疚,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想做好爸爸,好妈妈。但我们又都会爱到我们曾经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的局限,因为我们是从他们那里获得如何做一个爸爸妈妈的角色的。 //@三米-麦兜:请教下,有这么个实例:父母会因孩子说的话敏

    回复 @三米–麦兜 (二):这个时候,爸爸要思考:我的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爸爸,我还应如果努力才能让我的孩子要到他想要的爸爸。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双亲:一个是生物学上的双亲,一个是心理上的双亲。我们父母的任务是如何让孩子同时能要到这两个双亲。在许多时候,许多孩子是心理上的单亲。 08:04

    回复 @三米–麦兜 (一):当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他的心中会有一个理想的爸爸和妈妈,他/她会带着这个模型去期待他/她身边的这个爸爸妈妈符合他心中的理想。我想至少这个孩子没有在他生物学意义上的爸爸身上找到他的那个理想。 // @三米–麦兜 :请教下,有这么个实例:父母会因孩子说的话敏感而伤心(虽说童 08:01

  • 2011/04 30

    对爱的理解:是因为有了需要才有了爱,而不是因为有了爱才有了需要。爱是为了满足生命的需要而来,是为生命服务的,而不能让生命为爱服务。 18:37

    应用心理学吴蕾 :昨晚的谈话,让我有点看透爱情的感觉…爱情不过是相互需要,当对方不需要你的时候,无爱可言,当你不是他所期望的时候,无爱可言,当你让他觉得舒服的时候,他会说爱死你了…其实爱不爱,就爱对方是否能满足自己,其实就是爱自己而矣。

    父母打骂孩子也在表达一份连结,至少在痛苦和疼痛这一块,父母和孩子是连结着的。 18:29

    实用心理学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许打人哦!】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将的中文译“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所有打骂孩子的行为都是父母在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情绪;所有的打骂和体罚都在表达对生命的拒绝,如果是父母的话,也在表达对自我的拒绝。 18:26

    实用心理学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许打人哦!】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将的中文译“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很多的时候说不清谁是加害者,谁是受害者;更多的时候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加害者又是受害者。 // @途安的茶 :對心靈的傷害大於身體面對的危險。 14:08

    何永军家庭教育咨询 :洛阳公安局纪委书记自杀,如果是因为失眠,抑郁,工作压力大,我们可以说,他不适应当下的官场,毋宁说是这个社会让张书记感觉到陌生和不可思议。

    回复 @CL清 :多多研究自己,多多关注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失败、痛苦、逆境、不幸、挫折;不用放过,用抱持;不用是非对错,用因果;不用拒绝,用接受;不用回避,用面对。 // @CL清 :回复 @沈家宏心理空间 :那老师,其实我想问,我们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那些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东西呢?一定要等到问题已 12:01

    沈家宏心理空间 :今天上午我咨询了一个孩子,问题是他的人际关系不理想。父母说他的问题是看不惯别人。他看不惯老师,看不惯同学,看不惯同寝室的室友,看不惯所学课本里的内容。我问父母:你们看得惯自己的孩子吗?父母顿时无语。一个看不惯他人的孩子的背后,可能站着一对看不惯孩子的父母。

    在中国,从政是个高风险的职业。 11:52

    何永军家庭教育咨询 :洛阳公安局纪委书记自杀,如果是因为失眠,抑郁,工作压力大,我们可以说,他不适应当下的官场,毋宁说是这个社会让张书记感觉到陌生和不可思议。

    是的,大多数孩子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解决可能要从父母那里开始。 // @CL清 :老师说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追根到父母的身上 11:48

    沈家宏心理空间 :今天上午我咨询了一个孩子,问题是他的人际关系不理想。父母说他的问题是看不惯别人。他看不惯老师,看不惯同学,看不惯同寝室的室友,看不惯所学课本里的内容。我问父母:你们看得惯自己的孩子吗?父母顿时无语。一个看不惯他人的孩子的背后,可能站着一对看不惯孩子的父母。

    今天上午我咨询了一个孩子,问题是他的人际关系不理想。父母说他的问题是看不惯别人。他看不惯老师,看不惯同学,看不惯同寝室的室友,看不惯所学课本里的内容。我问父母:你们看得惯自己的孩子吗?父母顿时无语。一个看不惯他人的孩子的背后,可能站着一对看不惯孩子的父母。 11:44

    教育孩子的方法:1.做好榜样;2.无条件的爱;3.合理的规则。 // @曹利老师 :互相学习 // @愛睡覺的貓2015 : 我是个小学音乐老师 嘻嘻 我会要好好向您学习咯!希望能看到您发表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11:21

    愛睡覺的貓2015 :早上有家长说:"您上课时也多关注一下我们家孩子,我看他一直在看都没动,跟其他孩子比差多了。"我答:"首先观看也是一种参与和吸收,其次不要横向地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要纵向地观察孩子的发展,昨天跟今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怎么办。"

    其实科学只是个方法,也不能迷信,否则,科学就会变成巫术;不能膜拜,否则,科学就变成了宗教。科学只是个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它本身不是真理,也不代表真理。真理在真相那里,不在人类所建构的世界里,也包括科学在内。 11:15

    NLP中国–剑冰 :#21天修身省察童年成长有创伤,对母亲情感复杂怎么办#可以去做长期的精分、可以找灵媒、可以做前世催眠、可以深度完形、可以意向、可以家排;只要找对了缘分,都有可能有深度的帮助。普通的心理治疗方法估计意义不会太大。

    接受不接受是接受的开始,也是接受的最高境界。我们做我们能做的,接受我们不能做的,如此,我们就会有自由,有了自由我们就能不断地得到滋养和能量。 // @梁子––洁 :沈医生!必须支持 11:10

    沈家宏心理空间 :当我们不接受自己的爸爸妈妈而走向他们期望的反面时,我们就已经在表达接受了,当我们在做孩子时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那当我们做了父母时就会立刻变成自己的父母亲,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回复 @AF小懒 :助人者的条件:1.爱心;2.技能;3.健康。 // @AF小懒 :回复 @沈家宏心理空间 :有时候见到些孩子有心理问题,我却束手无策。很想替她咨询又害怕误导她。看来必须学习更多才能打破这个心理障碍吧 // @AF小懒 :我们学心理的应该做些什么?方向太多令人迷茫 11:07

    NLP中国–剑冰 :#21天修身省察童年成长有创伤,对母亲情感复杂怎么办#可以去做长期的精分、可以找灵媒、可以做前世催眠、可以深度完形、可以意向、可以家排;只要找对了缘分,都有可能有深度的帮助。普通的心理治疗方法估计意义不会太大。

  • 2011/04 29

    我们学心理的应该做些什么? 回复AF小懒:用心去体验生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 @AF小懒 :我们学心理的应该做些什么?方向太多令人迷茫 // @沈家宏心理空间 :心理学这个学科不像科学,你信她就灵,不信则全无。 23:57

    NLP中国–剑冰 :#21天修身省察童年成长有创伤,对母亲情感复杂怎么办#可以去做长期的精分、可以找灵媒、可以做前世催眠、可以深度完形、可以意向、可以家排;只要找对了缘分,都有可能有深度的帮助。普通的心理治疗方法估计意义不会太大。

    其实,宗教就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其实科学也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没有相信还有科学吗?没有相信也就没有心理学。心理学起源于巫术,本质上就在于相信。重要的是科学不能等同于真理。 // @chefs展 :老师,你这样说得我有点心虚了 23:54

    NLP中国–剑冰 :#21天修身省察童年成长有创伤,对母亲情感复杂怎么办#可以去做长期的精分、可以找灵媒、可以做前世催眠、可以深度完形、可以意向、可以家排;只要找对了缘分,都有可能有深度的帮助。普通的心理治疗方法估计意义不会太大。

    接受是成长的开始,扭曲也没有问题。当我们能接受所有,那问题还是问题吗? 23:46

    新时代语录 :兄弟与兄弟之间,没有金钱与利益;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一分真挚情义;一生中有一群同生共死的兄弟,值了。看完就转给你的好兄弟吧。

    心理学这个学科不像科学,你信她就灵,不信则全无。 23:44

    NLP中国–剑冰 :#21天修身省察童年成长有创伤,对母亲情感复杂怎么办#可以去做长期的精分、可以找灵媒、可以做前世催眠、可以深度完形、可以意向、可以家排;只要找对了缘分,都有可能有深度的帮助。普通的心理治疗方法估计意义不会太大。

    接受自己的父母是活出自己的开始。因为只有接受了父母,我们才能接受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接受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我们才能珍惜生命,珍惜了生命,我们才能允许自己快乐和成功。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接受自己父母的能力。 23:40

    沈家宏心理空间 :当我们不接受自己的爸爸妈妈而走向他们期望的反面时,我们就已经在表达接受了,当我们在做孩子时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那当我们做了父母时就会立刻变成自己的父母亲,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其实痛苦、不幸、挫折和磨难都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问题是我们如何接纳和欣赏她。当你拒绝她们时,她们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和毒物,当你接纳和欣赏时,她们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和资源。 17:12

    销售就是导演 :“爱探险的朵拉”,每次探险都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路线图,有工具,团队协作,遇到问题冷静思考,不断尝试,从不抱怨,并永远保持好奇友善的心态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我选朵拉作为我微博头像的理由,我们销售不就是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吗?“爱探险的朵拉” 是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节目,请大家看看。

    我们不可能没有报怨,也不可能都能永远保持一种状态,当我们坚持如此理念的时候,就在追求一种不可能,当我们追求不可能的东西的时候,那结局就注定会是种消耗。 // @沈家宏心理空间 :“从不抱怨,并永远保持好奇友善的心态和成功的喜悦”:如果真是这样,我想我们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 16:56

    销售就是导演 :“爱探险的朵拉”,每次探险都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路线图,有工具,团队协作,遇到问题冷静思考,不断尝试,从不抱怨,并永远保持好奇友善的心态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我选朵拉作为我微博头像的理由,我们销售不就是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吗?“爱探险的朵拉” 是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节目,请大家看看。

    所有不要的背后都躲藏着一个要。 15:55

    NLP中国–剑冰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李漠的这首歌改自白衣幽兰的《十戒诗》)

    “从不抱怨,并永远保持好奇友善的心态和成功的喜悦”:如果真是这样,我想我们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 14:55

    销售就是导演 :“爱探险的朵拉”,每次探险都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路线图,有工具,团队协作,遇到问题冷静思考,不断尝试,从不抱怨,并永远保持好奇友善的心态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我选朵拉作为我微博头像的理由,我们销售不就是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吗?“爱探险的朵拉” 是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节目,请大家看看。

    受益匪浅,谢谢!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可能是他成为穷人的最大原因。在生命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富翁。 // @笨牛李凌心语 :太好了,实在!简单!简约!有效! // @祝福平台 : // @幼儿教育2011 :转发微博。 14:25

    时尚经典语录 :穷人问佛:我为什么这样穷?佛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微笑处事;言施:多说鼓励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义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一个人嫉妒的结果往往是要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嫉妒也是一种自我伤害,不允许自己快乐和成功。 12:03

    绿茶颜色 :嫉妒——何天结婚前是个大情圣,到处施展魅力,以征服为乐。婚后,他安定下来。妻子对他很忠实。她穿着朴素,举止端庄。但是他却极易嫉妒,妻子跟别的男人讲话,他都会大动肝火。要出轨的不是他的妻子,实际上是他自己。对他来说,有欲望就会有行动,为了克制自己的出轨愿望他将它转嫁到妻子身上。

    回复 @Kismet13 :“我同意。。。但是把“父亲”没能成为一个好爸爸好丈夫的原因归咎于“他的爸爸和妈妈没有给到他这种能力”合适吗?” 回复:我们是在做心理咨询,不是在做科学研究,让孩子这样去看父母亲是为了让孩子给到父母一份理解和连结。让他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做父母这一方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11:24

    沈家宏心理空间 :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爱。有一个父亲,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结果把自己弄得很孤立,孩子太太都不愿意和他接近。父亲用他的打骂,让自己和他人隔离开来。但在这位父亲这里,打骂就是他爱的语言。父亲也想做一个好爸爸,想做一个好丈夫,但他的爸爸和妈妈没有给到他这种能力。

    当我们不接受自己的爸爸妈妈而走向他们期望的反面时,我们就已经在表达接受了,当我们在做孩子时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那当我们做了父母时就会立刻变成自己的父母亲,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11:13

    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爱。有一个父亲,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结果把自己弄得很孤立,孩子太太都不愿意和他接近。父亲用他的打骂,让自己和他人隔离开来。但在这位父亲这里,打骂就是他爱的语言。父亲也想做一个好爸爸,想做一个好丈夫,但他的爸爸和妈妈没有给到他这种能力。 11:09

  • 2011/04 28

    回复 @钟钟––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人生的意义必须进入到生存,进入到与万事万物同等水平和位置上时,我们才能找到。金钱只是我们生存所借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金钱是被用来为生命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 @钟钟–– :人生意义必须先超越生存~~^_^哈哈~~我们都会找到的! 18:07

    沈家宏心理空间 :当金钱对我们失去意义的时候,才是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时候。

    回复 @应向东 :金钱是一种能量,当我们被这种能量所支配时,我们的生命价值就会被拥有它的多少来衡量。 // @应向东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有一个成语“欲壑难填”。金钱只是人的欲望之一。如果有一天能够控制住这个心魔,心灵就获得了自由。 18:02

    沈家宏心理空间 :当金钱对我们失去意义的时候,才是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时候。

  • 2011/04 27

    有一个来访者,说他的注意力不行,可是到最后,我说他的注意力一点问题也没有,他很诧异,我说:“你看你对你的注意力不行,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呢,你没有发现吗?”,他听后,低头不语。我们因为死死盯住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却忽略了我们一直所拥有的东西。 22:41

    沈家宏心理空间 :细想完美,忽然悟出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细想接纳,接纳不接纳才是真正的接纳。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东西,所以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其实我们不可能做到对人世间的人和事都统统接纳,那我们就接纳我们的不接纳吧。做我们能做到的,我们离快乐和幸福就近了。 22:27

    沈家宏心理空间 :细想完美,忽然悟出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细想接纳,接纳不接纳才是真正的接纳。

    有时我们的最大烦恼是因为没有烦恼,我们做的最成功的事是让自己不成功。 21:46

    细想完美,忽然悟出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细想接纳,接纳不接纳才是真正的接纳。 21:45

    当金钱对我们失去意义的时候,才是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时候。 17:56

    周老师的赏识给了很多人希望和重生。当我们拥有赏识的时候,也就是拥有快乐和幸福的时候,所以周老师所播种的不仅仅是赏识理念,更重要的是在播种着快乐和幸福。谢谢周老师的赏识教育理念,更要感谢周老师现在又把这把火烧到了太太这里。 17:30

    赏识老爸周弘 :《发起“赏识老公协会”的倡议书》(续14)因为我们发现了一颗火种——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生命现象。
找到了一个支点——婚姻和谐才是社会和谐的源头。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倡议:成立“赏识老公协会”,让爱觉醒,直奔幸福!(全文完)
详情请阅http://t.cn/hrxQhf

    当帮助让自己也让别人陷入困境时,那这种帮助就变成了助人情结。 17:19

  • 2011/04 25

    其实我原来的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三因素是:敏感、及时和有效。当然积极是有效的一种。 15:22

    Sun花伦的日子 :婚姻不是占有,不是拥有,而是分享。两个人各自拥有完整的人生并且与对方分享。via 沈院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