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抢盐现象,看群体性恐慌心理及其应对

(2011-03-19 10:13:00)
标签:

日本

抢盐

恐慌心理

群体性

核辐射

文化

分类: 时事点评

    一夜之间,盐成了我们焦虑的对象,成了我们相互争夺和企盼的稀物。我们还没有从日本的核泄漏的恐惧中缓过神来,便又陷入了买不到盐的另一个恐惧之中。因为有消息说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因为海水可能被核物质所污染而致使海盐无法再被食用。于前者而言,有了盐就等于有了一种对付辐射的武器,于后者而言,一旦海盐不能再被开发和食用,那么拥有了盐就等于升值的货币,于是,一夜间,抢盐便成了席卷全国的风潮。

本来1.8元一袋的食盐价格在一夜之间上涨到5元甚至10元,本来库存充足的各大商场超市都闹起了“盐慌”,使得日本地震而引发的“天灾”到中国人这里却演变成了一种变形的“人祸”。

 盐是人的必需品,一旦短缺,不要说防核辐射了,恐怕连我们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盐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一旦有一天一旦缺少了盐,那我们的生活就会立即陷入困境。所以,“抢”便成了最明智的选择。

 曾几何时,我们在非典时期抢口罩、抢板蓝根,在甲流时期抢大蒜,在前不久抢绿豆,这一幕幕仿佛还就在眼前。

 一个“抢”字,暗含了许多心理因素。一是感觉到了威胁、危险和不安全;二是感觉到未来不确定;三是感觉到对环境的失控制。于是恐慌燃起了从众心理,在安全感和归属感共同促使下,会使自己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抢盐的大军行列。

 人类已经进入由互联网相连接的信息自由互动时代,任何一条信息一旦被人们所接受,便很快会得到传播,速度之快可以是一夜之间,范围之广可以是全球。真正显示出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人言可畏”的力量。

 恐慌心理,是指人们在面对想象(中国人:核污染已来到我们身边)或现实的威胁(日本人:核污染就在我们身边)时所产生的特定心理反应。它有个体性恐慌与群体性恐慌之分。在危机事件(抢盐)中,人们不合理与不合作的行为反应,就是典型的群体性恐慌的心理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恐慌心理反应了人对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恐慌心理是对社会的一种不信任,是个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丧失信任之后的应激性反应。

 恐慌心理具有盲目性、冲动性、从众性、传染性,放大性,失控性,所以它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人们对所恐惧的对象越是不了解,越是感到不可控制,就越感到恐惧。所以对群体性恐慌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快地让人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并提高对真相的应对能力。

 现在我们可以简略回顾一下整个抢盐事件的过程:3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312日出现核电站爆炸和泄漏,国内媒体相继报道核破坏和核污染,有人声称食用盐可防核辐射,15号日本福岛1—4号机组相继爆炸,核泄漏程度加剧,有人认为此核泄漏可能会污染海洋海水,从而使得海盐不能再被食用,于是沿海的民众开始抢够食盐。抢购食盐的时间从16日开始,17日迅速波及全国,至18日逐渐平息。

 本次抢盐风波的特点是来得快速迅猛,去得戛然而止。这无不得益于政府干预得得力和及时。这是对政府的一场应激公共危机事件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考试,在这个考验面前,政府得了个好分。

 

政府从几个环节开始了应对:

一.17日卫生部专家称食用碘盐不能有效防核辐射

  专家说,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碘盐无法预防核辐射,它就不再是一种工具,它的预防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失去了。

二.17日国家海洋局检测中心称日核辐射不污染中国海域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有关专家表示:日本核电站事故导致的核辐射不具备向渤海及黄海中北部海域扩散的大气、海洋动力条件,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水和大气未见异常。

国家海洋局检测中心对我国东海、黄海、渤海最有可能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区域进行的海水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确认这三大海域目前并没有受到日本核辐射的影响。

既然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那么担心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三.317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下发通知,称确保食盐供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向各地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盐业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食盐生产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舆论要做好正确引导;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食盐的生产供应。各地盐业公司要加紧生产调运,确保318日上午起大型超市食盐不脱销、不断档。如因运输条件限制,可采取均衡上市的办法,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惩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不法行为;加强对食盐市场价格和供应、销售情况的监管。

既然供应不再是问题,即使海水被污染,那么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得了。

四.3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哄抬食用盐价格等违法行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并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

现在物价是我们最关心的民生之一。即使我不担心海水被核物质污染,我也不相信食碘盐能预防辐射,但食盐被那些担心者抢购一空,我就不会有食盐吃,或者我也会被迫去买高价盐。现在盐价被控制,我也就放心了。

五.317日工信部:加碘食盐90%以上为井矿盐 有充分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我国原盐年产量约6800万吨,其中井矿盐产量约4000万吨,而加碘食盐需求每年仅为800万吨左右,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随时都可以将原盐加工成加碘食盐。

我国生产的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加碘食盐产量、质量和用盐安全完全能够得到保障。针对部分地区近日出现抢购食盐,造成供应紧张的情况,盐业生产销售企业根据当前市场变化,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安排生产,组织调运,满足市场供应。

既然加碘盐大多是矿盐而不是海盐,那我就不担心海水被污染了。

在一天之内,国家几个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应对一个事件,这在我国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上也是个不多的范例。而且使抢盐事件在三天之内得到迅速的平息,这也彰显了我们国家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从本次抢盐风波的兴起和平息中,我们可以看到恐慌心理始于威胁和不安全,终于信心、安全和保障。政府在有效地干预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各级政府重民生,重幸福感的时代,及时而有效地干预公共危机事件,就是对重民生,重幸福感的最好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