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记文学中的真实、虚构与升华

(2011-03-10 00:03:47)
标签:

莫洛亚

华盛顿

宋体

传记文学

雨果传

杂谈

传记事实是一部传记的生命线。没有真材实料的传记就好像缺少了灵魂,传记的基本特征就是它‘必须以事实为根基’。但是一部成功的传记只有真实材料的扶持是不够,如果想让读者带着兴趣读下去,达到立传的目的,就必须将真实和虚构相结合,才能实现升华。

出于对传主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责任,我们在为别人或自己立传时都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真实的材料是基础,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加以修饰才能实现升华。

传记文学必须是真实的,这是传记作者、传记学者和传记读者的基本共识。真实性被认为是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

《史记》中所记的人物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后来写《汉书》的班固也称赞司马迁 《史记》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传记是以记录生平为宗旨,实录是其主要写作手段,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文学描写。

司马迁搜集材料是很辛苦的,但是用材料却不都是多多益善,并不是所有搜集的材料都会用上,而是进行选择。纯粹事实的叠加容易使传记变得枯燥,枯燥的传记文学很少有人会去读,读者都感到乏味。大量事实也表明,无论是自传、传记、忏悔录,还是日记、书信、回忆录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虚构。

 传记既不是纯粹的历史,也不完全是文学性的虚构,它应该是一种综合,一种基于史而臻于文的叙述,在史与文之间,它不是一种或此即彼、彼此壁垒的关系,而是一种由此及彼、彼此互构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记文学由注重传记人物的真实性而向文学性发展。写作传记文学作品,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有虚构,但对于大的事件人物、事件进程和地点是不允许任意虚构的。

享誉传记文学的《雨果传》的作者是 被誉为世界三大传记作家之一的莫洛亚,他以独到的视野和高超的艺术章法完成了《雨果传》。
     
雨果去世的那一年,正好是莫洛亚出生的那一年,他为雨果写传记,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排除了这些困难,成功的完成了《雨果传》这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他说传记是一种艺术。莫洛亚在写作《雨果传》时,定是进行了艺术的升华,才为这部优秀作品增添了十足的艺术魅力。

他在写作时,常常要寻游主人公的故地,遍访作家的亲朋好友,悉心研读他的著作、日记和书信,在采撷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才进入创作。所以他的作品除文笔优美,风格明朗,诗意蕴藉外,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心理描写的特点。所以《伟大的判逆者——雨果》这部传记有似一幅工笔写意交替使用的历史画卷,既有真实美,又有情感美。

虚构是传记文学的灵性所在。传记的真实是经过改写了的文学的真实,但它同样是一种真实,而决不是反真实的。我们必须承认,作传是给人看的,而阅读传记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未来对传记中历史人物进行专门认真仔细研究,对历史负责的;绝大多数不是为了修史,做学问,而只是为了读一读,满足他们对名人的好奇心,从中学到向上或有用的参考。因此,读者对文学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也就要求了传记作者必须有所虚构,否则传记文学怎么做到好看呢?

有些传记虽然有虚构成分但是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最著名的就是华盛顿的故事。 这种虚构是作家在纪实的框架中展开想象翅膀的低空飞行,是他们在面对传主的大量零星资料时必要的剪裁。这被认为是一种经过改写的文学上的真实。
      
把真实性和文学性统一起来,才能使传记文学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同时追求趣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这使传记文学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很大改变,使传记文学的传主形象有一种史蕴诗心,让读者有更多的多维审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发展,传记文学不能失去真实性,又不能没有任何虚构,这种虚构是真实生活的升华,是附合人物性格真实性的审美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