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纽约行从“零”出发具象征意义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前往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零地带”,向“9·11”恐怖袭击中遇难的近三千亡灵敬献花圈。尽管短短十几分钟的逗留期间,奥巴马并未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但这次低调之行已被赋予很多象征意义。有媒体称,这是美国“历史”和“情感”的里程碑。
“我来这里只是要感谢你们”,奥巴马在前往“零地带”之前特意访问了在“9·11”事件中参与救灾而失去十几名消防员的“54”消防队,他站在一辆消防车前说:“这是经历10年前那可怕的一天、做出非凡的牺牲后的象征之地”。
在“零地带”,奥巴马眉头紧锁,低头向遇难者默哀。然后,他向遇难者敬献了花圈。白宫发言人卡尼将这一刻称为“悲欣交集的时刻”、“让感情宣泄的重要时刻”。
奥巴马所在的地方曾经是纽约最高的摩天大楼——世贸中心遗址,2001年全世界曾无助地看着纽约地标性的双子塔化为废墟;现在,一座高大的新建筑已经从废墟中站立起来,这座名为“自由塔”的建筑已经建到60层,并正在以每周一层得速度长高,并最终将成为世界最高楼。
美国人将这一地区称为“零地带”——耀目繁华,瞬时归零。在那个最黑暗的时刻,纽约曾经向世人宣告,这个全美最大的城市会比以往更强大。现在“自由塔”诠释了这个宣言,当它最终冠上耀眼尖顶,并在纽约的天际线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时,这一超密度混泥土建筑带有的含义也远远大于其本身
“9·11”事件三天后,前总统布什手持扩音器站在废墟上,搂着救灾人员的肩膀说:“我听见你们的声音了,全世界也听到你们的声音了。而把这些建筑物摧毁的恐怖份子们,很快也将会听到我们所有人的声音!”。十年之后,布什没有兑现的,他的继任者做到了。
十年前,当布什站在废墟上时,美国媒体将之视为“团结的时刻”,党派纷争戛然而止,美国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共和党的布什总统在参议院和民主党领袖汤姆·达施勒紧紧相拥的一幕,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史上的经典画面。
现在,奥巴马也需要这样一个象征性的时刻。美国正在经历的阿富汗、伊拉克、乃至最近的利比亚战事不仅给两党也给民众带来政治伤痕,两党围绕财政预算、医保法案、移民改革,甚至同性恋婚姻的长时间恶斗深深地撕裂了美国社会。一个曾在震惊中团结一心的国家,十年后却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党派分歧。
白宫毫不讳言,奥巴马这次纽约之旅旨在净化美国人的心灵,重唤美国人的团结。而美国媒体也给这次媒体赋予了太多象征意义——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美国精神的胜利,象征着“9·11”的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也象征着美国反恐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转折点……。
然而,今天的美国人更需要的是一场反思。从“先发制人”的理论,变质的“反恐战争”,到单边主义的外交路线……全面的反思或许能够解答“911”后美国《新闻周刊》一篇封面文章的诘问:“他们为什么仇恨我们?”。
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菲利普•泽利科在媒体上撰文认为,未来的10年将与过去10年迥然不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是吸引大众注意、具有催化剂效应的时刻之一,因为人们感觉到了某种转折点的到来。抓住这个机会的领导人将能夺回宝贵的战略主动性,重新界定利益,并给出一套崭新的说辞。
现在,奥巴马站在“零地带”,人们无法猜测他的所思所想。或许,美国人需要的是一位勇于“归零”的总统。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