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金点子(摘抄)
(2012-07-31 10:48:09)
标签:
杂谈 |
1、一、要囫囵吞枣,要贪多不嚼烂。
我的一点小做法是:
1.立足课堂,跳出课堂,为学生打开一片宽广的阅读平台。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阅读范围很广,只要是健康向上的作品都可以,尽最大努力拓宽阅读面,开拓视野。
2.变换时间、场景阅读。有时候我们集体搬着凳子到“图书角”阅读;有时候我们带着自己喜欢的书到操场北侧的草坪上,席地而坐,以天为盖地为庐,充分享受读书的美妙时刻。
3.阅读中注意积累,随时用笔圈点勾画,随意在“书香拾零”或“书香偶记”中积累,有特别好的句子或感触还可以自由地写到黑板上与大家共享。
二、要细嚼慢咽,要学羊反刍。
我的一点做法是:
开设读书交流会:
1.老师选取同学们最近读的较多的书开设交流小组。例如“《鲁滨逊漂流记》读者群”,“《海底两万里》读者群”,“沈石溪动物小说读者群”,“杨红樱校园小说读者群”,在教室里分组讨论。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表达。
2.小组专业记录员记录本小组精彩的观点。
3.课堂上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
三、要春蚕吐丝,要粒粒樱果。
我的一点小做法:
1.在小组交流、记录,班级展示的基础上,让学生整理成文。
2.带领学生集体读名著或佳作。
我曾经做过一次尝试,让学生写你心目中美丽、聪明、灵动的少女形象。学生起来读的自己的作品,五花八门,词汇贫乏,简单枯燥。
我用多媒体把金庸小说中黄蓉、任盈盈、小龙女、赵敏、周芷若等形象的描写展示在屏幕上,带领学生一起读,品味。学生在自己写作的基础上,读到了文学大师的作品,经过老师的指点,对金庸的笔力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种先写、后读的做法,对阅读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子。
3.放宽读书体会的角度。
给出学生一篇作品,读完后,随便写。思想到了哪里,笔尖就到那里,“自由散漫”的随笔,游龙走凤,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倾诉欲求,而且避免了“假大空”的废话连篇,可以让学生真实、真心的写真话。
4.以教师的读书带动学生的读书,以教师的写作带动学生的写作。
但凡是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家,往往古诗文的积累很深厚,如张爱玲、三毛、张晓风、席慕容等,而阅读教学中,关注哪一方面,可以通过老师故意的有侧重性的宣传来引导学生。比如,我经常跟学生说,我最喜欢古文,里面很多有意思的事,语言也很精炼、精彩。我曾经用古文写过一篇文章,读给学生们听。虽然很多古诗词比较难懂,但是我们班的学生对古文都不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