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与反思(2010-4-29)

(2010-04-29 16:39:01)
标签:

最后一次演讲

陈述句

感叹句

反动派

闻一多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与反思(2010-4-29)

     今天下午,我在八年级十三班上了一节“言语形式课”,教学效果自己感觉比较理想,现整理如下:

    《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演说辞,全文感情强烈,言语流畅,一上课,我要求学生轮读这篇文章。(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把“设问句与反问句”的知识写在黑板上: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设问句比陈述句感情色彩强烈,表达了闻一多愤怒痛斥反动派的情感;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的力量更强烈。)

然后,我给学生简单分析了设问句,反问句的区别以及它们与陈述句在表达感情强烈上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设问句,有问有答;反问句,只问不答;2、陈述句小于设问句小于反问句。)

    接下来的15分钟,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并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该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5分钟后,学生开始交流。交流3分钟。

    然后,我要求每个小组的2号同学起来汇报他们组交流的结果,结果有了下面的精彩:

    1组:“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是个感叹句,它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2组,“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这是个反问句,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斥。

    3组,“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是个设问句,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被杀的强烈不满和对李公朴爱国主义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4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这是个感叹句,充分表明了闻一多先生对未来的自信。)

   5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进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是个感叹句,它充分的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6组,“无耻啊!无耻啊!”(连用两个感叹句,用强烈的语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以及对他们的轻蔑!)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用“从文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闻一多。”的句式,评论品格。

“我看到是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闻一多。”

“我看到了一个爱国的闻一多。”

“我看到了一个爱憎分明的闻一多。”

“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正义的闻一多。”

“我看到了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闻一多。”

“我看到了一个舍生忘死的闻一多。”

“我看到了一个革命的闻一多。”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从句子的形式入手,进而分析出“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而我们印发的导学案的思路却是这样的,“教学目标,前置自学(1、搜集闻一多的相关资料及演讲时的背景;2、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划定线词造句;3、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来进行演讲的?5、品析语言;找出文中最能体现闻一多先生爱憎感情的语句,并加以赏析;6、从中你感受到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形象?)、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试想文中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本文的主旨?)

    从“内容到形式”是同事们和我以前的教学的基本思路,它与从“形式到内容”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从后者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