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华格纳的维什邦椅子

标签:
转载 |
也感谢王受之先生如此精准地介绍了他。
如果是华格纳设计的正品维什邦椅,价格可不菲:700美元一把。不过坊间有好多模仿品,山寨得厉害。我在哥本哈根看到的那一把是实心橡木做的,在丹麦设计中心看见也有用柚木做的,柚木的价钱就便宜多了,在洛杉矶布尔班克旁边的经典现代家具销售店“高级室内设计”(Advanced Interior Designs)里看的柚木做的维什邦椅,价格是250美元,木质不同,价格就不同。我问了一下这种250美元的产地是不是在丹麦,那个销售员笑着说:这是中国生产的,想到中国,我突然试想如果用紫檀木、黄花梨仿造一把,价格就不得了了,而恐怕国内讲究的人也更加喜欢呢!
维什邦椅从1950年投放市场,到现在依然是广受欢迎,生产这把椅子的厂商有几个,其中最重要的是叫做莫波勒公司(PP
Møbler)和卡尔.汉森(Carl
Hansen)公司,价钱贵的原因是因为丹麦人工贵,这把椅子是全手工做的,木材有讲究,肯定是值得的。维什邦椅子的圈椅手柄用的是一根木料,用热蒸汽弯曲成形,扶手左右的是圆形的木条,转到背部就折平了,靠起来舒服,我去“高级室内设计”店看,这款设计现在有好多种不同的木料,也有好多不同的色彩供选择,深色的橡木、浅色的柚木,还有上了中国朱红色(英语有一个专门叫朱红色大漆的字:cinnabar )、黑色大漆的,也有纯白色的,选择很多。
汉斯.华格纳(Hans Jørgen Wegner, 1914 – 2007)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设计大师,2006年我曾经去北欧考察,到哥本哈根的时候,曾经托当地朋友设法安排,想去拜访他,不过认识他的朋友说他当时身体不太好,不见客人,我想怎么下一次也可以见到这个大师的,没有想到那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元月份,就收到他过世的消息,很是惋惜。他是把丹麦设计推到国际高度的重要设计家,对丹麦设计有这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那一年去北欧,我在哥本哈根的“丹麦设计中心”的小卖部买书,看见一本《斯堪迪纳维亚设计》(Design from Scandinavia)刊物,已经出版到第21期了,好像是160克郎,有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和北欧几个国家的文字版本选择,内中有千僖年以来的北欧设计精选,北欧设计得奖作品,有一批新人的介绍,大师汉斯.华格纳(Hans Wegner)的纪念专栏,美轮美奂,杂志内介绍的设计之精彩,绝对超过意大利最时尚的《多姆斯》( Domus),这样质量的设计杂志,我看在全世界也就北欧人能够做出来。
相对于芬兰、瑞典、挪威来讲,丹麦的土地面积最小,资源也最缺乏。当然,丹麦拥有世界最大的岛屿格林兰,但是那里太冷了,除了地热之外,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因此也算不上丹麦的财富和资源。这个国家,散落在一群岛屿上,除了传统、文化、优质的国民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丹麦工业化开始的比较晚,直到1950年代前后,丹麦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还是农业和手工艺,工业无足轻重,正因为如此,丹麦很重视自然资源的适当应用,也很重视手工艺传统,他们关注外国在这些方面的长处,从美国清教徒的家具,到日本的手工艺品,丹麦人都小心翼翼的研究,并且从自己的传统中找寻可以沿用的元素,加入到现代工业产品中去。所谓后生可畏,丹麦在设计上就是这样一个“后生”。
丹麦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涌现出好多重要的国际设计大师,都是从传统入手达到设计顶峰的,比如阿瑟尔.萨托( Axel Satto)从东方陶瓷中找到装饰的感觉,从而设计出极为独特的丹麦陶瓷来,汉斯.华格纳( Hans Wagner)和博格.莫根森( Borge Mogensen)设计的家具,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手工艺传统的特点,细腻而舒适,都是丹麦设计的精品。
华格纳最著名的设计基本都是椅子,他毕生研究座椅,并且每每有杰作出现,著名的天鹅绒椅(The Valet Chair ,1943),“孔雀椅”(Peacock Chair ,1947)、圈椅(The Round Chair ,1949),“旗椅”( Flag Halyard Chair ,1950)、转椅(Swivel Chair ,1955),“椅子”(The Chair,1949),圆圈椅(Circle Chair,又叫Hoop Chair,1965–1986),“熊爸爸椅”(Papa Bear Chair ,1951),“中国椅”系列(Chinese Chair,1944–1945),“牛椅”(The Ox Chair ,1960),“翼椅”( The Wing Chair,1960),折椅(Folding chairs ,1962),“壳椅”(The Shell Chair ,1963)都是设计界中交口称颂的杰作。
华格纳小时候曾经跟著名的木匠斯塔尔博格(H. F.
Stahlberg)做学徒,对木材特别有感觉,那个时候丹麦的木匠主要做柜子,因此叫做“cabinetmakers”,工厂里有各种木材,华格纳就拿不同的木材做家具试验,摸索材料的可塑性和设计潜力。 17岁师满,继续做了三年木匠,之后参军,退伍之后就到哥本哈根学习,去过技术学校,又去丹麦艺术与工艺学校(the Danish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和哥本哈根建筑学院(the
Architectural Academy in Copenhagen)学设计。1927年开始建立自己的木工作坊,并且在哥本哈根熟悉了家具展览协会(the
家具展览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家具设计展,这个展览给华格纳一个很好的体会怎么把传统木工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的方式和平台。他在技术学校学习的时候,有时候给派到丹麦艺术设计博物馆(the Museum of Art & Design )去丈量收藏的家具,这样他有机会接触到丹麦最经典的传统家具,他在1936年前后在丹麦艺术和工艺学校跟名家莫嘉德.尼尔逊( O. Mølgaard Nielsen)学习家具设计,这个学院就是现在的丹麦设计学校( The Danish Design School)。他慢慢树立了自己的设计概念,如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剥开古典家具的外表,让纯粹的结构凸显出来(stripping the old chairs of their outer style and letting them appear in their pure construction.),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突出结构的美,而不是再依赖装饰雕琢来包裹家具了。
1940年,阿胡市政府( the Aarhus Municipal Hall)重新设计,他的任务就是设计市政府的全部家具,这个项目使得他有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也和当时丹麦最重要的建筑师安尼.雅柯布逊(Arne Jacobsen)、埃里克.穆勒(Erik Møller)建立起合作关系。市政府大楼是雅科布森设计的,他设计了家具部分,在项目之后他曾跟随雅科布森工作过相当一个时期,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他也跟随另外一个丹麦建筑家博格.摩根森(Børge Mogensen)为丹麦杂货连锁店FDB设计家具。那时候,设计师埃里克.柯德(Erik Kold )组织了丹麦家具制造商协会,在FDB各个连锁店里面展销。华格纳的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维什邦椅子都是在这个时期设计出来的。
华格纳在战后已经逐步成为名家了,他的家具当时大部分在莫波勒公司( PP Møbler)生产,设计依旧有很强烈的探索性,最重要的例子就是他在1965年设计的“圆圈椅”(the "Hoop Chair"),用钢管做结构,依然新意盎然,这把椅子到1985年完全改为木结构的,也还是好看好用。他的家具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因此有好几家公司都生产他设计的家具,除了上面提到的莫波勒公司之外,还有约翰.汉森公司(Johannes Hansen)、卡尔.汉森父子公司(Carl Hansen & Son),弗里茨.汉森公司(Fritz Hansen),格特玛公司(Getama),佛列德莉西亚椅子公司(Fredericia Stolefabrik)等等。
有人曾经问华格纳:他们是怎么树立起丹麦设计风格来的,他说:这个应该是一个逐步单纯化(a continuous process of purification)的过程,而在我来说,就是一个不断简单化(simplification)的过程,四条腿、一个坐面、扶手和靠背之外的所有不相干的部分都尽量删除干净,就是我的设计了。他说没有十全十美的椅子,十全十美是不断努力的目的,而不是结果。他认为椅子是没有背面的设计,应该使得从任何角度看都精彩好看才对。
丹麦长期传统的“好设计”是丹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除了意大利之外,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把设计如此深刻的融入到自己的传统中去,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去的。从家具到文具,从建筑到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到电子设备,都浸透了高水平的设计智慧,我们在丹麦一直是沉浸在这样的设计文化氛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