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2—13赛季,英超20个俱乐部连带英超联赛委员会本身,总收入达到了27亿英镑,但这不能改变英超整体亏损的局面。在这个赛季,12家英超俱乐部经营出现亏损,其中像阿斯顿维拉、切尔西、利物浦、曼城和在该赛季降级的女王公园巡游者,这5家俱乐部亏损额度都超过了5000万英镑。
对职业球员来说,英超是天堂——职业球员的黄金时段非常短暂,英超是最富有的联赛,能去英超踢球,在最短时间内积攒最大可能的财富收入,人之常情,除非你能去两年前的广州恒大踢球。
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英超俱乐部折射出来的财务数据,却可能说明这里是地狱——根据《卫报》的统计,在2012—13赛季,英超俱乐部支付给球员等的薪资人力成本,已经破纪录地超过了18亿英镑,20家俱乐部单赛季累计亏损2.91亿英镑,商业架构论,英超已经成为了成本居高不下的危险“地上河”。

于是英超用于人力成本的投入,占据其收入总额的67%,这一数字在2011—12赛季和2012—13赛季相同。欧足联在2010年就宣布将设立俱乐部财务公平竞争规则(Financial Fair Play):从2014—15赛季开始,此前三个赛季累计亏损超过4500万欧元的俱乐部,将被禁止参加欧洲赛事,这一管理规定对部分英超俱乐部起到了警示作用,却也让一些有欧战热望的俱乐部别出机枢寻找解决办法。一些根本无望欧战的俱乐部,为了保级,投入起来无所顾忌。
在曼联还没被美国格雷泽家族收购,仍然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经营最成功俱乐部”存在时,当时的控股老板马丁·爱德华兹定下过一条俱乐部成本控制原则:那就是俱乐部人力成本投入,不得超过俱乐部整体收入的50%。这条人力成本50%的红线,不仅是曼联当时经营的成功信条,也和美国职业体育NFL、NBA等联盟原则相似。
但是新国际资本的涌入,打破了英超乃至欧洲足球的严谨经营模式,2003年夏天俄罗斯寡头罗曼·阿布拉莫维奇收购切尔西,成为一个起点。此后俄罗斯资本、美国资本和中东资本乃至远东资本的蜂拥而至,不断提高英超竞争门槛,也让经营成本大幅上扬。英超的娱乐魅力、传播价值和商业潜力,被广为看好,收入也节节攀升,但新增收入,不论是媒体版权收入还是赞助收入,都旋即被更快增长的人力成本吞噬掉。

整体债务方面,英超俱乐部情况仍然不理想,20个俱乐部负债总额从2011—12赛季的24亿英镑下降到2012—13赛季的22亿英镑,这当中通过融资拆借而完成曼联收购的格雷泽家族,依旧让曼联保持着8年来“世界负债最高俱乐部”的头衔。2005年收购时,格雷泽家族拆借资金高达5.25亿英镑,到2012—13赛季,曼联仍为此负债3.89亿英镑,因此该赛季曼联即便获得了历史性新高的3.63亿英镑经营收入,整体经营仍然是900万英镑的亏损。
资本构成上,大部分英超俱乐部的存在,依靠的仍然是老板的直接投入,这些投入转成俱乐部股本,例如曼城过去5年得到阿布扎比超过10亿英镑的投入,或者像利物浦、纽卡斯尔联队、西汉姆联队、切尔西等,是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处理老板的直接投资。
这一个赛季的财务调查,折射出来的现实,显示职业足球至少在英国,不是能直接产生商业利润的“生意”。美国职业体育经营者那种通过经营体育产业而牟利的想法,要在职业足球获得成功,因为脱离了美国的商业和文化环境,会无比艰难。类比之下,英超对于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发展,也会有太多可借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