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百褶裙

标签:
吴洁手工制作技艺面具刺绣杂谈 |
苗族蜡染百褶裙:中国民族博物馆藏
征集地:贵州省六枝特区
直径:
问题:手工制作的苗族百褶裙需要几道工序?
(答案请发至新浪微博@中国科学探险
或微信deep365)
上期《毛南族“师公舞”面具》
答案:还愿舞
上期获奖读者:付宇
纺织、刺绣、蜡染以及制银技艺是苗族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卓越贡献。在这些积聚匠心、工艺和美学的“物”背后,烛照出的是这个古老民族在定居-迁徙-定居的历史生境下对社会与自然、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感性体悟与理性认知。
一条百褶裙的制作,从春天播种火麻到秋天成熟收割,到用剥下的火麻皮捻成麻线、再纺线织布、上蜡、染色、刺绣最后再叠褶成裙等步骤,无不包含一个苗族人对节气、土壤、植物质性以及地利天时的理解与把握。繁复的技术倾注了人的心血,手工的磋磨浸入了人的温度。
苗族支系众多,服饰繁杂,各有特点,然而不同支系的女性均制穿百褶裙,只不过长短、颜色、刺绣有所不同。此件百褶裙,裙褶达500左右,仅有黑、白、蓝三色,为贵州西部苗族方言区所流传,其中蜡染部分为同心圆造型,此环绕的圆圈,似流淌不息的河流,象征苗族曲折的迁徙之路。下部点缀几何纹、花草纹图形,自然简洁、素雅清淡。腰部纤细,裙摆掩过膝盖,又富灵动旖旎之感,颇有远古遗风。(撰文/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