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遗产 |
刺绣与银饰,被视为苗族人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苗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长且久远的流动与迁徙。在漫漫风雨路中,苗族先民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宇宙观,并将对自然、远古、祖先的认知融入到了充满神秘与美的创造之中。
苗族人对“银”金属的理解与使用达到了某种巅峰,他们将积攒千年的观念与情感倾注在银器的制作中,从美学和实用角度构建出了一个绚烂夺目的世界。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繁复多样,以镂,刻,锤,缠,绞等为基本技艺,不同苗族支系有所差异。制作类型有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等,图案则以蝴蝶、龙、鸟、鱼、云雷纹等为常见。史诗《苗族古歌》吟唱出了苗族人宏大的创世纪历史,每一个图案都暗含一种文化基因,都能与历史的记忆勾连。这些记忆成为了民族的集体意识,并以镌刻的技术工艺方式流传与承继。
本件银花梳,内为木质,外包压花银皮,仅露梳齿。银皮上刻有两只栩栩如生的“姬宇鸟”,其间是由卷枝纹簇拥下的“蛋”(创世纪神话:蝴蝶妈妈与泡沫游方生下的十二个蛋,后孵化成人类和其他动物)。梳背上是十二尊神态各异的神像。该梳形态典雅,内含古朴之韵,充满着神性的想象力。功能上既可梳发、压发,又戴于发上用于装饰。
苗族银花梳:中国民族博物馆藏
征集地:贵州省丹寨县
通长:17.5厘米
通高:11厘米
有奖问答:“姬宇鸟”在苗族创世纪神话中的作用?
(答案请发至新浪微博@中国科学探险)
上期彝族漆画马鞍答案:“披毡”,由羊毛编织而成的彝族传统服饰。
上期获奖读者:微博 @龟仔de阴阳师
@半橱杂书
节选自《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6期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6期
购买本期或全年杂志请刷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