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泥巴德劳梅斯瓦铜版画杂谈 |
分类: 特别专辑 |
撰文、供图/Robert.J
远古地球
他用特殊的手法将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变成一个艺术品命名为《远古地球》,置身于黑色而不透光的环境下,看屏幕上的场景,听灵魂之曲,偶然屏幕一闪,你更会感到这也许就是人类的未来。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与其说这是一次艺术力的比拼,更不如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比邻而居的印度,在不大的展馆里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震撼心灵的方法告诉观赏者,数千年来它一直坚持着的使命
印度和中国,比邻而居,更在灵魂上一直缠绕。佛陀在古印度大地上生长,在娑罗双树下涅槃,涅槃也许仅仅是南柯一梦。当玄奘出现在印度大地时,追求真实的人生道理成为大唐国度持续已久的任务。
让生命有如夏花之绚烂,死亡有如秋叶之静美⋯⋯我们辨识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这就是泰戈尔,他用深沉而慈爱的思想力,用强大的文字形式洞穿这个世界的真相。
圣雄甘地则用极强大的精神力带领国家迈向独立,当甘地在祈祷会上把《雅歌》、《可兰经》、《新约》、《旧约》与《薄伽梵歌》一起诵读时,若能参与其中,必能领悟:祈祷不是要求,而是灵魂上的渴望。
当代艺术的本质就是——自由。无自由毋宁死,使用什么样的表现,只是一个表象,只有自由的将思想释放,也许一只可乐罐,一盒火柴都已经足够表达艺术家的理想。
思想的释放也许意味着灵魂的苦旅。一位油画家曾说,他的一生都在和尼采对话,每天都在经历着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
对于当代艺术的观看者来说,艺术家们同样希望他们以自由、平等的心态和视觉去审视作品。这个层面上,对同一件作品的赞扬和痛斥可能同时存在,对同一件作品表达出的含义是深度或是浅薄在不同人眼中可能完全相反。
当代的印度艺术,传承了许多古老的元素,譬如神像、神话,也坚持了对自然的观察和领悟,譬如乡村、动物,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艺术家们则采取了多种新材料和表现形式,在古、今、未来游刃有余的穿越。展览中,一间由黑色幕布围绕的小型放映室,屏幕上,荒草、野地、水涡、泥巴⋯⋯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被油画家奇特劳瓦努·马宗达异化为黑暗侵蚀后的情境,配合一段曲调怪异音乐和众人悲凉低吟反复播出。放映室四周不见一丝光亮,灵魂被凝固,心在不断颤抖。这个作品被命名为《远古地球》,但却隐喻着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在这里,灵魂不仅仅是视觉效果的呈现,更是时空交替的投射物。
印度当代艺术,不需要你能够理解多少作者的意图,重要的是,那些作品本身会展现出一直以来这个南亚文明的精神力,打碎禁锢在灵魂上的镣铐。
演讲树
库蒂亚特勒·默罕穆德
布面蚀刻油墨
“暴力”题材能增强艺术表现力是公认的事实。库蒂亚特勒·默罕穆德的作品就涉及这类主题。通过研究历史和宗教框架内的“暴力史”,他的作品聚集了丰富的线条、层次,自然、建筑和技术的庞杂整合,使其极富张力。第一个作品里是一棵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树,然而第二个作品里富人已经将树干据为己有,穷苦的仆人甚至都不能以树皮遮住身体;第三幅图画里树的每一块都被划分,生命力从此不在。不论富人、穷人我们都在破坏这个世界,只是多少而已。
莲花女神和知识女神(Lakshmi and Sarasvati)
普萨帕蒂·帕拉梅斯瓦·拉朱
在艺术家普萨帕蒂·帕拉梅斯瓦·拉朱的书法作品里,我们看到了永恒不朽的吠陀(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他以用现代手法演绎古代书法艺术而著称。Sarasvati(萨拉斯瓦蒂)是印度教创世者梵天的妻子辩才天,也叫辩才天女。她是梵天从自己身体里诞生出来的女神,后来成为他的妻子。“Saras”有水的意思,原本“Sarasvati”就是“水源充沛”的意思,因此辩才天也是与“水”十分有缘的女神,甚至还被当成河神。Lakshmi(拉希米)手执莲花,足踏莲座,身旁有两只白象,又称莲花女神,很多印度人认为,她给求财者带来财富,因此也被作为财神供奉。
一首有故事的歌(左)
苏古普塔曼作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男性个体,呈现其休闲时刻的状态:在开放的空间里,主人公偷偷打了个盹儿,释放身心的倦意,寻求片刻的舒畅;或者自娱自乐弹弹沙兰吉琴;也或者只是在一天的劳作过后信步回家。
蝴蝶雨
生命树
生命力的崛起
通过视觉强化和心理暗示来表现未来与现实的展览主题,正是西玛·科利《幽会》系列作品的特色。她的玻璃纤维装置作品,用“命悬一线”的蝴蝶,表达了对脆弱生态系统未来濒临灭绝的隐忧,并强调了这种担忧的普遍性。当城市里几乎见不到蚂蚁、蝴蝶和蜻蜓,孩子们只能在艺术作品里去了解这些生物的时候,不知道悲哀的是动物们还是人类自己。《生命力的崛起》,一位女神似冥思状,镂空的身体将所有的能量给予站在头顶的孩子。
在她另一件作品《生命树》中,画布上用综合材料塑造的相互缠绕的树,色彩闪亮,工艺复杂,景致的细节愉悦感官,充满神秘感。
封闭的泉
大理石、青铜雕塑
一尊神像被压抑在一块巨石之下,毫无动转的可能。这件作品表达了对重压之下“内心”的分崩离析以及对人类个体的弱小进行赤裸裸地正面再现。
废井边的萤火虫
雕塑家KS·拉达克里希南,善于用青铜丝来制作人物生灵,在他的雕塑世界里,每一个人物都是活跃的有生命的,跳跃或扭曲都表明着世界就在他的手中。《废井边的萤火虫》是一种形式化的艺术设计,具有独特的雕塑语言,萤火虫在哪里,我们是这个世界的萤火虫吗?
暮色和阴影间(上)
蚀刻铜版画
维贾伊·巴戈迪的《暮色和阴影间》是关于“过去时”的圣雄甘地的作品。他坚信甘地哲学的现实意义,有感于当代“甘地精神”现时现地的缩水,而社会政治的“黑洞”则根深蒂固。
绘制新地形
布面丙烯
迪帕克·戈文德劳·欣德的创作热情由领土权激发。他的作品以老虎作为主题引导。欣德为大家呈现了在地球的和谐生存中自然界野生动物所扮演的典型角色。通过描绘人和动物,以从公正立场迸发的艺术激情,完成对生态系统分疆列域的艺术化合成。
生锈的链子
安贾莉阿图·多迪亚的作品以把感性和理性同时交织在一起而闻名。她通过画笔制造画面的线条肌理来表现“脆弱”的自然,其个性化的抽象符号具有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生锈的链子》整体图画看起来似人物,似地图,交织在一起,让观者在获得错觉之外有了另一种别样的感受。
责任编辑:边辑
节选自《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2年第11期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