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健熙时代的序幕

(2013-05-16 11:50:36)
标签:

三星

李健熙

分类: 企业管理图书


1987年,三星第二代领导人李健熙面临着全新的国际形势。首先,从1990年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给商界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全球化成为国家的首要议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三星积蓄力量,准备振翅腾飞。

其次,世界由“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三星电子及其他子公司成为了数字时代的先锋,它们站在数字化的潮头浪尖上,引领三星集团进步发展,这也符合了当时韩国政府的IT(信息技术)促进政策。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中,李健熙的新经营理念开始大放异彩。国家政策、企业实力和李健熙的领导才能,孕育了一个充满创造力的21世纪领军企业。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将优秀企业培养成卓越企业的CEO(首席执行官)们,首先把合适的人叫上车,让不合适的人下车,然后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最后确定行驶方向。李健熙继承了创始人李秉喆的三星经营学,在数字化的新环境中,将其发展为新的三星经营学。

李健熙的三星经营学由自律经营、重视技术、尊重人格三点组成。他将之前的三星经营学定为创业理念,一方面坚持三星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创造着新的三星经营学。

1988320日,在三星集团成立后的第五年,三星的第二代会长李健熙宣布了三星新经营学。当时,三星的新经营学有9个基本点:危机意识、思路转换、事业观念、经营战略性机遇、重视技术、崇尚人性、采购艺术、自律经营和集团共同体意识。其中实践的核心就是自律经营、重视技术、尊重人格三点。19933月,三星成立55周年时,这些被正式确定为三星经营理念。

三星比任何企业都要重视创造与革新。三星遵从李健熙的要求,保持企业创新的活力,这充分体现了李健熙创造性经营的理念。

三星的智囊团由全球各地的专家组成,是韩国最优秀的智囊团。李健熙认为,三星的使命就是成为全球顶级企业,不断扩大员工队伍,向世界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为全球的商业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李健熙的动力,驱动着他为三星的发展不懈努力。

李健熙在三星经营学中明确指出,要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除了传承前人的事业,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经营者不仅要有敏锐的目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还要具备国际化的视角;同时,培养人才并任以一定职务,让他们施展才华,保障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以希望。经营者要有造福人类、国家、社会的价值追求,努力发展企业;要担负起责任和使命,采取适当的方式回馈民众,实现社会和公司的共存共荣。”

新的三星经营学包括“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撑,打造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造福社会”以及自律经营、重视技术、尊重人格三点。三星精神被阐释为“携手并进,挑战世界,创造未来”。

自律经营,就是“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是岗位的主人”、“重视实践”、“培养人才”。尊重人格,指的是实现“对话式的管理”、“管理新风气的树立”、“共赢管理”。

和前任会长一样,李健熙会长以超群的领导能力,将三星集团发展成世界顶级企业。有人说,他和李秉喆一样对“第一”非常执着,他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危机意识(应对危机的能力),有预见未来的先见之明。一旦预感到“危机”,李健熙便用强烈的危机意识带领三星员工发展企业,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李健熙在职期间,三星曾遭遇过巨大的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过,李健熙凭借应对危机的能力,让三星化危机为契机,取得巨大成效。两大危机过后,三星的业绩让人刮目相看,这也验证了李健熙强烈的危机意识。

李健熙是“危机经营论”的奠基人。自1988年上任以来,平均每5年就会提出一个新颖的危机论,推动三星的发展:1993年,强调“改变”(除了妻儿都要变);1998年,强调“摒弃”(为克服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是在所难免的,应当大胆地摒弃);2002年,倡导“探求”(探求510年后的三星以何为生),以应对风云变幻的社会和商界;2010年,他又提出了新的危机论。

李健熙的指示,主要是通过总部和子公司的经理传达给全体员工。他几乎不干涉集团的经营,而是实行以社长团为中心的责任经营制。

三星,以儒学为基础的家族公司共同体,形成了“三星大家庭”的经营思想。三星大家庭的成员,就是三星人,他们是集团发展的基石。

三星是一个具有韩国特色的公司共同体,一个融合了韩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合理思想”,纵横国际市场的企业集团,它不是一个不分国籍的普通跨国企业。


李健熙时代的序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