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那些我睡过的床》: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32328/
马灯亮起来!
香格里拉晚上8点,透亮的天光足以看清楚低空白色的浮云,高耸的松赞林寺金色屋顶似乎吸收了太阳过多的能量,在月亮初升的时候释放出夺目的光华。相比之下,与松赞林寺一田之隔的半山上的松赞林卡酒店显得清冷许多,只有微弱的地灯像星空一样慢慢地亮起来,那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沿路点马灯,马灯一盏一盏亮起来。酒店向晚的风景,就全在这一片零碎斑驳的灯光里。
乡野晚来无生活。出了房间来,沿高低的石头路散步,5分钟即穿过酒店的边门,行至青稞麦田,从庄稼里一条泥土路往松赞林寺的方向缓慢地走,空气很清新,视野也很清净,田野里的青稞架自成一片风景。穿过麦地的时候,就可以看见酒店的全貌了。这是一片全部依山势而建的石头建筑,24栋,上下两层的格局,错落有致。
老板白玛多吉是当地出生长大的藏族人,常年在北京工作生活,开酒店的机缘来自于10年前他为了装修在北京的房子去潘家园淘藏柜时,意外收获了大量不可多得的藏式老家具。作为对藏族文化的全新理解和传播,白玛在2000年开始了第一家酒店松赞绿谷的经营,这家开在松赞林寺旁边、由自家住宅改建而成的小酒店,虽然已成为香格里拉地区最具口碑的精品酒店,但它远远不能表达白玛想要全面阐释藏族文化与精神的想法,于是这家拥有75个房间、在一片山地上花3年时间全新建成的松赞林卡,就成了白玛一次相当透彻的藏式文明表达。
藏式民居有两种主要的建筑形态,与香格里拉当地比较多的土木结构建筑相比,用石头砌的碉楼建筑(主要在西藏、四川藏区)在白玛看来更适合这一片山地。也正是因为这一最基本的决定,整个酒店的建筑,几乎汇集了尼西和塔城地区所有还掌握一定石墙建筑技艺的工人。最多的时候,现场有300个工人同时开工。就近开采来的大理石材,要手工碎成小块,然后砌出规整的四面墙身——规整的重要性,就在于大小石块要契合得具有美感,并且采用干砌,水泥浆不能露出墙体,全要收在里面,最最重要的是,整面墙身石块的外沿相当整齐,棱角方正利落,看起来充满艺术的工巧。灰黑色大理石与红色的窗框、柱栏相搭配,更有一种精致隽永的美感,这就是白玛选择这种建筑的重要原因吧。远远地看,因为周边再无别的建筑,这一丛石头房子,仿佛从土里生长出来,充满生命的张力。
与石头的外观形成反差的是,房间里面的材料则主要是木材和铜。木头是另一种具有温度的材料,也是能从传统工艺、装饰等方面更多元展现藏式文化的细节。白玛收购了180座当地藏人拆掉的老房子,酒店所使用的木材就全部来自于这些老房子中可以再利用的材料,从地板、屋顶梁柱,到榻榻米式大床、浴桶,以及部分重新设计制作的家具,老木材的温良质感,为房间营造出温和的生活气息。铜器的运用本来是藏族人家的生活传统,面盆、盥洗台面,以及楼梯的包边都有铜的大量运用,连上作为装饰的糌粑盒、地毯、挂毯、唐卡画,甚至卧室的藏式顶幔,让人很自然地进入藏式生活的氛围里。
事实上,酒店的设计处处为这种精致的藏式生活提供了绝佳的沟通途径——阳台,不管是套房还是标准间,阳台都成为松赞林卡连通外围环境的重要部分,将酒店所处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拉入眼前,让每一个房间都有相当独特的风景。为了保留这种非常真实的原生态风貌,酒店除了在房间将现代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外,其他地方作了大量的减法。我最喜欢的设计是没有路灯,我喜欢看着那些萤火虫一样漂浮在地面的马灯,就像从天空里坠落下来的繁星,点亮从城市来的人寻求平静的内心。开酒店或许是会上瘾的,或者说这是一件让人无法适时收手的理想事业。松赞林卡对于白玛而言,只是理想版图上最重要的一步。事实上,在松赞林卡创想之初,一个更庞大美好的构想已经在白玛的计划之中,这个构想也就是以香格里拉为中心,开辟“丽江—塔城—茨中—梅里—奔子栏—中甸”这样一个环行的小酒店群。“我们不是在做酒店,我们是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旅行,而把酒店布在了这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地方以前很不方便去,很不容易去,是因为没有好的酒店,吃饭都不方便,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白玛说。所以就下足工夫,把酒店全部建到乡村里去。在这样偏远的山区里,要解决相关配套,繁复是不言而喻的,“比如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网络、供水、污水处理,所有的配套系统工程都得靠自己,依靠不了任何现有公共资源,这个代价是很大的”。
花了3年时间打造,这个环行小酒店群规模初具。除了丽江和茨中,塔城、奔子栏和梅里3家酒店在因修路多次延迟后,终于在2011年同时开业。
我第二次拜访白玛多吉是在2011年7月的雨季,从松赞绿谷酒店出发,先去松赞塔城。5个小时的车程,在大雨中抵达位于奇别哈达村里的酒店。现在看来,记忆的要点无他,唯有雨,在这个孤身于田野中的酒店里似乎只有三件事可以做,那就是看雨、听雨以及在雨声中睡去。
这恰恰是我最喜欢的旅行状态:无所事事。被雨困在酒店里,在几乎找不到任何消遣的时候,人却意外地得到与自然真切相处的机会。位于小山坡上的松赞塔城只有9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设计了巨大的阳台,乡野的壮阔风景如画卷般,很自然地在窗外展开,高山、树丛、梯田、农舍……烟雨蒙蒙里远、中、近景层次明显,彼此和谐相生,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真实纯粹的自然了吧。并且雨中的这一切只得益于一个颜色,那就是绿,湿透了的绿洁净如洗,铺天盖地,看得人双目透彻,内心平静。
或者就坐在阳台的竹椅上,翻开一本书,在雨声的伴奏中安然阅读。整个世界只有落雨声,落在稻田里,落在阳台外的屋檐上,落在楼下的树叶上,远近听来,各有旋律。闭目养神更好,听得出一方万籁俱寂的空灵来。三毛说:“我喜欢这适度的孤独,从不愿与人分享。”这适度的孤独,确实是旅行中最让人享受的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