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百里者半九十----评《中国金融业的崛起》

(2011-04-13 09:40:04)
标签:

杂谈

    沪深股市11月中旬总市值约为4.4万亿美元,已是仅次于美国股市的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以融资额计,中国股市更是连续两年名列全球证券市场前茅; 以资产规模排名,在全球前十大银行中,中国银行业就占据了四席; 媒体披露的任何中国调整货币政策或人民币汇改的信息,都是国际投资者注意的焦点,并引发国际市场的波动……

 

作为大国崛起中的核心一环,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全面和准确地记录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与成就,正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和技术方案,展望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则是IMF总裁特别顾问 朱民博士在《中国金融业的崛起》一书中试图解决的课题。

 

金融崛起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金融市场国际辐射力日益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逐步提高。中国的新兴金融体系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而且这一体系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达成的,一以贯之的金融改革是确凿的答案。

央行行长周小川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对银行进行清理整顿及财务重组; 要求改组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变身为股份制公司,尽可能通过发行成为上市公司;切实改变各项标准和准则;强化监管;进一步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宏观调控必须结合金融机构的健康化来实现传导; 不断削减已过时的过度行政管制; 改善以往行政干预过多的“金融生态”。

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不仅提供了一个基准点,以显示中国金融业今天的国际地位,同时还描述了下一个时代的起点。不夸张地说,本书的大多数文章都代表了这个领域里层次最高、最具远见卓识人士的睿智浓缩。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关注依然充满活力、依然高速增长的中国金融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把握中国金融改革的走向,准确评估投资带来的金融风险,对相关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回顾过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丰富了中国金融崛起的内涵。中国股市1990年至200919年间,融资额由2.68亿元增加至8207.4亿元,平均增长率106%;市值由12.10亿元增加至242661.86亿元,平均增长率138%。而中国资本市场证券化率也由1991年的1%上升至2009年的72.36%

如果说,2008年是危机的一年,2009年是紧张救市的一年,那么2010年注定是改革、重构和发展的一年。331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正式推出,2010416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7月农行的挂牌也代表四大行上市进程的完美收官。金融创新带来的创富活力,吸引着更多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今后,中国证券市场还将逐步发展股指、利率、外汇等期货交易市场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

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中国金融业在过去三十年,尤其是最近三四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金融业在成就王者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中国金融系统还只是初具规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将从以量为主走向以质为主。

中国金融业未来的挑战无法回避: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市场的需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仍然薄弱;公司治理机制需要继续改进;在组织框架上从区域为主的分权管理走向产品线为主的集中管理;国际化金融人才队伍和企业论建设;金融市场体系结构失衡;金融生态不尽如人意;利率和汇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对金融机构的盈利和风险管理带来的压力;宏观经济下行的挑战;接受全球金融风险的监管。

尽管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但朱民还是给出了乐观的短期预测:到2013年,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一位的外汇储备在藏富于民的新的外汇政策的实施下,继续稳定增长将会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将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存款规模达到5万亿美元。中国资本市场整体规模继续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股票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

巴菲特曾预言: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并建议投资人依此进行投资。或许也正是看到了中国金融业现在的崛起和未来的辉煌。

 

 /《第一财经日报》财经中心副主任  李苒洲

行百里者半九十----评《中国金融业的崛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