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颗千年莲花——《安的种子》班级故事会纪实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生活 |
http://s11/middle/621ccd8dgc097af2c796a&690
周末,又要到快乐中队班级故事会的时间了。经过一家三口的精心挑选,我选择了原创图画书佳作《安的种子》。三爸认为给班上的孩子读有点难。我给三三读了一遍,她感觉不难啊。请教各位朋友,大家也觉得可以讲讲,于是三爸一边纠结,一边做准备工作。我这个小秘书帮他找与本书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原书附加的“品格养成”之类的功能标签,基本忽略。 首先是书后附的评论:故事的主题是关于“等待”。三爸感觉颇踌蹰……
其一,作为写给孩子的书,等待可不是孩子们的天性;安是在等待吗?其二,说到“等待”,要绕好大一个圈;将安这个孩子,解说成算计深厚的高人,大概不妥。
三爸问三三,三三回答:说不定是他放在胸前,忘了。春天来时,突然想起来,就种下去,发芽开花了。
http://s5/middle/621ccd8dgc097b14288d4&690
无意之中的佛性,才是真正的大悟吧?
接下来我又找出了原创的水墨动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F3pV-cb8KU/
配乐和意境都很不错,只是跑来跑去的静让我和闺女捧腹大笑,让三爸疑惑不解,静是这样急躁的吗?仍然没能解决等待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问题。
再搜,搜到本书图画作者谈创作的帖子:
按照作者的本意来讲,安的等待应该是有意为之。
5月21日,大约是雨后清凉,早操后的课堂,似乎比以往稍稍安静,不似往常难以安静下来。
三爸开始说:我们来讲一个安静的故事,大家安静地听,安静地想。
他有意放慢速度,读完全书。
接下来,三爸问:谁来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孩子们无人回答……
三爸又问:本、静和安,三个小和尚的性格一样么?
孩子们:“不一样!”
三爸:那本是什么性格?
孩子们:“急躁。”“没有耐心。”
三爸:静呢?
孩子们:“善于思考。”“好心办坏事!”
三爸:那么,安的性格呢?
孩子们又沉默了……
三爸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来帮他在黑板上画出这三个和尚。话音刚落,所有同学都把手指指向了三三。三三自己没把握,拒绝了。三爸请自告奋勇的小姑娘林奇前来,画了三个头像。
三爸:画得非常好,大家给点掌声。
三爸在黑板上按时间轴同步把这个故事重新梳理了一遍。
http://s15/middle/621ccd8dgc097c4e54a2e&690
http://s9/middle/621ccd8dgc097c7214008&690
http://s5/middle/621ccd8dgc097c84066f4&690
三爸:横向的看,本跑得快,但是只到第五格,就OVER了。静一步步向前走着。可是安在干什么?上市场买东西,扫雪,继续扫雪,煮饭……。
大家再来说说这三个人各有什么特点?特别是安,他有什么不一样?
同学们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显然这种直观的方式让他们对故事更加理解了,“安比较悠闲。”“安沉得住气。”“安懂得正确的方法。”
三爸:非常好。那么你们比较喜欢谁?
喜欢本的,请举手?(三、四个)
喜欢静的,请举手?(七、八个)
喜欢安的?(十来个。)
三爸:大家看,三个人的性格,放到一起一比较,差别就很清楚了。大家写作文也可以用这个对比的方法。你想说一个人性子很急,光说怎么急不好说,把他和一个性子慢的人一比,就很形象地说清楚了。
那么,三个人性格不一样,你觉得自己像谁多一些?
同学们:本?5人。
静?8人。
安?15人。
这时有男生检举同桌:“他举了两次!静和安他都举手!”
三爸因势利导:嗯,没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既像本,又像静,还像安。如果是我们拿到一粒种子,也可能会像本,或者静那样做。我们每个人身上,会有各种不同的东西,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本的性格里,有没有优点呢?也有啊,他做事积极,动作快,也可以说是优点。如果你们像安那样不紧不慢,恐怕你们的爸妈要急死了!妈妈说,快点写完作业,你扫地;又说,快点写完作业,你烧水;快点写完作业,你散步……孩子们大笑起来。
三爸接着说,说不定,我们身上最缺少的,反倒安的那种从容。不管是大人,我们的父母,还是我们自己,有时候太急了。总是不管时机到没到,急着去做,生怕迟了。所以,从这个安静的故事里,我们要学到一些安静。
孩子们先是沉默,忽然三爸身边的男生反问三爸:“你觉得为什么?”
三爸说,我也不知道啊,所以问大家。
下面的同学们意见不一,争论起来,三爸请大家举手表决。结果比例是一半一半。一半的同学认为安是碰巧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方法种下了莲花,而一半的同学认为安是真的在等待,等待正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整堂课,班主任 刘老师都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到后排与自己的女儿讨论。原本她的女儿是一年级,为了故事会,每次她都让孩子翘课来自己班上听故事。故事讲完,刘老师把书借去读,并且兴奋的表示:“这个故事很好!我看这个系列还有几本,能不能都讲讲?”
三爸:这套里这本最适合讲。不是所有的图画书是适合讲的。比如《西西》,故事很好,但太简单。也有些书,经不住讲,讲完就完了。
故事会结束了,三爸走在走廊上,小姑娘刘艾薇跟着三爸,说:你就别去上班了,在这里多玩一会儿吧!
个人领悟:
1、说到每个人身上都有本、有静,也有安的时候,孩子们若有所思,眼神亮晶晶的。仿佛能看到火花闪过。
2、《安的种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等待”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在和孩子们交流,“等待”似乎太窄,而且不容易理解。故事后的互动方向,转到“性格”,是临机的选择。如果这个故事能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通过分析别人的性格,观照到自己的内心,故事的分享就算成功了吧。同系列有萧袤的《西西》。
3、发了微博之后,在一个Q群里和大家讨论《安的种子》。有人指出,安的淡定是受了高人指点。图画显示,他去市场的时候,问过一个卖藕的人!是这样么?回去要细看一遍图画。(文字不写,怎么知道是在问种莲子的事?)
欢迎大家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