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书生活 |
五一休假的前一天, 2012年4月28日上午8点50分,三年六班教室被女巫的故事魔咒所笼罩。头天晚上,三爸开始翻箱倒柜找故事,看了三三同学的语文书,搜了家里的几架书,跟我和三三同学商量半天,最后决定讲两个“芭芭亚嘎”的故事。
“芭芭亚嘎”是传说中的女巫,她只有一颗牙齿,喜欢吃小孩子。两本不同风格的绘本,一本是我淘来的台版泰伊.马克.勒当文,海贝卡.朵特梅图的《芭芭亚嘎》,还有一本是波拉蔻的《芭芭亚嘎奶奶》。前一本书中的女巫是引诱小姑娘的坏蛋,后一本书中的女巫是为大家误解的老奶奶。两本书放在一起给孩子们挑选,你猜他们最想听哪个故事?
经过征求小朋友们的意见,孩子们异口同声要先听可怕的。三爸不死心,又举起手中的两本书,再问一次,先看左边还是右边?孩子们坚持先听阴暗刺激的一个,坏芭芭亚嘎的故事就此展开。
“芭芭亚嘎只有一颗牙,也许正因如此她才变得这么凶恶。…时光一天天溜走,芭芭亚嘎觉得十分孤独,由于只有一颗牙可以用来对抗其他小孩,因此她便吃掉其中几个。”蜜耶特是芭芭亚嘎妹妹的继女,她一直想吃掉这个可怜的孩子。“离家不久,蜜耶特在途中遇见一只癞蛤蟆。她长得很可爱,蜜耶特便亲了她一下。”三爸讲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问孩子们,癞蛤蟆变成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王子! 其实他变成了会讲话的癞蛤蟆。
教室的桌椅变成孩子们的看台,房间里长出参天大树,可怜的“蜜耶特”在前面没命的奔跑,一心想吃掉她的只有一颗牙齿的芭芭亚嘎在后面紧紧追赶。柳树发出恐怖的声音:你……过……不……去的。一个女生小声抗议:“不要用那种语调!”讲故事的人在偷笑,好吧,换个声调。从来注意力不集中的淘气大王也全神贯注地瞪大眼睛关注着蜜耶特的命运,一个胆小的男生不知不觉躲到了课桌下面。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小姑娘脱险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有时间,咱们接着讲可爱的。芭芭亚嘎老了,她很孤独,想抱一抱小孩子。波拉寇的《芭芭雅嘎奶奶》,如同前一个故事的续集,不过听来轻松多了,结局也很阳光。
讲完正好是下课时间,刘老师:“还需要点时间么?”
照惯例,故事后面三爸会跟孩子们问答互动,进一步开启小脑袋的思考发动机。可是今天,不用了。因为这样的故事,就是体现故事的趣味。如果再和孩子讨论,就无趣了。
刘老师说:“今天他们都听得很认真,没有一个开小差的!菲菲主动找我说,妈妈,我想看那本书。”在走廊里,隔壁班一个男老师走过说:“把你们班家长借我们班用一下吧?”刘老师笑了。
两本书照例被同学们围堵,哄抢。三三同学走过来,搂了一下爸爸,然后跟着爸爸下楼。她的好朋友马宇欣跟在三爸身后。三爸问:有什么事吗?孩子说:“没有,我送下你。”
故事会后三爸得意了很多天,因为当时教室里面那鸦雀无声的气氛,因为自己讲得淋漓尽致的尽兴,因为这是三爸史上讲得最过瘾,孩子们听得最过瘾的故事!
过后讲故事人的体会:
1、故事本身的魅力。即使九岁的孩子,还是很容易被吸引,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这是此次故事会成功的关键。
2、老师在场,孩子们注意力容易集中。不会影响故事讲述的效果。
3、撇开图画,尽管朵特梅的图画非常精彩,但是当成故事来讲,孩子们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构筑出一个魔法世界,更值得细细品味。
4、第一个芭芭亚嘎是收来的台版书,台译中文,个别不适合诵读,讲故事的人要适当调整。
5、讲述者的投入与激情,会得到听讲者全情投入的回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