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旦献词:历史中的我们

(2011-01-08 09:36:01)

    朋友邀请我给一个论坛写新年献词,我感到思维堵塞,不知道该写什么。

 

“你不懂,虽然你看见了”,这是《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一句话,是周韵对演儿子的房祖名说的,也是我最近看这部片子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

 

 有很多东西虽然写在书里行在实践中,我们看见了亲历过了,但是我们不懂。这个“不懂”,是因为人始终是是生活在既定的知识体系、思维逻辑和行动模式中,内涵于其中的逻辑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与行动逻辑。假如我们不能基于严格的逻辑论证而给出新的认识坐标,则既无法判断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可靠性,也无法保证自己对以往知识之解读的可靠性,还无法保证我们对当下事实判断的可靠性。中国有句俗语:“眼见为实”,然而我们看见的“东西”,其本身并不具有保证我们认知正确的根据。因此,有波普尔还有哈耶克对我们提出警告。

 

 然而,人们总喜欢用从史书中获得的历史去考证现实,以历史否定或者肯定现实的合理性,无论是知识精英还是草民。可人们真的读懂了么?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许多人可以对历史如数家珍,好似自己亲历过那样熟悉,但有人读出压迫与反抗,有人读出盛世辉煌,有人读出英雄史诗,有的却读出宿命一般的循环。相同的只有一点,即每一个读过的人,都无比坚定地相信自己读出的历史才是真实的。

 

 实际上,我们仍然在“历史”中,在“历史”中读历史和今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走出历史很远了,但那只是“以为”我们曾经欣然于各种变化与进步,变化激发新的期待。然而当“变化”继续推演,我们突然蒙了,因为举目望去,周遭的景致如此熟悉,熟悉得令人有种不安。

 

 我们痴迷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如星巴克如欧泊莱如LV。把海外的灰姑娘装扮成国内的公主,把王室的手提袋变成高低女白领层的随身用品,把高楼和花园洋房和人工草坪堆进了城市。已经拥有政治符号或经济资源的俨然一副贵族做派,尚没有政治符号或经济资源的则在家谱中发掘古老王室的血统。总之,我们热切地用符号装点自己的江山。

 

 站在时间中的我们似乎有些焦灼,站在空间中的我们却很耐心。尽管语言的前卫从来都不敌身躯的迟缓,大洋彼岸的飓风却已经很拉风地呼啸而来。

 

 连自然灾害都匪夷所思地变得古怪,大冰雪肆虐南方,洪涝却跑到北方撒野,热带雨林区竟遭大旱,千里山头红土裸露寸草不存。汶川地震中连熊猫都跟人一样,一见着就抱住人的腿不放,如遇亲人似的埋首难过。

 

 经历过飓风的早躲进了掩体,没有经历过飓风的却相信自己能与飓风共舞,看得见的手替代了看不见的手,城市渐渐离我们远去。物管变成小区的主人,业主便成了小区的过客。在古老时代小摊小贩曾是城市流动着的影子,如今只成全了城管的存在。有老太跌倒,好心人扶起,换来的是法官的数万罚单,却让更多的耄耋老人倒地不起。买房好似买古董,百万数百万付出去,与古董不同的是所有权不归你,但还得付出拥有费。炒房团如冬天的寒鸦从高楼的上空掠过,拆迁像病毒一样向乡村蔓延。与土地相比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何况人命。城市的豪华催乡村衰老。

 

 先锋们曾在虚拟世界里投掷匕首,如今只剩票友在玩飞镖。骑士们早已卸下盔甲走在回乡的路上,无数黑影在壕沟里流窜,积水的地方漂浮着老鼠的腐尸

 

 问一句:都市可否会老?

 

 在《太阳》里姜文对孔唯说:你骑着白色的骆驼来,好让我在黑夜里能看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