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低素质劳动力导致产业低端化还是相反?
(2010-06-04 18:49:59)
标签:
杂谈 |
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看法还有:劳动力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故而劳动力素质也低,做高端那他们干什么?低端产业才是解决他们的就业之道。
这个问题也只是看上去貌似有理。
所谓素质,在生产活动的意义上,指的是劳动力所有的知识和知识方面的教育给其自身带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劳动技能和技术学习能力。可是,一般在这类企业工作的人,劳动的体力强度和时间长度都超过国有企业员工,几乎是满负荷地运行,同时收入过低,使他们根本没有体力和和时间,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充实和提高自己,甚至于原有的知识都有可能忘记,变成流水线上的打工机器。
更要命的是,这种模式不仅让打工的一代人付出代价,而且会让他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代都有可能付出代价。因为打工收入过低,在维持基本温饱之外,所剩十分有限,打工者又往往是夫妇一起长期在外,根本顾及不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和社会化问题。让孩子在懵懂无知长大,将来他们再结婚生子,又如何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青年卢安克到中国偏僻的乡村做来义务教育,看了央视记者柴静做的访谈视频。卢安克所在的村子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基本是夫妇一起去的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他们有的一年回来一次,有的几年才回来一次。视频没有拍卢安克如何给孩子们上课的镜头,所看到的都是卢安克躺在山坡或草地上,孩子们有的躺在他身上,有的躺在他身边。只要卢安克出现,孩子们就跟皮猴一样,不是趴他身上,就是捏他的耳朵,摸他的脸。卢安克说他每个周末都要到一个孩子家去住一夜,也就是陪陪孩子。卢安克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别说孩子的知识教育,就连孩子所需的正常的社会化都无法完成,孩子基本处在一种野性状态。无怪乎孩子们说,在他们心目中,卢安克就像他们的一个家人,只要有他在,他们就很满足了。
中国农村有多少孩子?不知道,我没数据。但全国人口14亿,农村的占百分之六十以上,按平均每家四个大人两个孩子计算,就有8亿4千万了,孩子占了三分之一,大约2,8亿,中小学孩子就是只占其三分之一,也有近一亿了。他们中部分跟父母一起去城市,往往也是没处安排他们的书桌,因都市孩子进学校是按户籍划的(这个问题现在正在讨论),依然在农村的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还有的甚至自己生活,他们的知识教育和社会化方面将是个大问题。
这样的低端产业模式迟早将会成为民族的噩梦。卢安克,该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