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低素质劳动力导致产业低端化还是相反?

(2010-06-04 18:49:59)
标签:

杂谈

 

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看法还有:劳动力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故而劳动力素质也低,做高端那他们干什么?低端产业才是解决他们的就业之道。

 

这个问题也只是看上去貌似有理

 

所谓素质,在生产活动的意义上,指的是劳动力所有的知识和知识方面的教育给其自身带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劳动技能和技术学习能力。可是,一般在这类企业工作的人,劳动的体力强度和时间长度都超过国有企业员工,几乎是满负荷地运行,同时收入过低,使他们根本没有体力和和时间,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充实和提高自己,甚至于原有的知识都有可能忘记,变成流水线上的打工机器。

 

 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落入到低端产业的求职队伍,一时看起来员工整体水平略略提升,就如一桶冷水里掺热水一样,温度总要略高,但从民族整体和长远发展看,大学生毕业就业难,不得不加入低端产业的打工队伍,必然使社会重新开始弥漫“读书无用论”情绪,导致大学生求知愿望降低以及素质趋向降低。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产业低端化维持和强化了劳动力的低素质。

 

更要命的是,这种模式不仅让打工的一代人付出代价,而且会让他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代都有可能付出代价。因为打工收入过低,在维持基本温饱之外,所剩十分有限,打工者又往往是夫妇一起长期在外,根本顾及不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和社会化问题。让孩子在懵懂无知长大,将来他们再结婚生子,又如何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青年卢安克到中国偏僻的乡村做来义务教育,看了央视记者柴静做的访谈视频。卢安克所在的村子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基本是夫妇一起去的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他们有的一年回来一次,有的几年才回来一次。视频没有拍卢安克如何给孩子们上课的镜头,所看到的都是卢安克躺在山坡或草地上,孩子们有的躺在他身上,有的躺在他身边。只要卢安克出现,孩子们就跟皮猴一样,不是趴他身上,就是捏他的耳朵,摸他的脸。卢安克说他每个周末都要到一个孩子家去住一夜,也就是陪陪孩子。卢安克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别说孩子的知识教育,就连孩子所需的正常的社会化都无法完成孩子基本处在一种野性状态。无怪乎孩子们说,在他们心目中,卢安克就像他们的一个家人,只要有他在,他们就很满足了。

 

中国农村有多少孩子?不知道,我没数据但全国人口14亿,农村的占百分之六十以上,按平均每家四个大人两个孩子计算,就有8亿4千万了,孩子占了三分之一,大约2,8亿,中小学孩子就是只占其三分之一,也有近一亿了。他们中部分跟父母一起去城市,往往也是没处安排他们的书桌,因都市孩子进学校是按户籍划的(这个问题现在正在讨论),依然在农村的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还有的甚至自己生活,他们的知识教育和社会化方面将是个大问题。

 

这样的低端产业模式迟早将会成为民族的噩梦。卢安克,该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