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的琴》:有追求的艺术片也可以很欢乐

(2012-01-18 10:57:15)
标签:

杂谈

看一部盛传好评的电影最容易期待甚高,看完感觉失望,但《钢的琴》不负盛名,相当不易。虽然它的片名很莫名其妙(近期也在上映的文艺爱情片《肩上蝶》的片名也相当不知所云),但看完《钢的琴》,因为它的个性和胸怀,可以让人接受这样一个片名,并且认为相称。它是中国当代年轻导演拍出的、与当下现实紧密联系的一部作品,难得的是,它不空洞控诉,而是具有更积极的普世价值观。所以不夸张地说,导演张猛比目前所看到的中国年轻导演的水平高出一大截,在于他有了解和表现现实的能力,又有给出答案的能力。

 

    和张猛的上一部作品《耳朵大有福》相比,《钢的琴》的形式感更强,艺术野心更大一些。《耳朵大有福》就曾经令人眼前一亮,在表现东北生活的电影中,没有过这样辛酸与幽默并重、细节与情怀齐飞的作品。《钢的琴》延续了那种幽默的感觉,幽默在张猛的作品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幽默的态度,那么那片贫瘠灰色的土地就只剩一片死寂了。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一小队人在荒野中拉乐器,秦海璐在深情歌唱俄罗斯歌曲,这是全片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它的含义超过后来的王千源在雪中弹钢琴、秦海璐和王千源两人在追光下表演,那两个镜头的形式感有点过于强烈,有点凌驾于影片的现实主义境界之上。当然有很多人将《钢的琴》和库斯图里卡的《地下》联系在一起,你也可以认为《钢的琴》非常的荒诞和超现实。就是第一个镜头接上的是小乐队为葬礼演唱,深情的俄罗斯歌曲被客户指为太悲伤,于是换成欢快的《步步高》。你不得不说,张猛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当下现实的凄凉与荒诞的结合点。

 

    中国出过太多控诉现实的作品,第六代的作品基本上都靠这玩意在欧洲电影节出位,仿佛他们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例如贾樟柯、王小帅等等,但我并没有在他们的作品里感受到过对主人公命运关怀的温暖,更谈不上力量。从张猛的作品里,能感受到故事里有他所关心的东西,例如《耳朵大有福》里的王抗美忙叨的自己那点小事,《钢的琴》里父亲到底能不能为女儿做出一架钢琴来,现实的巨大压力从来没有退去过,笼罩在片中所有人身边,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现实打败的劲儿自始至终维持着。

 

    《钢的琴》里的现实灰色调很靠近东欧电影的气质,寥无人烟的废弃工厂,寒冷的东北大地,但东北人性格里的幽默与欢乐又为它注入了特殊的个性。凡是能传达出在残酷的现实里好好生活这样主题的电影,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现在又多了一部《钢的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