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82年李连杰版的《少林寺》之家喻户晓应该毋庸赘述了,老版《少林寺》之所以受欢迎除去功夫、爱情这些商业元素之外,更大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它由香港导演拍摄,风格清新自然、讲求人性,其主题也是追求自由,贴合那个蠢蠢欲动的时代风潮。然而29年后的《新少林寺》我却不知道它“新”在哪里?讲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老套故事,至于演员也不能像当年李连杰那个虎头虎脑的功夫小子带来了新鲜感。应该说陈木胜在控制打片的质量方面不能说不负责任,《新少林寺》是一个算是拍的认真、演的认真的作品,只是它具备太少能让观众兴奋的新,太多感悟的陈词滥调。
我特别纳闷《宝贝计划》时期状态的陈木胜到哪去了,去年的《全城戒备》年度烂片排名前列,今年的《新少林寺》又再次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前半部分如果忽略到演员太熟新意不大的这一点,至少故事和打戏结合得都还不错,刘德华在少林寺重新领悟人生的片段简直算是拍的有境界,但此后陈木胜进入爆破和没完没了得打戏,简直是一出古装版的《男儿本色》,非要将影片拍到超过2小时不罢休,其实将时间控制在90分钟的话效果会好很多,只是陈木胜一旦涉及到人生道理这一块,就无法收场,就如在《全城戒备》里连怪物邹兆龙的角色他都要让他讲道理。
打戏方面吴京和鬼脚七熊欣欣都没有安排一场货真价实的对打,刘德华和谢霆锋又能打出什么了不得的场面呢?对这个安排是百思不得其解,应该说看“少林寺”的观众期望获得的就是功夫,少林僧人百般忍让之下敌人的嚣张气焰已经让观众气得怒火中烧,这时候少林小子上去一一收拾,这就是小时候少林系列电影所带来的快感吧,可惜这样的快感在本片中从主题到场面都无法提供。演员方面成龙倒是很抢戏,几乎所有的笑料都是他提供的,“土葬还是火葬”,喜剧节奏感相当好。谢霆锋有点用力,刘德华你不能说他不好,但是这个角色确实难出新意。
80年代很多印象深刻的电影最后发现都是香港导演拍的,例如《海市蜃楼》、《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在那个不知道是谁导演的时代,观众自发地选择了那些节奏明快、风格自然的作品,香港导演算是一阵吹进内地的清风。到了2010年,香港导演曾经独具风格的清新明快似乎渐渐远去,港片特色渐行渐远,不再新鲜、不再领先潮流的作品,恐怕难再获得大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