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一项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支持与理解;教育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等待,精心呵护、静待花开;教育是系统活动,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的参与,在这项活动中共同成长。在教和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教育的加减法,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所谓教育加减法,需要我们既做好教育的加法,又不能忽略教育的减法,既不能急功近利、偃苗助长,又不能耽误时机、错过成长中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教师的付出。
一、选择时机,做好教育的加法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孩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时,需要家长的加入,做好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与引导。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很孤独,因为当父母不得不上班时,仅仅是他们留在家里,当然很多的时候,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是隔代教育中往往容易出现溺爱的现象,同时,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家长们不得不将孩子们留在那个四四方方的格笼里,而缺失了对新鲜空气的直接的感受。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家长经常性的带着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自然的空气,要鼓励孩子们多和小伙伴交往,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并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感知合作的快乐,享受到集体的力量。当孩子们还不知道如何处理与伙伴之间的冲突时,家长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学会自己来处理,而不是家长的包办。学前教育则更显示了其对孩子心智发育的最重要的功能,作为学前教育,应坚决避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学前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更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
面对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们,则需要家长们做好合理的引导与帮助,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青春期,帮助孩子们确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在青春期发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成长的快乐。而作为初中教育,则更应该在孩子的做人、做事的养成上下功夫,初中阶段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以牺牲孩子的个性发展为代价,换来所谓的高升学率,而是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处事能力上做文章,让孩子们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一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曾经是很多人不断追问的一个话题,其实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校舍建筑,都只能是一个表面现象,离最好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最好的教育不是多么生动的教材,不是多么博学的老师,也不是多么高妙的教育方法,而是那种源于教师内心深处的爱,博大无边,举手投足,点点滴滴,一个眼神,一份目光,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作为教师,唯有做好“爱”的加法,才能实现最优质的教育,作为学校,只有做好“师爱”的教育的加法,才能实现学校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因势利导,做好教育的减法
面对这个喧嚣的世界,人心的浮躁和高度利益化,使得我们的教育远离了最本真的东西,远离了教育的圆点。作为学校教育,必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既不能违背来自社会对教育的高质量的需求,又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作为学校要本着尊重规律的原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在几乎很多行业和部门都认为自己所管辖的那一块内容都可以装入校园时,在很多所谓的专家认为任何的事情都可以从娃娃抓起的氛围中,教育必须远离这些功利性的东西,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做好孩子发展这篇文章。
首先要减掉孩子们那些来自社会的功利思想,尽管很多的时候有功利可能会对发展具有助推作用,但是这样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甚至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而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知识增长所带来的快乐,会有因顿悟所引发的创新,会有因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畏惧心理,也会有在不断客服困难的过程中所感悟到的欣喜。感受过程、享受过程其实远比追求结果更重要。而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其实才是最大的悲哀。
其次要减掉包袱。所谓的包袱,不仅仅是来自繁重学业压力下的包袱,还包括了来自思想等方面的包袱。当然带着压力上路,可能会目标更明确,但是也会在行走的过程中走的累,走的不踏实。因此只有减掉包袱,减掉那些来自这样或那样的压力,教学才会变得相对轻松,才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悟成长之乐,我们不仅要减掉所谓的量化给老师带来的压力,将单纯的以教学成绩为主的量化考核变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考核,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老师们享受到来自教学的快乐,享受到转化“差生”所带来的成就感,享受到个人专业进步所带来的成功感。减掉包袱,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学有所获,才会以阳光的心态迎接知识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我们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而且更需要心理的跟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做好教育的加减法,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对教育充满理想、具有理性,更需要我们在教育的这片天地上做好守望者。
(图片来自
http://blog.sina.com.cn/u/18624880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