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耕读过往(十一):耕读社介绍(2010.4)

(2015-02-14 22:39:42)

耕读传家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好传统,在有胸襟、有器识的读书人心目中,读书决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求取功名,更是为了天下苍生。《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021013日,一群年轻人怀着这样的憧憬和梦想,联合发起成立了耕读社。“耕”取“躬耕实践”意;“读”取“心灵成长”意。我们追求身心并举,知行合一,在我们看来,心灵净化乃是人类幸福之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一直致力于导人向善,乃至臻于至善,因此我们期望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有生命内涵的东西。循圣贤足迹,楷定人生方向;采文化瑰宝,丰饶精神生活。

初阳沐发,晓风拂衣,我们相聚校园一角,诵读千年经典,变化生命气质。这就是耕读社从创社伊始就每天坚持的一项活动——晨读。一开始参与的人很少,有时只有一个人,有时候,人们还会用奇异的眼神注视这群读书的人。可是,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风雨无阻,如今,它已经成为清晨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能改变人的气质,我们以《四书》为主,兼顾儒释道各经典,深入中华文化基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周易》……许多社员通过读书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开拓了人生视野,更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早晨七点,静园草坪,伴着露水点点的小草,你一定能见到我们的身影,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读完后,我们会一起去食堂吃早餐,在餐桌上继续讨论读过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兴之所至,还会发散开去,纵论生活中、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的这段时间,总能让我们的一天有一个愉悦的开始。

    我们不仅有晨读,还有晚读:晚上九点,我们戴月而至,秉烛夜谈,或经史和参,或博览百家,关注社会,启迪人生。

在对经典文化的研习中,我们体会“读”的旨意。在助学、奉粥、有机农耕等社团实践中,我们践行“耕”的内涵。儒家讲,道家讲,佛家有言慈悲为怀。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自然,爱众生……一颗爱心的培养需要靠点滴的善行,也需要不断地突破心灵间的隔阂,代人着想。

公益助学是我们与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合作的项目,在活动中,我们关注农村孤儿,通过走访及长期通信,与他们一起成长,结识善心人士,积累社会经验。在关心孤儿的过程中,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历程中,发现对方与自己心灵的美,学会开放、单纯地与人相处,也能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身边人相处。2009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附中合作,与他们的新疆内地高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些来自新疆各个地区的孩子们品学兼优,受到国家的关怀,被选拔到内地高中来接受教育。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会有不安、迷茫和困惑,我们与他们通信、联谊、一起出游,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接触当代社会,更好地融入到祖国的大家庭中去。

    “一饭之恩”是个古老的故事,可如今谁也不缺少一碗薄粥,20095月,奉粥活动启动,每个周末,我们会相约清华心栈,同北京市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为清晨的路人奉上一杯温暖的爱心粥,也奉上最真诚的祝福。一杯粥虽然微不足道,却能提醒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唤醒人们心中久违的温暖和爱心,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每次参与,都会给人带来更深一步的感受。

    以化肥农药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不但使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威胁,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遭到极大的破坏。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它是一种不使用化肥农药,采用无公害的防虫技术和人养地,地养人的有机耕作方式。从成立起,耕读社就积极关注这一农业发展的新趋向,200410月,我们组织了一次农耕体验,此后每年都会组织许多同学共赴有机农场,参加实地耕种。四时更替自有节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踏着自然的节律,与大地感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挥汗如雨中接触亲近自然,在活动中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利益的生活方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思考这一问题尤为急迫。从自己做起,从我们做起,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业上的困惑如何解决?什么是科学的宗旨和爱情的真谛?我们如何坚定于此,面对未知的未来?怎么才能走出这些迷茫,在大学中完满成长,为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呢?我们举办了大学生涯奠基幸福人生系列讲座,请到学术界、工商业界、慈善界等社会各界成功人士一起关心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或许一两次讲座无法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但他们的经验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提醒,让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方向更明确。

为了帮助每个社员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组织了太极健身、老社员座谈、毕业生晚会、集体生日……大家一起锻炼身体,一起畅谈理想和未来,互相砥砺,度过了无数欢乐的日子。那些日子会过去,事情也会逐渐淡忘,但大家的友情增长了,温暖的感觉留下了,最重要的是,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起成长得更快了。

走过八载春秋,从默默坚持的小团体,我们已经成长为一个蓬勃向上的学生社团,拥有活跃社员一百多人,每天都有将近二十人参加活动。随着社团的发展,组织结构逐渐完善,形成了五个部门和各个活动小组。

秉社团宗旨,审思和弥补当代教育体制之不足,学术部开展以关注时代、民族和人生困境为主旨的学术研讨和切磋讲学,促成社员及与耕读社有缘之人共同摸索、实践完整的生命成长。

一切为了成长,知行合一。组织部协助各个部门,为整个社团的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促进社员之间的沟通,打开社员的心扉,与外界充分交流,配合社团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文宣部做好活动记录和各种资料整理,对外展示社团形象。

怀着一颗真心和利他心,走出去,请进来,共耕共读,善缘汇聚,体谅关怀,传播理念。社联部架构起社内和社外的沟通联络平台,给各项活动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生活部关怀大家的生活,组织大家为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帮助他人是一种付出,同时也在收获。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能学会体察他人内心,考虑他人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与人交往。

2009年,社团实现了健康积极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极富热情的青年学子,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给每个参与到活动中的同学带来了内心的成长。在12月的评比活动中,耕读社被评为“十佳社团”。活动现场,大家都很开心。它不仅代表了现场评委对耕读社的认可,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新获得人们重视的一个体现。在日益匆忙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或者为了追求某样东西疲惫不堪,这时候,更需要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从古圣先贤那里获取心灵的滋养,寻找到自己的精神花园。

这项荣誉的获得是我们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团理念的整理和传承,用文字记录下心灵的感悟,探索实现完整生命成长的道路。活动体系方面,我们会进一步深入早读、助学、奉粥,发掘这些活动能给我们带来的收获,总结出成长心路,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更自由,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开展社课和更灵活的随谈、交流活动。社团组织方面,我们会完善各部职能,确定社团章程,建立有效率的理事会制度,让每个社员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更远的未来,我们希望能探索一种系统的成长方式,它应当是本于生命成长的,它配合学习与实践。我们希望能为各行各业输送有文化素养的人才,沟通学术界等社会各界,并向外发挥社会影响,带动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榜样,发展健康、视野开阔,并能受到社会普遍认可,可以推广。

当今中国的学术界,政界,商界,宗教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善心人士,我们希望将这些力量汇聚起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改善社会。

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每位社员的成长。

晴耕雨读,陶养心灵,圣贤为伍,师友同行

我们的使命是“探索道路,立志成才,凝聚善友,改善社会”。以前我们说“晴耕雨读,陶养心灵,圣贤为伍,师友同行”,现在我们把这个理念放到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中。“晴耕雨读”是学习的方式,但需要将它具体化、系统化,来适应现代人的心理和受教育的特点,丰富“耕”、“读”的外延,这就是“探索道路”;“陶养心灵”就是立志成才,心灵的成长不能离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陶养心灵”是说以自心的成长为主,不是迎合大众、随波逐流;“师友同行”就是要凝聚社会善心人士,一起学习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敞开心胸去和各行各业的人接触,向人家学习,了解社会情况;“改善社会”是一个总的关怀,只要我们的方法是成功的,理念是适用的,借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能让很多人了解,这里就要注重对外宣传。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不断积累、高素质、多元的骨干队伍至关重要;有意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系及广大的社员基数是保证;广泛的社会支持为社团和社员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希望我们能为建设一流大学作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为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作贡献。我们的使命什么时候完成呢?这三件事没有实现,就始终有我们社团存在的意义和能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