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环球游记(第三周)

分类: 素心 |
0201
http://s1/bmiddle/001Nnejxty6Gvm5wJB600&690
观智院是平凡的,不像二条城那样金碧松枝,华贵有力;不像清水寺那么黑顶黄灯,暮色压人;不像三十三间堂那样无限延展,佛光闪耀……可这里却有一种生活,一番真味。
脱下鞋,走在木板竹席上,步履不知不觉会变轻,仪态也不知不觉中变得端庄。木板在阳光下晒得暖暖的,脚步踏在上面好温馨。跪坐在竹席上,脚下便是一片青葱绿意。伏首之时,仿佛可以拥抱那片黄绿,整个人都融入其中。屋子的四壁是四季的风景。春之明媚,夏之清翠,秋之爽朗,冬之纯净,尽在一室,尽在我心。
门槛很低,不得不时时低头。倘若直着走的话,有时会把灯笼顶歪。低头穿过门廊,而后猛一抬眼——没有准备,没有预期,这庭院的景致一下映入了澄澈的眼中。如此的相逢,尽在那一低头的瞬间。
苔藓仿佛在这庭院里面等候许久。竹节中流淌下清泉,一滴滴,滴在石潭里。每一滴水坠下的地方不同,声响也便不同;再加上前一滴尚未散尽,它俩便一起合奏,叮咚作响。如果彩虹会歌唱,一定是这个声音吧。
步履继续前行,不知不觉中走进抄经室。屋子素净,只有四字横幅:“五蕴皆空”。我提了提袖子,在黄色的纸笺上写下些文字。
观智院没有给我金碧辉煌的教导,也没有给我白茫茫一片的空寂。当我写下“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鉴真东渡的黑沙水波,是德川家康负重远行的背影,是屋子四壁上的四季风景,和那永不重调的叮咚泉声。
http://s15/bmiddle/001Nnejxty6GvmagkUu1e&690
0202 三十三间堂与兵马俑
不到三十三间堂,就无法如此深切地体味到数字的重量。
三十三间堂,也许是有三十三间吧,它的宽度和一般建筑相差不大,可长度却是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一间间屋子延伸向远方,底下是无穷无尽的黑沙。我踩着黑沙沿着屋子向前走,这沙子让我想到了恒河沙数。
一尊佛见过,有很多侍者的佛也见过。可是如此有一千零一座侍者的佛,却真没见过。一入殿门便看见一尊尊金壁辉煌的千手观音像。一层叠一层,交相辉映。
每尊观音都有几个面孔,正面常常是慈悲面,反面却有嗔怒面。千手千眼,洞察万象;手执不同的法宝,治愈人间种种私欲顽疾。还有相伴的诸多神明,各自面孔不同,悲喜嗔怒,静躁有殊。
一尊尊千手观音把光芒传递向远方,顺着光芒继续走,终于走到大佛Kannon Bodhisattva面前。大佛静静地坐着,身披霞帔。那样金碧辉煌,雍容典雅。Bodhisattva不像Buddha那般穿着简朴,以示抛弃一切世间物质享受。相反,他穿着华贵,选择返回世间来救赎众生,故而保持世俗装扮。
我面前的Bodhisattva的光芒,不仅仅在她自身,也在那一千零一尊雕像,同样的手势,头顶背后光芒万丈,两边一阵摆开。还有那雷霆万钧的风神和雷神,风袋还鼓鼓有声。那悲苦愁颜的Basu-Sennin, 伸出双手乞求。正是如此的气象万千,才融汇成了这样的长廊,造就了这样慈悲雍容的Bodhisattva。
列维教授说,三十三间堂让他想到了兵马俑,他说,也许远古的人们在建佛的时候曾从兵马俑中汲取灵感呢。
逻辑的距离总是遥远,艺术的直觉却穿越时空。它如同一道火光,照亮了我心中所思所想。我脑海中开始闪现片段:春运时火车上挤满的返乡民工,只有用行李箱才能骂骂咧咧地砸出一条路来,那表情像那狰狞的雷神;深夜老屋中老人的暗淡的双眼和垂落的双手,伴着黑巷中的犬吠,又如同悲苦的Basu-Sennin;暮色昏昏之中赶回家的政府官员,已经是披星戴月,殚精竭虑,却仍然感慨自己做的没有先辈来得多。对我而言他们就像千手观音,否则如何应接如此繁复的人事?
还记得在政府调研时,一次与一位前辈一同下班。突然有人乱闯马路,一个急刹,总算没有撞上人。披星戴月地工作,本就诸事繁杂,此刻难免更是恼怒,“如果中国人少一半,世界就太平了”。可下一刹那,前辈又开始思考后几天的人事安排。真正披荆斩棘地做事总是艰难,更何况了解其中用心良苦之处。那一刻我好像懂事了一点:原来,庞大的国家的维持,不是无缘无故。有些牺牲是必要的,有些责骂是难免的,可最后的行动才是有力的。就在我抱怨那夹杂着汗臭味和便溺味的车厢的时候,有人却在扎实地努力。而一个国家的奇迹,就从中诞生。
是啊,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车厢是个奇迹。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北欧列车上良好的秩序和空旷的车位,可他们是不是知道,北欧一个小国人口可能比一个县市还少,与一个转型中的人口大国无法同日而语。有多少国家惊讶于中国上千万农民工在春运时的有序迁徙,而印度的劳工都无法住在车厢里,要在火车上面忍受风吹雨淋。发展经济学的课上我们讨论,中国政府可以在民众配合下顺利完成工业化和基建,而印度等其他国家试图学习类似政策却频频遭到民众反抗。最高深精妙的佛法本于印度,可印度如今的发展却是重重瓶颈。中国纵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与类似底子和背景的国家相比,已经创造了多少奇迹。而这背后又有多少牺牲与奉献。
以此看来,以秦兵马俑比三十三间堂,也许不是过誉。穿越兵马俑的陶土,我依稀看到那头戴冠冕的Bodhisattva和一千零一尊千手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