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静云赏析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2012-12-31 11:52:05)
标签:

杂谈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died for Beauty ---- 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He questioned softly"Why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And ----for Truth-----Themself are One-----We Bretheren,are",He said. 

And so, as Kinsmen,met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 ----- our names.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篇幅短小,一般只有三至五节,每节四行。但是在迪金森的诗歌里表达了她最人生很多重要命题的观点,如爱情,自然,成功与失败,生与死等。这首《我为美而死》便是一首典型的代表其写作风格的诗。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即抑扬格。第二、四句押韵。Died for Beauty遵守迪金森诗歌创作一贯的风格,口语色彩浓厚,不强调韵律,这首诗即所谓的压“半韵”。第一段押韵格式为“abcb”,即tomb/tum/room/rum/。第二段和第三段则不押韵。该诗多用破折号,名词多用大写。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分说话。 这首诗便是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和我——为美而死的人死后在坟墓里的对话。我一开始不怎么适应坟墓里的生活,但随着和为真理而死的人对话之后,我开始慢慢适应。为真理而死的人

说“Beauty and Truth-----Themself are One-----We Bretheren,are”,亦即体现了迪金森“美即真理”的观点。此外,迪金森想表达的似乎是不管我们生前是什么或者我们拥有什么,都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即使死后,人也能找到伙伴,不会孤单,死亡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迪金森经常探讨的有关死亡、爱情、自然、永恒、人的自我本质和宗教信仰等主题,都是20世纪诗人关心的问题,因此,他对现代派诗歌影响较大,被誉为20世纪美国诗歌的先驱。这些都可通过这首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窥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