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神时代

(2015-11-22 01:48:58)
标签:

杂谈

文/李冰清

“七大歌后”

1934年,上海《大晚报》副刊编辑崔万秋发起了“三大播音歌星竞选”活动。这大概算得上是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次歌星竞选,由观众每天投票选举他们最喜欢的歌星,历时18天。最后,第一名“歌后”由白虹摘得,第二名是“金嗓子”周璇。

而当年除了这场有趣的比赛外,上海流行音乐界还有件大事: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经过一年的解散修整,原班人马再度聚首。他还应杜月笙之邀,组成了中国乐坛第一支华人爵士乐队,名为“清风舞乐队”。成立于1929年的明月社在短短几年中已经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摇篮,而黎锦晖在1927年创作、1929年由女儿黎明晖演唱并录制成唱片的歌曲《毛毛雨》,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1932年,一个叫周小红的女孩被介绍加入明月社。别人对她的印象是“小巧玲珑、很用功”,别人睡觉时,她会悄悄走下楼练习压腿和舞蹈,没人弹琴的时候,她又偷偷练琴。1934年歌星竞选获得第二名后,她开始“触电”,在电影《风云儿女》中扮演了一个配角。后来,这个女孩正式改名为周璇,1937年她出演《马路天使》后,立刻成为了上海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13岁就加入明月社的白虹早早就出演过《人间仙子》和《国色天香》两部电影,但上海人仍习惯把她和周璇、龚秋霞并称为上海滩“三大歌后”。龚秋霞1933年加入了上海梅花歌舞团,是团里著名的“五虎将”之一。她学过水手舞、踢踏舞,曾随歌舞团远巡过东南亚各国,歌、舞艺皆精湛,被奉为当时的青春偶像,又称“银嗓子”。

两人先后加入百代唱片公司,白虹最擅长的是演唱爵士风格的歌曲,如《得不到的爱情》,《郎如春日风》更是代表作,有人形容她“歌喉嘹亮就像阳光普照,能激发人们高远的情怀”。龚秋霞最为著名的作品是《秋水伊人》,有舆论评价她的歌声“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充满着青春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

同样13岁出道的姚莉因为兴趣随舅舅一起去大同音乐社表演,一鸣惊人,唱了几年电台后,于1937年加入百代唱片公司,灌录了第一张唱片《卖相思》。唱片里的《卖相思》和《清流映明月》红彻大街小巷后,姚莉成了百代公司的第四块招牌。

再晚一些,在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攻读过艺术系的史永芬回国从影,她把电影理解为“一道白光射在银幕上”,故改名白光,因为擅长扮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亦歌亦影的她最为脍炙人口的歌曲,当属《如果没有你》。原名山口淑子的李香兰在学生时代就曾跟随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学习花腔女高音,《夜来香》一出,大街小巷便经久弥漫着这首轻快的慢伦巴之声。在上海仙乐斯夜总会歌唱大赛中夺冠的吴莺音一炮而红,活跃在“仙乐斯”、“百乐门”、“大沪”等著名歌舞厅,之后在《夜来香》作曲黎锦光的介绍下签入百代公司,第一张专辑《我想忘了你》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她的偶像周璇和姚莉。

至此,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的“七大歌后”横空出世。
 

歌影双栖

1845至1849年间,英国、美国、法国相机在上海县城北门外划定租界,在频繁的战争和动荡的局势中,大量移民涌入上海,近代上海的城市轮廓初步成型。至1916年上海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先施百货公司落户南京路,上海已经是一个充满了有轨电车噹噹声、电报电话嘀嗒声、无线电莺歌燕语的大都市,市民的吃、穿、用开始和国际流行同步。

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为都市的文艺创造了良好的自由实现的生态环境和流行市场。到1932年百乐门落成,上海已经是远东地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都市:这座上海最顶级的娱乐场耗费70万两白银,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弹簧钢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除此之外,上海还有“仙乐斯”、“大都会”、“大沪”等八大歌舞厅,和几百个电台一起构成了明星升起的舞台。

1935年之后有声电影真正普及开,电影已经和电台、唱片之外的歌曲发布形式。明星影业公司培养出了胡蝶和阮玲玉,两位影后的精湛演技和塑造的多元化角色陪上海人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过渡。英国EMI唱片公司收购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后就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唱片产业在上海飞速繁荣。虽然被称为“歌后”,七位明星无不歌影双栖,相互间又风格迥异。

周璇在银幕上创造出温柔婉约、楚楚可怜的形象,歌声又有出尘脱俗和轻柔甜美的味道,相互印证,让她“天真未泯”的小女孩形象更加鲜明。白光也是每片必歌,1948年她和龚秋霞联袂主演了一部歌唱片《柳浪闻莺》,在片中一共演唱了7支歌。龚秋霞是女高音,白光是女中音,二人相得益彰。当时许多学校和家长不让女孩听白光的歌,觉得“不正经”,但很多女孩偷偷听,觉得她磁性的女中音“味道很足”。

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上海出版业的发展也加速了明星光环的累积。《良友》等画报形式的刊物的出现,让普通民众在电影院之外有更多看到明星的形象。她们在穿衣打扮、坐姿神情都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有人回忆当时她们的考究程度,“上下肯定是统一的。绿色的旗袍一定配绿色的耳环、绿色的皮包和皮鞋,要是白的旗袍戴花,皮鞋皮包的颜色就和花的颜色一致。”

流行歌曲虽然被部分人诟病为“靡靡之音”,但歌后们始终和创作人一起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李香兰的《苏州夜曲》在中国旋律中融入了美国甜美的情歌曲调,白光1948年的《墙》将民歌风和圆舞曲融合得天衣无缝。陈歌辛创作、姚莉演唱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一首旋律奔放、节奏明快的爵士风歌舞曲,传到美国,被Frank Laine唱红,于1951年荣登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
 

“我要他们听我的音乐,永远。”

1945年的1月12日、13日,白虹在“兰心”开了歌唱会,开了上海歌星中演唱会的先河。没过多久,周璇也开了个唱,考虑到粉丝数量更为庞大,她选在“金都大戏院”开唱,一连唱了三天,“金嗓子”名头再一次流传起来。但唱片始终是歌迷的首选,当时百代公司唱片发行量并不多,即使是周璇这样的歌手也不过一千多张,每每唱片刚上柜就遭到疯抢。黑木胶唱片一张最多录一首歌,当时一张唱片的价格差不多在一个银元上下,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就是两百多元。

1957年,周璇去世。1992年,白虹去世。1999年,白光去世。2004年,龚秋霞去世。2009年,吴莺音去世。伊人已去,歌声永在。七大歌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数以千记的金曲,更有她们的风貌唱腔。邓丽君在唱腔上沿袭了李香兰,蔡琴的女中音和白光一脉相承,潘迪华的风格与吴莺音相通。1999年11月,EMI-百代唱片公司发行《白光纪念专集》,收集《怀念》、《魂萦旧梦》等白光名曲24首。在此之前,翻唱过《如果没有你》有记在案的就有青山、龙飘飘、费玉清、叶丽仪、伊能静等几十位流行歌手。两年后,蔡琴在她精心打造的专辑《金片子》中,再次收录了《如果没有你》。

或者姚莉的话可以代表那一代歌后想说或者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心愿。“我很少上电视了,现在一般人马路上看到我,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你们听我的作品就可以了,我不喜欢去出风头。我要他们听我的音乐,永远。”
 
*原载《周末画报》生活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11月11日
后一篇:2015年12月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