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转型:从内陆走向沿海 渤海湾上造新城

标签:
杂谈 |
2008年,唐山进入中国GDP3000亿元俱乐部。在唐山主政两年多的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以“资源支撑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将难以为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改善老百姓生活质量将难以为继。”四个“难以为继”亮出依赖资源发展的窘境,提出要给装载资源飞奔的唐山经济列车,换上沿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润滑油,使其跑得更快,更远,实现震后二次涅槃。
从2007年开始,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基本要求,唐山真正拉开了转型序幕,并把钢铁等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放在第一位,逐步向沿海转移。
“壮士断腕”,赵勇这样表述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两年来,唐山市彻底关闭了1146家小钢铁、小焦化、小烧结、小水泥等“五小企业”,其中63座200立方米以下的钢铁炉子全部淘汰掉,并且提前淘汰了20座300立方米以下的炉子,累积淘汰落后的炼铁能力861万吨,炼钢能力558万吨。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强钢铁企业整合升级。吸纳39家民营企业,组建了渤海、长城两大钢铁集团,按每个集团2000万吨规模,重点在沿海布局,实现设备大型化、高技术化。
http://www.he.xinhuanet.com/zhuanti/2006-07/21/xinsrc_56070321112925018148106.jpg渤海湾上造新城" TITLE="唐山转型:从内陆走向沿海
承载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就是唐山市大手笔规划建设的“唐山湾”。这个从2008年开始被媒体关注的新名词,昭示着唐山要以港兴市的宏大布局,也成为唐山实现震后二次涅槃的目标。
http://www.chinanews.com.cn/cj/kong/news/2009/04-22/U15P4T8D1659037F116DT20090422183844.jpg渤海湾上造新城" TITLE="唐山转型:从内陆走向沿海
2008年,唐山湾“四点一带”地区经济总量和投资规模分别占唐山市的30.6%和47.7%,其中曹妃甸工业区完成投资327亿元,增长36.6%。今年,唐山市80%的新开工项目要在唐山湾“四点一带”区域内建设,唐山市发改委提供给记者的投资重点趋向显示出,唐山这座以资源为支撑的百年工业城市,正疾步走向沿海循环经济方向。
W020090224597087035151.jpg渤海湾上造新城" />
“曹妃甸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是唐山城市转型的一个契机。”唐山市专家献策服务团成员、河北理工大学原经济学院院长王子平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曹妃甸港区镶嵌在“唐山湾”,其建设和发展会吸引和丰富唐山的资本、人才、科技等社会资源和信息、文化、形象等人文资源,对唐山资源城市转型产生放大效应。
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渤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曹妃甸是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吸纳了高技术,而且也汇集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今年整个曹妃甸新区计划投资1000亿元,其巨大的投资潜力,吸引众多投资者慕名而来。这对唐山湾的建设和发展是一种莫大支持。
依托唐山湾巨大的发展优势,唐山市将以曹妃甸新区为核心,在渤海之滨用五到十年时间建立一座美丽的滨海新城。与之相呼应,唐山市加快老城区的功能升级,形成一城“双核”发展模式,出现曹妃甸新城、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和唐山空港城“四大主体功能区”,构筑唐山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唐山发展转身向海,给这座百年工业重镇赋上沿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意,构筑起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为主的滨海新城,将使唐山在高技术引领下逐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