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涧无定河自然奇观鱼儿峁

标签:
无定河横山古银州城遗址横山李继迁寨西夏皇帝李元昊陕西清涧无定河鱼儿峁 |
分类: 话说陕北 |
无定河自然奇观鱼儿峁




2021年7月下旬,与十数同学清涧一日游。早八点,从清涧华顿铂宫国际大酒店出发,行程42公里,不到一小时,到达第二个旅游景点——鱼儿峁。
鱼儿峁位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镇李家崖村东风水电站上游。
无定河从白于山出发,在崇山峻岭间左奔右突,七扭八拐,带出了一路故事,也带出了一路风景,快要进入黄河前,又在清涧县的高杰村附近绕了个大弯儿,活脱脱绕出了个神奇的“鱼儿峁”。“鱼儿峁”其实是一道石梁,上面覆盖一层黄土,长有树木杂草,因其形态极像一条硕大无朋的锦鱼静卧河流中央,人们就如此形象地称呼它。站在山顶远远俯瞰对岸,一条巨大的石鱼纵卧谷底,头枕无定,尾荡远山,身形遒健挺拔,背上绿茵如盖,四周河谷环绕,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如此壮观的美景。这条“锦鱼”本来是要游入黄河,去跃龙门寻求变化的,可因留恋清涧这块风水宝地,就在万山丛间滞留了下来,没承想这一滞留,自己也变成宝地一宝了。清涧,确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的太极湾、李家崖、王宿里、高家坬、高杰村、袁家沟、枣林沟、王家堡等形胜、村庄,地灵人杰,藏龙卧虎,不仅孕育有厚重历史文化,还造化出不少人文掌故与今古传奇。大学同学、著名诗人马宝卿即兴赋诗留念,现摘录于后,供大家欣赏:
辛丑夏与同学米脂清涧游
马宝卿
十三太宝下宽州,
后拥前呼逛深沟。
大顺行宫台阶陡,
路遥故居青枣熟。
王宿里村槁木果,
笔架红塔晚来游。
曲水龙行鱼儿峁,
溪村虎步袁家沟。
藏雪俯瞰众峰小,
太极回眸一勺收。
尘世风光难尽览,
仙苑烟雨几乐忧。
鱼儿峁
马宝卿
无定河水恋山峦,
蜿蜒曲回数万年。
奇峰转意化鱼卧,
河谷已是泪近干。
【小资料一】无定河
无定的边塞
……
无定河边数株柳,
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本蕃歌,
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
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身忽作异方声,
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
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
风沙满眼堪断魂。
——选自唐·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在中国的河流中,无定河算不上一条大河。它发源于陕北白于山,只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水量也没多少。然而在古诗里,无定河却名声响亮。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恰处在农耕区与草原的临界地带。正如李益在诗中所描绘的,无定河自古“塞云”遍布,是历代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
无定河作为边塞,可以从秦汉算起。那时,从黄河河套地区起家的匈奴强盛起来,位于河套东南面的无定河,就成了中原王朝北方防线上的要冲。自秦至西汉,蒙恬、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历经多次征战,才逐走匈奴,将无定河流域划入帝国版图。而到了汉末三国时代,中原混战,边境线南退,这里又重新落入匈奴之手。
到了唐朝,匈奴、鲜卑已经衰微,北方草原的霸主也如走马灯般更替。强盛的中原王朝将边境线向北推进,一直越过阴山,这时的无定河,虽然在诗歌中广泛出现,被当作“边塞”的代名词,实际上却已不是边关前线。
唐亡后,经过五代十国的混战,无定河又成了北宋与西夏的边境,两国在此交兵无数。文献资料记载:“横山天堑,下临平夏,夏国存亡所系。”“夏国素恃横山诸族帐劲强善战,用以抗衡中国。”北宋大将种谔、沈括联名上书皇帝,对横山有过一段高论,“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人物劲悍善战,且有盐铁之利,夏人恃以为生。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今之兴功,当自银州始。其次迁宥州于乌延,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盐州,以据两池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夏巢。”可想而知,无定河流域的横山有多么重要,关系着两国的生死存亡。
“今之兴功,当自银州始。”这里所说的银州就是今日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的银州古城。“欲知塞上千秋事,唯有横山古银州。”
古银州林茂粮丰、马壮羊肥,是漠北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也是他们进犯关中的跳板。汉人、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党项人、蒙古人等,都曾在这儿龙争虎斗,绝大部分又像天上的神鹰一样不知所踪。
《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前秦建元元年(365),讨刘卫辰,“亲自骢马城如朔方,巡抚夷狄”。骢马城是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马坊”,就是养马之坊,位于横山县党岔镇无定河南边,鱼河桥西,是古代“六大养马场”之一,马坊之地因此而得名。北周保定三年(563)于此置银州。据《元和郡县志》,本府秦骢马城,该地古产良马,因蕃语骢马为“乞银”而得名。由此可知,银州城是因马而得名,马坊也是因马而得名。银州城(隋儒林县)距马坊东南五里处,当时米脂属儒林。汉唐时期,这里更是全国畜牧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建有国家军马场,被誉为“畜牧业为天下绕”。
汉景帝、武帝时,为了战胜匈奴骑兵,便想方设法寻找“天马”,欲得千里驹,以更换内地马种,曾在狄地(今陕北、甘肃一带)选择草场,建立育苑,训练骑射。汉景帝为“军国之用”,重视养马,曾在上郡以西“益选苑马以广用”,武帝以新秦中(神木、榆林、横山一带)“千里无民”处,设亭檄令民畜牧,建有“天封苑”军马养殖场,为当时全国六大国家牧马场之一,养马30万匹,牛头无数。之后,历代王朝在新秦中均有牧马场。
东晋时期,赫连勃勃在无定河上游修筑都城时,长城以北的草滩是一片草场,称之“卧马之地”。这里,曾经是敕勒人的牧马之地,著名的《敕勒歌》就产生在这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魏时,统万城一带开辟牧场,最盛时养马200万匹,骆驼100万头。唐朝时,朝廷很重视养马,唐王朝在今横山党岔(古银州)设“牧监”(养马机构),养马7000匹,河道近侧皆“放牧之地,水草甚丰”。著名的党项马就出产在这里。党项马,马名。党项羌善养马,党项族居住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横山(今陕西横山县)一带都是著名产马地区。马多且品种优良,唐代诗人元稹有“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之句,宋人称誉党项马为天下之最。
银州城势扼中央总绾南北,分为“上城”“下城”两座城池。“上城”为前秦建元年间的骢马城治所,北周保定武帝三年(563)于此置银州,遗址尚存,即为现在的古银州遗址所在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城”为秦朝上郡肤施城,是秦始皇迷信“亡秦者胡也”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城堡。隋朝战乱,银州城被废;隋末唐初,横山人梁师都建立梁国,大举重建。举旗抗宋的党项族英雄李继迁,就是古银州人。但凡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总是奇人异相。《宋史·李继迁传》记载:“继迁生于银州之无定河,生而有齿。”北宋国策崇文抑武,漠北游牧民族趁机坐大。战争是最有效的征服方式。李继迁招兵买马,银州南山寨是他的练兵场。当羽翼日丰,他拥兵自重封疆自立,建立起割据王朝——夏国。他练兵的山寨得名李继迁寨。横山是党项人的第二故乡,横山是党项人的根据地,银州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李继迁长子李德明“为人深沉有气度,多权谋,幼晓佛书”,守着父亲遗下的小金銮殿韬光养晦,“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1004年,李继迁长孙李元昊,也在银州呱呱坠地,一亮相就不同凡响,“坠地啼声英异,两目奕奕有光,众人异之。”元昊果然非慈眉善目之辈,少时“喜兵书,甚英武”。成年后“性雄毅,多大略”,心雄万夫觊觎天下,八方劫掠四处扩张,34岁时终于如愿称帝建国,史称西夏。他大兴文教,创建西夏文字,强令所有文书、佛经以之书写;他大举改革振衰起弱,发展农牧鼓励垦荒,促使国力十分雄厚,自有底气先后与宋、辽、金鼎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西夏灭亡后,横山古银州渐渐被人遗忘,直到李自成逃难而至绝地逢生,才刷了一次存在感。民国时期由本土进士邀请临时大总统徐世昌书写“古银州”三字,时任县长主持勒石的摩崖石刻,至今悬于无定河南岸,无言地诉说这片古老土地的昔日辉煌。虽然遭到无休止的破坏,古银州也还是留下了可观的历史遗存,从石器时代以降,几乎每个历史时期的物器都有。党项人留下的历史遗迹更多:肃穆寂寞的王陵,党项贵族的墓志,琳琅满目的壁画,粗犷拙朴的石刻,形状各异的陶罐,精雕细琢的玉饰,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曾零落于荒野蔓草间,经历过漫长的等待,尘封着西夏的荣光,而今就陈设在古银州城遗址上的几间民房里。
随着元朝统一,无定河再次沉寂。然而百余年后,明朝又在这里设立“九边重镇”,长城就从无定河上游穿过。
数千年来,历史反反复复,无定河所代表的边境线,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游移不定。银州也随着游移不定的边境线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