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清涧王宿里与无蚊石
标签:
陕西清涧王宿里陕西清涧无蚊石陕西清涧唐王寨陕西清涧拴马桩陕西清涧红枣的故事 |
分类: 话说陕北 |
王宿里与无蚊石
2021年7月下旬,与十数同学清涧一日游。早八点,从清涧华顿铂宫国际大酒店出发,行程40公里,不到一小时,到达第一个旅游景点——王宿里村。
王宿里隶属清涧县老舍窠乡,位于黄河与无定河的交汇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中间平展如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民风淳朴,世代以耕和和捕鱼为业,在战乱年代,成为了陶渊明笔下可以寻得见的世外桃源。据村里人讲,该村的平均气温高于其他地方3至4摄氏度,树种的发芽时间早半个月多,在水源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一年庄稼能收两茬。
陕西清涧县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
“唐王寨”的故事:相传在隋朝末年,秦王李世民带兵从太原出发,跨过汾河,越过吕梁,渡过黄河天堑,一路过关斩将来到这里。他见此村四山拱卫,中间平展如毯,村中的窑洞、枣林和那冉冉升起的炊烟勾勒出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遂大为赞叹。随后,他便下令在这无定河畔少有的秀美村庄安营扎寨,并夜宿于此。因此就有了“唐王寨”或“秦王寨”。山寨地势险要,三面临崖,易守难攻,战乱年代就成了民众避乱藏身的好去处。山寨占地约10亩,有很多瞭望口,大约有26孔窑,稀稀落落分布四周,石窑洞大都坍塌。寨内杂草从生,还有很多长势强劲的酸枣树。俯看高70多米的悬崖之下,不觉让人眩晕。至于山寨何时、何人所建,村里没有一个人知道,山寨本身也没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或许它将成为永远的“迷”。
“无蚊石”的故事:李世民夜宿此地,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大青石上看书。因该村水广流长,林草茂密,大量孳生的蚊子几乎遮天蔽日。它们可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当时就成群结队地在李世民身旁嗡嗡乱叫、乱叮,搅得他一直无法入睡。情急之下,李世民令部下点燃了一种名为白艾的野草熏蚊子。果然,白艾的青烟刚刚冒起,便把蚊子熏得四处逃命,当夜再也没有蚊子敢来侵扰秦王。不知为何,今日的王宿里村中也很难见到蚊子,人们都说是当年秦王熏蚊子的功劳,因此人们便把李世民睡过觉的那块石头称“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传说李世民在“无蚊石”上看了一本天书,之后就发生了玄武门事件。因为是帝王在这里夜宿过,人们就把这个村叫“王宿里村”,李世民睡过的大石头,当地人将它叫做“王眠石”。



“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的事故: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也曾于王宿里宿营驻扎。至今,村里还保存着闯王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一直以来,谁也没有考证过它们与李自成关系的真伪,村民们却用这三件物品把李自成的故事真真切切地讲述了数百年。
红枣的事故:王宿里,宿王也宿仙。在王宿里的村东,无定河绕了360度,绕出个四面环水的黄龙岛,被称之为无定小乾坤。相传岛上住着一位黄龙仙翁,仙翁将岛上栽满枣树,秋来挂满红枣,村民称它为仙果。这黄龙仙翁乃是东海龙王,晚上住在黄龙岛东面的黄河里,那片黄河被誉为小东海,白天回到黄龙岛。因为这王宿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许真的是占了黄龙仙翁的仙气,王宿里红枣个头不大,体型方墩,皮薄肉厚,核小味美,掰开拉丝不断。村中有一片古枣树林,棵棵枣树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其中一棵千年枣树堪称全国枣树之王。
王宿里的美景与传奇,让许多人慕名而来。与帝王、仙翁有关的故事,不仅被王宿里人骄傲地代代传说,也引得清代清涧诗人白乃贞诗兴大发,吟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王宿里吊古》,诗云:
上有眠王大石雄。
云起犹含天子气,
泉鸣似咏李唐风。
栖雕径落高原外,
系马桩留断穴中。
吊古情深徒怅望,
平畴草色映晴空。
注释:
白乃贞 (1618~1683):字廉叔,号蕊渊,又号慭斋。倒吊柳人,白曰可三子。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含牙:含牙二字均有山字旁,因有山字旁的含牙二字手机上无法显示,故用“含牙”二字表示。
清代清涧举人白庆纶也留有《王宿里》诗歌:
谷狭云深曲径通,
秋原萧索夕阳中。
松涛翻翠摇青嶂,
枣实凝丹映彩虹。
大石尚留王者迹,
荒村饶有古人风。
圁川沙碛寒烟乱,
旋雁飞飞芦获丛。
注释:
白庆纶:字掌伯,号晴岩。白誉长子、白乃贞长孙。雍正元年(1723)举人,文县(今属甘肃)司训。著诗文《晴岩集》7卷。
二零二一年七月下旬,与十数同学清涧一日游,大学同学、著名诗人马宝卿即兴创作《王宿里村》,现摘录于后,供大家欣赏:
秦王卧榻何处寻,
无定河谷曲径深。
纵使神工世外景,
扬名须谢石边蚊。
文人墨客的诗文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仙翁之间的渊源。现在,该村已成为融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村。无定河绕村而过,绿树葱茏的群山拱围出肥沃的盆地,王宿里是个风景如画的村庄。这里有千年的枣林、百年的老槐,更有那造型别致的四合院。由石窑洞、石大门、石围墙构成一户人家居所的主体;石碾、石磨、石圈棚、石枣笆,将院落安顿得周周正正;走进窑内,石炕楞、石锅台、石粮仓、石衣柜和熠熠生辉的石灯树,显示出主人的勤劳朴实和生活丰裕。用石片插成的小路把一院院一户户联结,组成一个庞大的隐现在枣树林中的石头村落。村庄的基本构成,就是一座立体的、生动真实的窑洞博物馆。本色的石窑洞,没有进行现代装璜,没有施用新潮的展陈方式,古朴而真实。走进那里,能给人以从未有的心灵震撼。一把把老镢头、一架架织布机、一只只土瓷碗、一盏盏老油灯,讲述的是世世代代的王宿里人的生活,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这块浑厚的黄土地耕耘成风景如画、富裕祥和的人间天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