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恋家的人
http://s1/middle/62133bcdt887fe26e4660&690
人口流动,一直都是个非常隐性的动态过程,不经过计算观察很难发现人口的迁移,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地区移民逐渐显现出来,相比于以往移民,当代移民呈现出更多原因。而继而引起的“移民热”也再次成为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谈资,再加上这两年一直高温不退的高房价,特别是北京高房价,这让一场“言论的战争”——“北京买房VS移民国外”爆发了,争议不断,迟迟不能盖棺定论。
其实,这场言论的战争在我看来,没有争议的必要,更谈不上需要盖棺,需要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京的房价,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一路飙升,房价随着北京环路呈递增趋势,这让在大城市挣扎的年轻人们措手不及,近乎绝望。虽然政府,机关单位,开发商都相应中央的号召,但是房屋降价效果甚微。其实,我们都知道,房价在近期是降不了的,也不能轻易降的,现实的人们意识到了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过上有房有车,安居乐业的生活,靠政策,还不如靠自己。所以,移民国外成为了首选。
相比于前人的移民,不管是从人数,还是动机,还是移民后的安置和发展,大相庭径。从世界范围上来看,如果不以国界划分,移民的频繁程度是很惊人的,如果以国界划分,移民的频率也是非常高,观察其中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逃避战争,躲避灾难,另一大动机就是出外淘金,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到了当代,移民的定义发生了质的变化。移民不再是逃避战争,灾难,凭借自己微不足道的劳动力吃饱饭的代表词,而是成了一种追求,一种和国内大城市发展对比后的抉择,一言以蔽之,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要对移民做个结论,当然要了解这个群体,有学者将中国的移民归结为以下三类:
1.生活窘迫,准备靠“出去闯”改变命运的底层劳工,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偷渡”。
2.有一定社会地位,甚至中产阶层,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活,或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考虑出国者。
3.财力雄厚,但在财产积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原罪因素,出国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财产乃至生命安全。
我觉得这三类人很好的包含了当代中国出国移民的人群。看看这三类人,第一类人就是我所说的以往的为生计出国的可怜的人,这类人和因为躲避战争和灾难而移民的人的动机是相似的,实属无奈。其实,如果把他们置于“北京买房VS移民国外”的战争中,不免不合适,他们没有选择,在北京买房和移民国外之中,似乎移民国外更能让他们翻身,而不是在这个习惯的环境中,郁郁终生。
跳过第二类人,来看看第三类人。这类人就是拥有绝对的选择权,不论这个权利是合法还是非法。媒体的报道,贫富差距的不可否认,“仇富”心态在大众心中已经不是个秘密和不能探讨的话题,财力雄厚的富翁,成功人士通过正道完成了财富积累,虽居高临下,但难免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安全第一,还是选择犯罪率更低,更能注重私权利保护的外国,在他们思想里,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安全。这种心态,无可厚非,我想这也是当今富翁移民的基本动机,无可争议。这类人的另一批人就是非法出逃者,不是移民,而是逃难,他们是在选择北京买房还是移民国外,而是逃避法律的处罚,“被迫”出逃。对于这批人,毫无疑问,抓回来,接受中国法律的裁决。
回头看第二类人,中间派总是有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在北京买房和移民国外之间,他们有实力能够承受二者多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冲击。正是由于众多的选择机会,让原因的考虑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甚至不排除任何微小的一念之间的想法。要完全分析出这部分人的移民出发点,不做一个专项研究是得不出结论的,现在唯一的结论就是:这是个人选择,我们尊重。
还有一个社会很关心的问题:移民导致人才流失。一组数据: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这个数量惊人的人才流失,光从数字上看,无缘无故的失去了这么多人才,中国要多痛心啊!平心而论,这样的人才流失和我们个人关系不大,担心的是国家。但是如果从“北京买房VS移民国外”争论来看,移民国外已经胜出一筹了,再加上外国为了吸引人才而做出的巨大优惠政策,更加适应国际教育和成长的环境,让天平更加倾向移民。我想,这也是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吧,但是,政策落实才是硬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