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师肖雪萍
心理师肖雪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51
  • 关注人气:1,8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新手心理咨询师的礼物

(2012-02-18 11:19:12)
标签:

肖雪萍

心理咨询师成长

心理咨询行业

新手咨询师

礼物

分类: 专业文章

 

给新手心理咨询师的礼物

前天收到一封邮件,是一位想要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但却有很多疑虑的朋友发来的,她问了许多在我看来是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认真回答了她的问题之后,我觉得也许把我们邮件的内容进行公开,会对其他也想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但是也存有类似困惑的朋友有帮助,在征得这位朋友的同意之后,我将邮件问答内容公开如下:

(黑色部分是她提出的问题,红色部分是我的回答)

 

1.一直都有人说,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处于过于缺乏的状态,特别是跟美国之类的欧美国家相比更是如此,但是中国的心理咨询似乎并不受到大众的重视,事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就整个中国来说,心理咨询师是很缺乏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情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据我了解,北京和上海的心理咨询师最多,这两个城市不缺心理咨询师,但是缺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据我所知,目前社会大众对心理学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也非常欢迎心理学在他们生活里出现,比如很多书只要沾上“心理学”三个字就可以热卖。

 

2.北上广地区一直都有人认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您认为在这些地区的心理咨询师需求量在增加吗?您认为心理咨询师有增加的硬性需求吗?现在会不会有些盲目扩张的趋势?

前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

第三个,所谓盲目扩张,不知道你是指哪方面呢?是说从业者增速过快吗?据我了解,每年参加资格证考试的人非常多,然而最终能够从业的却非常少。

这是因为有资格证,并不意味着有能力从业。事实上从拿到资格证,到从业,距离还遥远着呢,还需要大量的学习、专业训练和自我提升。很多人就是卡在这个地方无法前行。

 

3.我想请问一下,您方便透露一下现在中国的心理咨询师的薪资状况吗?这两年会不会有上涨的趋势呢?

目前心理咨询师不存在“薪资”的问题,说“收入”更恰当。因为目前基本上没有哪个机构给心理咨询师开底薪(据我了解,也许还有我不了解的部分)。一般比较成熟的心理咨询师,月收入能在5000-8000,但刚入行的正在学习的咨询师,月收入很可能不会超过2000,甚至还可能是0.

收入会不会上涨,不与市场有关,而是与个人的能力有关。

 

4.心理咨询师都是按小时计费的吗?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不是有根据心理咨询师所在的机构以及心理咨询师的资历有一定不同呢?

都是按小时计费。目前的心理咨询形式:面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我个人目前只接受面询。

第二个问题,很多咨询师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比如有专门的团体治疗师,家庭治疗师,也有专门的性治疗师。但心理上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与早年的生活经历也息息相关,所以只要是对心理成长有需求,有探索自我的愿望的人,都可以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5.您认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师跟国外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程度及服务对象及内容差距大吗?会随着中国的心理咨询师的发展逐渐统一吗?

近一百年来,中国人向来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同时国外的心理咨询师的训练机制比中国的更完善这却是事实,毕竟国外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得比我们早了近百年(虽然几千年前我们的中医就已经带有心理治疗的性质,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理念和观点,然而“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建构,却是来自西方),现在我们学习的大部分心理学专著、研究成果都是外国人做的,中国人还比较少有原创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起码没有广为流传和使用的。

但国外学习归来的心理学者,到了中国有个水土适应的问题,如果是外国人的话,还有个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个我没有深入地接触过,也不好说。

最后一个问题,我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很难有真正统一。心理学,一半理性,一半感性,一半唯物,一半唯心。目前心理学是个什么东西,国际上都还并没有定论,我看这个行业再发展一百年,再定义也不迟。


6.我看见做心理诊疗的时候有一种对于企业的集体心理诊疗,您认为这种诊疗使更多的出于商业目的还是有一定的意义,意义大吗?

企业心理咨询,官方说法叫“企业EAP”。

我认为企业EAP推广心理学的宣传意义,大过实质意义。主要是目前国内的EAP企业做得都不够专业,也不够系统,大多只是做几场讲座,做几次培训就叫企业员工心理援助了。当然也有个别EAP公司也提供员工的心理援助咨询,有做得不错的,但毕竟是少数。事实上大企业主更关心经营绩效和品牌影响力,而不是EAP是否真的给员工带来了实惠。

但是,有,总好过没有,对吧?毕竟目前国人对心理学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多一个人来宣传这个,总是好的。

 

6.您认为中国的整个心理咨询的系统与国外心理咨询系统有什么区别呢?换句话说,大众接触到心理医生通过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目前国外的咨询系统更专业、完善,首先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师督导体系是不完善的,不少心理咨询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督导,更别提个人体验成长了。

大众接触心理咨询的方式,据我阅读国外的文献,大多都是通过网络和口碑,以及阅读了某个咨询师的书、论文等文字作品,慕名而来。但我知道在美国有一种提供官方注册心理咨询师名录的机构,一般都是慈善机构,或政府办的什么机构,有需要的人会登陆那个网站去找。

在国内,大部分有成长需求的人都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咨询机构或咨询师,然后再根据需求去选择。

目前我们有中国心理学会等等各种网站,都不够官方,好像目前中国官方还没有这个东西,起码我还没听说过。

 

7.现在有一些心灵工作坊,您对于这种性质的心理诊疗有什么看法呢?因为我了解到的这种工作坊一些是单纯的心理咨询辅导,一些是与占星、舞蹈、瑜伽相关联的灵修类工作坊?您认为这两种工作坊有什么不同呢?

我对占星、灵修、瑜伽之类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虽然我也非常感兴趣,不去了解不是因为我觉得它不够好,而是我的精力有限,另外我也认为灵修类的东西,是需要人的内心和精神走到一定的阶段,才要去接触才比较好,你可以阅读我这篇文章:灵修与心理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1ff0a0100tvcx.html

  

8.因为我在学校是心理委员,因此也必须去参加一些心理委员的培训,但是说实话,我觉得给我们进行授课的老师教的内容都过于无实际用途。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也一直认为心理委员是一个特别“水”的职位,心理工作是一项特别水的工作。您在生活中有遇到过这样的看法或者说是偏见吗?您认为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可能跟你们讲课的老师,要么不是临床心理咨询师出身,要么是不擅长讲课,要么不是真的热爱心理学,恕我直言。

事实上心理学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几分好玩与戏剧性。

心理学的课程,要多关注感受与思考,而要少一些理性宣讲——宣讲也有价值,但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宣讲才有价值。

目前我没有遇到过有人说心理学很水,但我猜想你们觉得心理学很水,大概是因为在接触它的过程中,没有与感觉相连,而更多的是听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的原因吧。

 

9.您了解精神导师这个“职业”吗?您认为心理咨询师与精神导师有什么不同呢?更明确的说,我有同学既有在找心理医生也有去五台山跟僧人对谈,您认为这两种方式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精神导师,唔,目前在我们的国情之下,估计弄不好要被判为邪教教主而住牢的,好好的还是不要去做什么精神导师的好。

找心理医生,找僧人对谈,其实都能达到自我疗愈的目的。心理医生和高僧,某种程度上是有相似之处的。但这两者还有很多不同,具体也请阅读那篇:灵修与心理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1ff0a0100tvcx.html

 

10.您认为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换句话说,真正能够帮助到咨询者的是各式各样的治疗方法还是其他的呢?

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是要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本质,有着积极的人性观。换句话说,就是得不怕疼,敢去触碰让自己最疼的地方,同时他还得对人感兴趣,对人性感兴趣,对这世界感兴趣,对宇宙奥秘感兴趣。所谓天然的好奇心。

真正能够帮到来访者的,并不是某种神奇的疗法,而是已经把疗法内化到身体里、血液里、精神里的咨询师这个人。即,疗法是透过咨询师这个人而发挥疗效的,所以如果咨询师这个人还没有成长到足够完善的阶段,那么疗法再好都无法发挥疗效。

 

11.您认为像我这样的非心理专业而且还和心理专业有一定距离的学生考心理咨询师的难度大吗?能够在学校里考试吗?

目前的考试机制,只要记忆力好,基本上都能考过。

另外,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们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训练多么不正规,多么不系统。但却没想过,正是因为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刚刚起步,需要大批人才,才能给那些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一个机会。

事实上能够做好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和是否心理学专业并不是正相关,而是与咨询师的人格特质、成熟度、创造性、感知能力等更加相关,国外也有很多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但是做临床心理咨询却非常优秀的咨询师。

 

13.现存的心理治疗方法应该有非常多种了,在您的工作中您有哪些偏好呢?还是每一种都需要了解并结合适合的情况进行分析?

也曾经有人问过我,你主要是用什么疗法呢?或者问我:你是属于什么心理流派呢?

我通常都会说:我没有疗法,也说不好属于什么流派,但如果真要说的话,或许我更偏人本一些,那是因为我的价值取向和罗杰斯非常接近。但问题是,很多时候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在用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做评估,在用行为治疗的方法给建议,在用认知疗法的角度看问题,在用催眠的方法疏导情绪,用超个人的观点解释世界和一些哲学命题。

所以,要怎么说呢?或许整合疗法,是今后心理咨询行业的大趋势吧。

我不建议初学着每一种都需要了解,还是那句话,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好是找一两个主流的疗法,是你真正喜欢的,用起来顺手的,内心里非常认可的,深入进去学习,然后对其他的疗法做一些了解即可。

等将来真正成熟起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了,学习这个东西,是永无止尽的,尤其是心理学,传说全世界有上千种心理疗法,所以估计我们再活两辈子也是学不完的了。

 

14、现在的心理咨询师的直接咨询收入并不是很有竞争力,您们会在外面做一些“兼职”增加收入吗?比如说做一些培训和电视节目的嘉宾。因为我在网络上看见许多人放弃这个职业或者转而做心理学研究大多也是收入不够高这个原因,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咨询师的收入问题,这里有个悖论:成熟的咨询师,各种兼职(如你所说,培训、电视节目、杂志撰稿等)会自动找上门,而新手咨询师,想做兼职都是没得做的,后者有时候是能力问题,有时候是资源问题。

至于那些由于收入问题而放弃这个职业之路的,这个是每个人的选择——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刚刚换一个新的领域时,都必须要有舍有得的。比如一个人力资源总监决定转行成为一个画家,或者全职的音乐人、作家等,他前期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收入不稳定,发展的阻滞等等问题。
回到心理学工作,一个原本从事其他工作的人,要转换到心理学类的工作,当然也要经历这个阶段。
有些人由于无法承受转变初期时的收入不稳定而放弃,有一些是现实原因,因为要养家糊口,如果这段转型期影响到家人的经济安全,那必然是无法走下去的。
而另一些人之所以放弃,是不堪心理工作者的自我探索之路的痛苦,或者没有真正看清自己的需求,不愿意舍弃自然也就无法得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