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的过程(二)

(2010-08-12 17:27:38)
标签:

心理咨询

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

感悟

生活

自我成长

亲密关系

杂谈

分类: 专业文章

——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来访者成长

 

心理咨询的过程(二)

 

    有一个心理咨询业的共识:这世界上几乎不存在百分百心理完善的人!
    看到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适,但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来到这世界上,离开那温暖的熟悉的舒适的环境,突然被陌生的冰冷所刺激,突然听到各种嘈杂的声音,还有身体突然遭受袭击而带来的疼痛感,对那尚无意识的幼小的生命来说,这一切都充满着莫大的恐惧,而这些恐惧全数被隐藏在潜意识里。
    因此心理学家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也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他是否情绪稳定。一般来说由于顺产的孩子经历过羊水由多到少,又到子宫的收缩将我们挤出产道,有这么个缓和期,所以顺产的孩子情绪相对剖腹产的孩子会更容易稳定平和。另,据说剖腹产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更容易患多动症,兼注意力很难集中,而这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就是说,在出生的时候,我们中的有些人就已经埋下了日后需要去做心理咨询的种子。
    一个人除了遗传父母的身体发肤,还将遗传父母的个性、习惯、思维模式等,国外有个心理治疗流派叫“家族系统排列”竟然还告诉我们说我们非但受父母的影响,还受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影响,还可能受八竿子打不着的某个叔叔或姑妈的情人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的父母结婚,我们的某些特质就已经被定型,而这些特质将注定我们会产生一些心理和生活上的困扰。

 

    基于以上分析,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害怕某些东西,没有来由地感到焦虑和紧张,还毫无征兆地感到忧伤——精神分析管这个叫“存在性焦虑”,意思是说,只要我们存在,就会有焦虑。并且更无语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也分不清楚那些恐惧、紧张、焦虑和忧伤,究竟是属于我们自己,还是来自祖上的遗传和代际影响。
    无论怎样吧,我们就带着这些天生的影响,开始了童年生活,开始少年生活,再逐步成长一直到今天,成长过程中我们向父母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身边的朋友学习,跟着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调整,以期快速地适应社会,并成为独立的人。
    然而我们学习来的东西不见得都是对的,不见得都是适合我们的,可能不知不觉地我们就形成了一些非理性的信念,比如有的人可能下意识地相信“我是失败的”,因此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失败,以印证自己的信念。有的人坚信“人必须要漂亮,否则就没有人爱”,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外在的漂亮,并且无法接受自己一天天衰老的事实,还有的人则陷入“我是坏的,黑暗的”的自我谴责里无力挣扎,从而阻止自己获得幸福和爱。
    而这些,都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在意识层面,我们都在力证自己是好的,是成功的,是可爱的,这样的无意识冲突自然就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种种矛盾纠缠,进而造成生活的混乱和无力。可是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混乱和无力的背后,原来竟然有那么深远的意义,原来竟然隐藏着那么惊人的事实!

    那么,要得到自我的成长,得到上述一切的东西,比如爱,比如为自己生活负责任的能力,比如体认自己的感受等等,是不是必须只能通过心理咨询呢?

   当然不是!


   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比如参加一些心灵成长方面的工作坊,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然而最最彻底最最有效的渠道,莫若建立一段有意义的关系,在关系中成长。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段很矫情的话,大概意思是说我们刚生下来时都是不完整的,需要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与之结合,从而达到生命的完整。
   这似乎是在讲爱情的。但亲密关系不一定只限于爱情关系,其实朋友和亲人之间也是可以建立这种亲密关系的。只要对方能够让你可以信任,可以在他面前尽情敞开自己,不担心被批评被嘲笑,不害怕呈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且感受到对方能够很深地接纳你,包容你,爱你,欣赏你,有了任何问题和情绪感受,都可以拿出来分享和交流,可以互相鼓励和支持,这段关系就已经具备了亲密关系的特质。
   在这样的亲密关系里,我们就可以拿回自己的力量,有勇气面对自己,可以去看真实的自己,可以去接受所有“不完美”——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疗癒。
   但现实却是很难得到这样的亲密关系,基于前面所述的“我们都带着各自的遗传基因,带着各自的学习结果,都带着各自的观点和视角”,这使得大多数人很难向(但不代表不能)他人提供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爱、接纳、包容,非但不能提供这些,还要想办法找到对方的弱点去打击一下以换回自我肯定,换回自己的自尊感。而那个希望得到无条件的信任、爱、接纳和包容的人呢?为了得到这些,他就需要冒着受伤的风险,去勇敢地首先袒露自己,而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大多数人是不敢去尝试的,或者刚一尝试感到受伤,以后就不能再有勇气继续。
    这就使得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生活中建立起这样的亲密关系,而那些无法获得这样亲密关系的人们呢?就会需要独自消化自己的困惑、悲伤、痛苦和生活里的各种挑战,就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就需要找到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成长。

    而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帮助他们成长的呢?就是给他们无条件的信任、爱、接纳和包容,与之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这个关系本身,就是来访者得到成长的最佳资源。

 

    如果不求助于心理咨询,不去做个人成长,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挣扎在关系的迷雾里。比如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至今都还在互相拆台,比赛着让对方在子女和邻居面前没面子,以证明自己是对的,结婚近四十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互相猜疑和互相指责里,而今,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还在想着怎么离家出走,怎么以生命为代价证明自己的清白——在过去的三十多里,她一直是这样的生活状态,痛苦——焦虑——忽略——更痛苦——更焦虑——再忽略,直至有一天她再也无法承受,就离家出走或企图自残。最终被丈夫找回来或挽救,然后,继续这个循环。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仅此一次,然而有人却用尽毕生的时间去进行那个无望的循环游戏。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临近终结,躺在病床上,才发现原来这一生就是这样消耗过去了,那么多原本可以美丽可以绽放精彩的时间和精力,都被用来无休争吵,被用来纠结痛苦,被用来无聊消耗。

    这时候油然而生的那种幻灭感,那种深深的遗憾,那排山倒海一般懊恼的感觉,该如何才能面对呢?
    为什么人们恐惧死亡?
    那是因为他潜意识里对自己的生命感到不满足啊!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遗憾。

    如果上面故事中的老夫妇愿意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来协助,可能他们就能够有机会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梳理自己,检查自己的思维模式,检查自己的信念系统,同时学习如何为自己负责任,学习如何彻底的沟通,如何正确地表达爱,怕且这一生,可以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吧。那些被用作争吵的精力将被用在工作创造上,那些被用作猜疑痛苦的精力将被用在娱乐爱好上,那些被用作无聊消耗的精力将用在培育子女上,并且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愉悦,内心里充满爱和体验到满足感,等生命行将终结再回头来看的时候,这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有几个人说他不想要这样的人生呢?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拨开那表层的迷雾,逐步让真相显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体认那一度被否认的感受,帮助来访者认识真实的自己,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的选择,与自己对话,成为自己的朋友、知己、爱人,乃至成为自己的父母亲,在悲伤时可以为自己擦眼泪,在痛苦时可以拥抱自己,在迷茫的时候可以抚慰自己,让来访者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并品尝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所带来的幸福和甜美。

 

   通过心理咨询,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量,在今后很久的日子里更多地体验到幸福和满足感,感受到充实和温暖,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自感有力量面对,在两性关系里既独立又有能力相互依赖,让下一代也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收获幸福成功的人生,当生命终结的时候可以抚着胸口对自己说:这一生,真好!——
   要得到这样的人生状态,花费一段时间,花费一些精力,花费一些金钱,是不是很有必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