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真意——评《左右》

(2010-04-28 22:54:53)
标签:

爱情

真爱

左右

王小帅

电影

伦理

家庭

杂谈

分类: 心理影评

  

爱的真意——评《左右》

   “我愿意为你放弃自己,因为我爱你。我爱你,爱得歇斯底里淋漓尽致不顾一切死而后已……”我猜想这是《左右》里玫竹一直想对肖路说的话,或许,当他们还在爱着的时候,她是曾经这么对他表白过的。
  问题就是谁能承受得起这份“歇斯底里淋漓尽致不顾一切死而后已”的感情呢?这几乎是被熊熊燃烧着的烈焰围绕着的爱情,有着让人难以招架的凶猛,激发着让人忍不住要逃跑的本能。所以电影一开篇,玫竹和肖路就是离婚的状态——从台词反映的信息推断,大概是肖路先外遇,之后离婚并很快再婚。
  屏幕里的玫竹用尽全身的力气屏住即将喷发的情绪,压抑着声音说“否则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他”,看到这里让我忍不住心里一动:爱情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呢?
  
  爱你,爱真实的你
  表面看来玫竹深深地爱她的女儿,她甘愿为了给女儿治病而牺牲自己的家庭,甚至愿意去和曾经背叛自己的前夫再生一个孩子,这真的是很伟大的母爱。
  但我们却看到那个被她深爱的女儿却宁可让自己的继父抱着也不肯多亲近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她明知道那是自己的继父的前提下——电影多次交代了这一点。有人说孩子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没有什么是他们感受不到的,虽然也许他们无法准确地表达。
  疯狂地不顾一切地要救治孩子的玫竹,她到底是在爱自己的孩子,还是在通过这救治的行动来证明她那自毁式的爱情?她是在爱孩子,还是在爱深陷绝望的自己?她是在爱孩子,还是通过对孩子的无尽付出来弥补自己缺失的爱情呢?这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
  爱,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是夫妻情侣间的爱,都应该是爱对方这个真实的人,并且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给他他想要的,而非给他你想给的,这中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比如天凉了,做母亲的认为孩子要多加衣服,于是就直接拿衣服给孩子穿,可是孩子不肯穿。如果母亲爱的是真实的这个人,就要停下来问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肯穿?你怎么想的?”,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他不喜欢这个颜色或者不喜欢这个款式,得到了答案以后的母亲自然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孩子有了自主权,感受到了被尊重,自然也就感受到了母亲发自内心的爱。
  但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是在得知孩子不肯加衣服之后就很不耐烦,然后不由分说地直接把衣服给套上,而不管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所以这个时候母亲以为自己在爱孩子,可孩子却只是接收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不耐烦。
  同样的例子也可以引申到夫妻和情侣关系里,都是一个道理。
  
  爱,感性大于理性
  玫竹大概是没有爱过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老谢,因为对于她来说,老谢仅仅是个好人。电影里的玫竹偏执而神经质,她任性地沉浸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到了以为一切都该为自己旋转的地步。所以她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向老谢提出不留任何余地的要求,因为她心里明白:老谢爱她,而这让她有提要求的资本。
  让玫竹爱的男人是肖路那样的,高大,内敛,幽默,有经济和事业基础。如果要让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从欣赏开始起步总是很容易的。
  女人是情绪化的,感受取向的,而涉及到爱情,情绪的推动力总是大过于理性分析。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男人也是一样。比如事实上老谢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他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他接纳妻子的所有,包括接纳她的孩子如同己出,但玫竹却屡屡置他的感受于不顾,而沉浸在自己的想要里,甚至荒唐到要去与自己的前夫生一个孩子的地步。玫竹的理性思维告诉她这是个多么好的男人,所以她有“老谢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男人”这样的表达,但同时在内心里面,老谢在她的心里没有丝毫地位,她心里只有自己,同时还给自己的孩子留了点位置,而给孩子留位置,是因为那孩子是她和肖路所生。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经验,那就是遇到真正的爱人之前,罗列了一大堆条件和限制,然而当那个人真出现了,虽然大部分都不符合,但还是幸福地恋爱了。这和玫竹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说,在面对感情的时候,我们的感性永远是大过于理性的。所以如果面临感情上的抉择,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依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也是这个道理吧。
  
  隐忍不是爱情
  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老谢真是个好男人,估计会有人感叹: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男人吗?的确,老谢的好,好得几乎超出常人能理解的范围。
  事实上老谢不见得真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导演安排了三次他去买烟的场景。个头儿不高的中年男子,低着头从矮小的香烟档里走出来,站在路边深深地吸一口烟。我猜测他那时候一定是内心翻滚得厉害,然而最终却只是无奈地让自己选择隐忍,或许他认为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避免正面冲突。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选择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但殊不知这样做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因为情绪的驱动力是很强大的,如果不用合适的方式把它纾解出去,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积压,直至有一天实在压不住的时候,在某些时刻迸发难以预料的威力。那时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并且那个承受我们情绪的人还会很无辜,在过去的很多年他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相处,我们一直都表现得相安无事,可是有一天我们竟然告诉他,他业已形成的习惯其实一直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这让他情何以堪呢?
  隐忍出来的风调雨顺并不是真正的爱情,那个一味退让的人以为忍下自己的需要就是对对方的爱,但事实上忍下自己的需要,并不代表不需要,需要仍然还在的,并且是处于未被满足的状态,总有一天我们会遇到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或者人,那时候就可能会莫名其妙地不知不觉地走入自己种下的埋伏圈,导致生活陷入混乱。
  所以在夫妻和情侣之间的相处里,适时的表达自我是有必要的,建立起适合的沟通模式也是有必要的。
  
  爱的真意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爱,是如大海般浩瀚的,我们就像是那躺在海面上荡漾的人儿,迎着和煦的风,随着微波的荡漾,感受生命的起起伏伏。
  人在激情高涨的时候送花,淋雨,在大街上高歌,都不能算得上是爱情,因为那是任何一种发情的动物都能做的事情,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山盟海誓,不仅仅是华丽的诗句,更不仅仅是雨天共撑一把伞的浪漫,真正爱情是当激情逝去我们仍然愿意持续不断地付出爱,付出亲密和理解,付出尊重和欣赏,付出承诺和责任。
  这里所谈到的亲密,理解,尊重,欣赏,承诺和责任其实是有着超越了字面本身的含义的。但篇幅所限就只是说一下“承诺”吧。
  承诺并不单纯是向对方承诺永远与他在一起,承诺,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承诺,意味着一旦我决定与对方在一起,我就对自己有一个承诺,即我承诺自己将一直忠于这段关系,认真地经营,用心地维护,我承诺我要持续不断地为这个关系花园浇水施肥,我承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为这个关系花园付出爱和能量,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
  这就是承诺的真意。
  
  在真正的爱里,我们无所保留地敞开自己,展露自己最柔软最易受伤的部分,带着欣赏,带着疼惜,我们接纳对方,也接纳自己,最终达到整合和完善自我,走向宁静与和谐的内在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选择
后一篇:提供免费释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