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北京

标签:
深圳北京城市生活感悟休闲 |
分类: 生活感悟 |
转眼我从深圳来到北京生活已经一年了,记得临出发的那些天,我为了能顺利转租掉当时的房子煞费了一番苦心,以至于都冲淡了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憧憬和隐忧。
2008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和何老师在鼓楼大街的街道上,我们没有拖手,也没有说话,只是各自安静地走路,阳光透过头顶黑色的电线洒满柏油路,也洒在我们的脸上和身上,橙色的光线把我们映成亮亮的橙色,一群鸽子从上空飞过,骑着自行车和开着小汽车的人们交织在不远的地方,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莫名的香味儿,我忍不住深深地呼吸了一口,那一刻,我嗅到了生活的气息,醉人的温和的亲切的生活气息。
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踏实的,安定的,温暖的,祥和的。这感觉和我以往熟悉的那种激情的,急切的,目标感的,价值感的东西是完全相反的,这感觉陌生却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忍不住深入地了解它,接触它,体验它,以至于竟然一步一步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值得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
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地发现它和深圳有很多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东西,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文化还是经济,无论人还是物,天气还是交通,都有着很鲜明的各自的性格和特点,有些让人欣喜,而有些却让人诟病。
一番对比之后,我决定写这篇文字,来说说深圳和北京的相同和不同。
先来说说公共交通,这是普通老百姓出行的首选工具。
在待业的那段时间里,每次我和闺蜜去逛街,都一起感叹“北京闲人真多”,在正常工作时间里,地铁上公交车异常拥挤,每个商场里也异常拥挤,各种咖啡馆和餐厅也是人满为患,如果都是老年人或看起来是来旅游的人也还好了,但问题那都是三十岁之前的年轻人,其实更多的是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
是的,北京人太会享受生活了——可是当我跟一个朋友说深圳生活节奏很快的时候,她竟然吃惊地说:“啊?比北京节奏还要快吗?”
老天爷!那怎么能比。
如果以满分十分为计算标准,北京的生活节奏是四,深圳是八,那么香港就是十了,至于具体是怎样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深圳赶公交车的人是不会走着去车站的,大家都是用跑的,所以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每次去坐公交车都被前面慢悠悠踱着步子走路的人给急得够呛——当然时间长了,我也学会走着去坐车了。
在北京坐公交车,你如果聪明点的,最好都选最最后面的座位,或者你干脆就别指望有座位,要么车上的人都是前胸贴后背,要么几分钟的功夫就上来五六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老太太,你得给人家让座儿。嗯,在深圳的时候,一个星期你也碰不到一个老年人,所以偶尔会见到年轻的小伙子非要给五十多岁年轻力壮的伯伯让座,让伯伯很是不爽,有些人更是坚决不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公交车可真是便宜啊,不办卡的话上车1元,办了卡只要4角,学生卡2角。而深圳呢?不办卡的话,2元-3元不等,办了卡最便宜也得1.4元,深圳的学生卡好像是1元的。再来看地铁,北京简直有深圳的四倍那么大了,但是你坐完全部的北京地铁,围着北京转个大圈,中间倒个四五趟车,也还是2元,但深圳,你从东门坐到世界之窗就得花四元钱,那大概相当于从北京的五棵松坐到天安门的距离。
唔……我是不是该庆幸自己来到了北京呢?其实不值得庆幸,因为北京的交通堵塞太严重了。
在深圳,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谁要是说他在福田上班家住南山,每天坐一个小时的公车上班,大家就会唏嘘着说:“哇!你住得好远啊!”,但是在北京,你坐一个小时的公车上班那已经算是近的了,我认识有人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得起床去上班,因为他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公司,万一遇上大塞车,他路上花三个小时那是很正常的。据说北京快要建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了,但也据说这些房子都在城乡结合部,难以想象那些为生活奔波的白领要每天起早贪黑地去上班,到时候或许大家会不知道生活究竟是为了啥,只能像机器一样机械地劳作了——他们大概连想一想这个问题的时间都没有吧,因为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打盹儿啦!估计领导们最希望的就是这样,底下的人最好变成工作机器,不要有想法,更不要有感受,这样最安全。
当然也有聪明人,一个同事就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份工作,说是走路只要十分钟就到,远一些的工作机会干脆就放弃,嗯,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顺便提一下,深圳人晚上的睡眠时间是凌晨零点到一点半之间,而北京人大部分在十一点半左右都上床休息了,有些人甚至是晚上十点准备睡觉。当初在深圳的时候我特别不能相信这个差距,到了北京之后发现的确如此,不是因为北京人注重保养自己,而是上班路途实在遥远,睡得晚了早上起不来上班那就麻烦大了。
因为深圳白领通常早上七点至八点之间起床,而北京白领早上五点半至七点就得爬起来,天不黑就出门,直到天黑了才下班回家,那是名副其实的起早贪黑。
唉!怎么比。
再来看看生活成本,综合起来北京要比深圳高很多,所以给人的主观压力感更大。
这主要体现在房价上。
北京三环内的房子,估计要去到30000到80000元一平米,但深圳的市中心基本也是这个价,但问题就是深圳还有俗称“关外”的地方。在深圳人的心目中,“关外”就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殊不知深圳的所谓“关外”,其实是相当于北京的房山、良乡、大兴等地,所以说北京的生活成本要比深圳高,因为你在深圳的龙岗能买到7000-9000元一平的房子,但是你找遍北京城想找到10000元以下一平的房子是不容易的(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哪怕去到河北的燕郊,也难找到)。
租房来说,北京的房东都很懒惰,鲜有自己出租和管理自己房子的,大部分人会选择把自己的房子寄存到中介那里,所以你想在北京租到房东直接出租的房子,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性。
同时让人诧异的是,北京的中介连出租套房内的单间这种小生意都看得上眼,他们甚至会把房东的房子承包下来,然后一间一间地出租,这一点太可怕了——谁知道中介会把套内的另外一间或两间房租给什么样的人呢?租户根本就没有权利挑选同住的人,所以因为租房闹得人们无法安心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
是的,北京的租房市场管理非常混乱,异常混乱,不是一般的混乱。
尤其北京的中介要收一个月的房租作为中介费,也就是说,如果你租一个3000元的房子,光中介费就得付3000元,这还不算,北京的房子要租下来,一般的规矩是“两押一租”和“季付”,也就是说,如果你要租一个3000元的房子,你需要支付:
中介费3000元+两押6000元+一个月租金3000元=12000元
这才是真正的搬一次家,就等于失火一次。然后等你搬完家,以后就得每个季度一次性支付9000元房租。
而在深圳租房,一般只需支付:中介费1500+一押3000元+一租3000元=7500元,以后就每个月支付3000元租金就可以了。另外由于北京地处北方,冬天的时候要额外交纳取暖费,有的时候需要租房者自行负担(貌似大部分时候是房东或中介负担),取暖费是很贵的,好像一个冬天就要一千多块钱。
不同的一点,深圳租房需要租客自行负担物业管理费,而北京一般是由房东或中介负担的,也就是说,同样的租价,综合起来北京是比深圳略便宜一些的。
最后,深圳没有缺乏诚信的“房产代理”(北京很多这样的人,一次性代理几十套房子,就靠收中间费过日子)这样的职业,反而深圳有不少房屋银行,一般都是正规公司开办在高档写字楼里,他们不收租户的中介费,只收房东的。
不过如果说起吃的方面来,北京的生活成本可是真低,这个得凭心而论。
最主要的是在北京的很多地方,竟然还保留着大的菜市场——唔,在深圳只有那种紧挨着农贸市场的人们才有福气享受了——恐怕也不是享受,深圳的农贸市场总是一股难以说清楚的臭味儿,地上永远潮乎乎的,但北京的菜市场还是很干净的,进去的感觉不比超市差多少。但菜价是真比超市便宜很多。
来说点实际的,在深圳的小店吃烧烤,一串羊肉串是1元钱,并且上面的羊肉又少又细,肉的长度基本和指头的长度持平(2元一串的会大一些,但性价比又太低),但是北京同样是1元一串的羊肉串却比深圳的大一倍哦,并且很少作假,那都是货真价实的羊肉,不像深圳的商家有时候用猪肉扮羊肉卖给你。深圳的麻辣烫都是1元一串的,而北京是5毛,深圳的肉夹馍是5元一个,北京是3元。某次我在一个小餐馆花了4元吃了半个香河肉饼,又喝了老板赠送的小米粥,心满意足地走出来以后,想道:“唔,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好低啊!”,在深圳,最便宜的一顿饭起码也得8元钱——一碗云吞面或者素炒河粉。
来看看煤气,唔,北京的煤气那是真便宜啊,只要有煤气本儿,一罐煤气只要四十元啊,记得我第一次去换煤气的时候,工作人员跟我说要交四十元钱,我还傻不啦叽地问道:“是押金吗?”,那人白我一眼:“是煤气钱”,唔,虽然遭到了不礼貌的对待,但是听说煤气那么便宜,还是惊喜得我给了何老师一个甜蜜的笑脸。
为啥我那么惊喜?因为深圳的煤气最便宜也要90元啊,最贵的时候能120元一罐啊。。。。。这,这,这咋比呢?
衣服方面呢,深圳略占优势,因为深圳有很多外贸市场,虽然近几年都被做坏了,但里面依然有低价但是品质却很高的衣服,只要耐心去寻找还是会有收获的。而北京的外贸市场,唔,没法提,里面的衣服大多是地摊货的质量,咳,就让那些不懂货的人去上当好了。
至于大商场里的品牌服装,大概全国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写到这里又想起昨天在公车上遭遇性骚扰的事情,我想提前来说说两个城市的治安问题。
老实话,北京的治安相对深圳来说,那是没得说,基本上单身女性深夜十二点独自走路是不用害怕的,尤其是在三环以内以及住宅集中的地方。
前天晚上我做梦,梦见不知道为什么我回去了深圳,我刚在儿童公园站下车,有一个年轻男人就跟在我后面一直走,梦里的我很是惊恐,因为担心他要抢劫我。
我比较认同人们说的“没有丢过手机就不是深圳人”这句话,因为我在那里丢过两个手机,其中一个还是全新的。嗯,其实丢手机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为了偷你的手机就用刀子或棒球棒把你给弄残废了,那可真是欲哭无泪啊,天杀的,你要钱人家肯定愿意给的,何必要把人家弄得后半生在轮椅上度过甚至为此丢命呢?但是没办法,深圳的坏人就是那么冷血,所以那些年我一直过得提心吊胆,还有自从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天早上睡醒后,发现屋里除了她睡的那张床,其他的东西(电视啊电脑啊沙发啊钱包啊,竟然连电饭煲也在内)全部不见了以后,我晚上总要去检查两遍门,看有没有反锁好,才能安心睡觉。这个习惯到了北京我仍然没有改,只要我一个人在家,大白天我也得把门反锁了,要不就超级没有安全感。都是深圳给闹的。
深圳的小偷经常是明目张胆地偷,偷的过程中如果被你发现了,就变成抢,然后旁边的所有人,无论彪形大汉还是看上去有正义感的路人,都若无其事地从你身边经过绝对做到目不斜视,如果你被小偷摁在地上打,他们大概会从你身上跳过去也决不看你一眼。
北京的小偷还是会比较隐晦的,何老师说他在国贸站见过小偷,不过这一年来我一次都没有见过,所以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下手的,不过因此也说明北京小偷数量还是比深圳少多了。但是我相信如果在北京有人喊着说“抓小偷”,就一定会得到旁边不认识的人的协助的,我深信这一点。
是的,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治安会比深圳好很多,可这里心理变态喜欢趁车上拥挤伸出咸猪手的男人却很多,这是比较让人郁闷的一件事。因为短短一年我已经遇到了两次——问题是到了北京之后我一直尽量不画眼影和睫毛膏,只是粉底眼线加暗影就出门了,衣着比起深圳更是朴素很多,因为北京的女人倾向于土气的打扮,这让我去年整个夏天都没敢穿一次吊带装。但即便如此昨天在公车上我还是被一个身材高大的大汉占了便宜,我转身给了他五六个耳光,边打边骂,骂完了还不解恨,心里期待他回骂我,或者也跟我还打,那样我就可以跳起来接着打他。结果他一直不还口也不还手,也只好作罢。
在深圳多年,那里气候炎热夏天总是穿得很少,但却从未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想不到在北京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穿得那么厚,还能有变态的人,可想而知这里的男人有多么低级趣味。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某次和闺蜜的议论,说这里的商业交际场上充满了中年秃顶满口黄牙的无聊老男人。
嗯,好像是这样的。
说完了交通,生活成本和治安问题,再来谈谈两地的职场环境吧。
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一年,感觉这里的职业机会比深圳要多很多,就业的层次也更丰富,各行各业的公司特别多,有民营,有国企,有外资,有合资,还有集体所有制企业,有两三个人的小公司,也有好几千人的大公司,并且什么样的行业都有,什么样的生意都有,有很多行业甚至都是我从未听说过的。怪不得当初何老师说过,任何一个人在北京都能生存下去,无论你有博士学位的还是从未读过书的,都能有你的生存空间,并且都有成功的机会,我想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北京的根本原因吧。
但是反观深圳,那里的公司大多规模较小,并且行业也比较单一,一般也就是广告、地产、服装和电子,其他的产业就不多见了,大概餐饮业算是一个大产业吧,因为广东人都爱吃嘛——但事实上深圳没几个广东人,广东人到了深圳也不讲白话,因为在深圳讲白话意味着老土,会被歧视。
但是如果说到管理,北京的管理者却比深圳的管理者逊色多了,或者两地的管理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所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是因为我一直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我没有进过国企,也没有进过几千人的大企业,所以无从比起,但相信从一两百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也能窥见一斑吧。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北京的管理者要的是面子和排场,跟这个面子和排场比起来,业绩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因为我要先爽够了才来谈业绩。再就是北京比较讲究关系,唔,这可是个大课题,值得细说。比如做业务要讲关系,找工作也要讲关系——我当初刚来北京的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她要帮我留意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我就心生诧异,我心里在想,你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吗?你知道什么才是适合我的工作机会吗?后来我才知道,敢情北京这边由朋友或者亲戚介绍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我之前的公司里,从公司的财务,到文员,到业务,到管理,到客服,几乎没有哪个部门没有老板的亲戚和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家并不大的私营企业。要是在深圳,任何一个老板都是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因为都是亲戚和朋友,不好管理,有错了不好批评,有功了不好奖励因为要避嫌,可北京倒好,几乎大部分企业都会任人唯亲的,这很有趣!呵呵。
深圳的企业讲究的是高效率和结果导向,所以很多管理者都不太管员工是否早退迟到,是否在上班时间睡觉,你只要按时交货就行,你只要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这里就好。但北京的管理者却关注你有没有在上班时间准时坐在电脑旁,至于你是在电脑旁偷菜还是聊天那不重要。
在北京,只要你会拍马屁,会搞人事关系,会和领导套近乎,哪怕其实不太会干活儿,也能在公司里过得很好,唔,这里太重人情了。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朋友跟我讲的,她在一家4A广告公司做文案,有个不太会写案子的同事(原本是做AE,因为做不好,就调过来写文案——晕,这什么跟什么啊)嘴巴特甜,也特会跟领导搞好关系,所以她虽然每天就是嘴巴里说说话,其他的啥也不干,每个月也照领工资哦,并且比我这个案子写得一流的朋友拿的工资还高,因为我这个朋友从深圳过去,只会干活儿,不会说话啊,唔,太吃亏了。
最后,深圳的男领导会尽量拉开与女下属的距离,因为他知道一旦搞出点什么事情了就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嘛,他们要风流的通常都去外面找,但是北京的男领导呢?嘿嘿,人家巴不得跟女下属搞点事儿出来呢,如果搞不出来,他诬陷也得弄一个,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我猜测是男人的虚荣心吧。呵呵。
还有,北京的升职需要论资排辈儿,基本上如果你不到三十岁,想做到中层管理的职位,那是不太可能的。而深圳呢?是以能力来看升职的,哪怕你只有十八岁,只要你有能耐,可能总裁的职位你都可以坐上去——并且不是裙带关系的因素哦。
“付出必有回报”这句话用在深圳非常贴切,但是用在北京是非常不恰当的,在北京,这句话应改为:“付出也不一定有回报”。
说完了职场,总得说说爱情吧,咳,爱情真是个好东西。
据说北京和深圳的剩男剩女一样多,但估计北京的女人比深圳的稍微易嫁一点,因为北京的男女比例是4:3,而深圳是7:1(当然有人说这个7:1啊是加上了流水线女工的,否则就不至于,但以我的观察来说,我认为即便不算流水线女工,这个7:1的比例还是可信的)。
我觉得相比起深圳女人来说,北京女人会更加幸福的一点,是因为在北京的男人大多是北方男人,唔,不得不说北方男人的价值观真的比南方男人要传统很多,最直接的例证就是他们认为结婚以后家里的钱应该给女人来管理——老天,如果我深圳的女朋友们看到,你们会不会想立刻来北京找个男人嫁了算呢?因为嫁给一个这样传统家庭观念的老公,会让我们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哦!
虽然深圳的爱情比较短命,也经常让身在其中的人没有任何的安全感,人们都在谈论未来,都在谈论发展,很少有人关注当下的生活,并且事实上在深圳的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和发展在哪里,他们可能今天还在深圳,明天就去另一个城市发展了——如果那个城市给他的钱更多的话。所以他们的爱情是漂浮在空中的,不敢太多涉及现实的,这种漂浮在半空中的恋爱生活,却无形之中为深圳的爱情增加了那么点浪漫的不太现实的美感。但这不现实的美感却是让人恐慌的,感到忧虑的,比如身边曾有个女友,她的男朋友打电话说他要去上海了,然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手机再也打不通了。直到这时候她才发现,关于那个男人,她除了拥有他的一个手机号码以外,别的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湖南郴州人,连他家在郴州什么区也不知道,甚至也不认识任何他家里的人,那时候他们恋爱已经一年了。
嗯,这就是深圳的爱情,很虚无。
而北京呢?似乎这里的爱情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房东太太告诉我说,她的女儿和男朋友交往才三个月,就开始和男方商量着将来给他妈买了啥,也得给自己的妈捎上一份一模一样的。唔,多实在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能关注到生活的实质。所以也不难理解北京的有些人会为了北京户口而娶或者嫁一个人——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结婚理由的时候忍不住睁大眼睛问那个人:啊?你说的是真的吗?。
因为这在从深圳过来的我来说,这个结婚理由太不可思议了。
相比较来说,深圳的男人更加浮躁一些,更加急功近利一些,因为凡是去深圳的人都不是要在那里扎根,我听到最多的表达是“过几年我就回老家”,所以他们也更容易迷失。而北京这边慢节奏的生活使这里的男人还愿意偶尔停下来听听生活的声音,所以肯为家庭负责任的概率还是会高一些——当然不负责任的男人也是不少滴,这里只谈概率嘛。在北京,我很少听到有朋友说他“过几年就回老家”,每一个从外地来到北京的人,总是希望在这里定居,在这里生活。这大概是为什么北京人那么关注房价的城市的原因吧。
深圳的女人以事业型居多,不是有句话吗?“在深圳,就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这是很真实的写照,其实不是深圳的女人自己要做女强人,而是生活和社会把她赶到了那个地方,她如果不迎上去,除了被生活淘汰之外大概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出路了。
再看看北京,哎呀大部分都是很会享受的小女人,很多宁可做一份工资低但是离家近的工作,也不肯拼着老命去争那个高薪高职的工作,嗯,说到这里想起我的一些男同事竟然个个都是做菜高手哦,大家闲聊的时候会谈起某道菜该如何如何做才会更好吃,谈得不亦乐乎呢。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谁的爱情更容易长久呢?不言自明吧。
身为一个女人,我比较关注女人的外表形象,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女人的衣着打扮可以直接反映她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那么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北京女人太不会打扮了。
老天啊,我经常在大街上看到穿着短裙子配短丝袜的女人,如果她是为了时尚倒也无可厚非,可问题是那么漂亮的裙子竟然配了一双非常非常土气的粗带子坡跟凉鞋。噢,卖疙瘩!
直接反映北京女人不会打扮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她们几乎很少人化妆,化妆人群大概占百分之十的样子,可就是这百分之十,她们竟然经常是不擦粉底就直接把眼影和唇膏涂到脸上,要么就是涂了厚厚的眼影但是不涂睫毛膏,要么就是把脸涂得白白的,白得完全遮盖了原本的肤色……噢,再卖疙瘩一次!,其实还不如索性什么都不弄只是护肤品之后就出门来的自然啊!
不过不明白的是北京特别多化妆学校,还有很多化妆的工作室,嗯?为什么她们不去学一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豆瓣进行过调查,结果女人们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说:“我就是喜欢素面朝天啊,这叫自信!”
某次和朋友提起来的时候,她告诉我说在北京的不见得都是北京女人啊,大多都是其他地方的女人过来的,我回答她说我知道,但深圳尤其没有深圳女人啊,深圳的女人几乎百分百是从其他地方过去的。
再就是她们服装款式风格和色彩的搭配也经常让人大跌眼镜,好像很多时尚杂志的总部都在北京,但是我猜测那些杂志大概都被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女人买光了,以至于这里的女人根本买不到吧。
可是深圳女人的化妆比率高达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八十五。她们个个穿着讲究,搭配合适,走起路来优雅而有自信——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深圳的男人太少,优秀男人尤其少的原因,她们不得不要把自己打扮的那么精致。
但不管什么原因吧,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很精致很得体是你的义务,因为男人的曲线没有你美,男人的皮肤没有你细腻,男人的衣服穿来穿去只能那么几种变化,而你有幸成为女人,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啊,为什么不珍惜呢?
嗯,不明白,不知道这段文字算不算指责呢?应该不算吧。因为我真的希望北京的女人能慢慢地漂亮起来,为这个城市增添一抹靓丽的风景。
还要提一下两地的人文环境。
北京之所以吸引那么多艺术青年,在于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大学,有各种各样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唔,深圳只有一个博物馆,进去还要收20元门票,就这个小博物馆,我去了大概三次,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去),还有数不尽的话剧院、电影院和戏院,如果你想探索老北京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茶馆等着你。
在北京,只要你有精力有时间,又有那么点文艺,你花一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逛完那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比如同样是艺术工厂,深圳的OCT艺术中心你花两三个小时就能看个遍,而北京的798艺术工厂你一天也逛不完,这就是差别。
深圳人实在没什么好玩的了,所以户外运动就非常火热,青山绿水也的确是业余休闲的好选择,可如果你想去看个话剧啊参加个什么影展画展之类的啊,得等很久才能有一个麻麻嘚的,并且门票还很贵,哪像北京,随时都有很多免费的画展……唔……
最后来说说城市标签。
北京是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地方。你且不管人们对你的是真情还是假意,总之她们见到你总是笑眯眯的,很友善的样子,并且真不拿你当外人。她们会在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特别无所遮拦地问你:“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甚至还会有人直接地问你:“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工资啊?”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问候就像是问你“吃饭了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一样。
唔,在深圳,任谁也不会这么问你的,甚至你和一个人认识快两三年了,你大概也不知道他到底结婚没有,或许你认识一个人十年了,你也不一定知道他月收入是多少。
刚到北京的时候我会被这样的问话弄得很不舒服,感到自己被侵犯了。但时间久了,发现其实这里的人就这样儿,她们不拿你当外人。比如某次我在超市买菜,在收银台排队的时候看到旁边放了一小包副食品,就无聊地拿起来看了一眼。结果旁边一个大妈就热情地为我介绍起那包食物,说它多么地好吃,多么地有营养,她打算买回家炖汤用的,还建议我下次也买来试试,说口感特别好什么的。
唔,我当时就被她的热情给打动了,我可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一个不认识的街坊如此不拿我当外人地跟我讲这些家常的话。之后我也学着和同一个小区的大爷大妈迎面走过来了就笑一笑,似乎这里的人们都那么友善,她们巴不得你和她们说两句什么话,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只要从他身边走过,你就是他们的熟人了。
扯得有些远了。其实我是想说,在北京,你会很容易就和身边的人熟悉起来,人和人之间的戒备心理几乎就不存在,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很难走得很近,我想,大概是这里太礼仪之邦了吧。再就是,其实北京人很复杂,他们永远是外面一个形象,屋里是另一个形象的。并且这或许并不是他们故意的,我愿意相信他们都是下意识地这么做的。
北京人最让人不舒服的一点,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外人想要进入他们的圈子是非常难的。
虽然他们对陌生人会很友善,很热情,但一旦回到生活里,你和他们熟络起来了,你会发现他对你很热情,很多话说,你很容易和他熟悉起来,可是你想成为他的朋友,那是很难很难的,他们绝难向一个人敞开心扉。
深圳的人和人之间虽然有很严重的戒备心理,比如你在一个小区住了五六年,大概你家对门住的到底是谁你肯定不知道,你们即便互相认识,大概也从不打招呼。可是你在那里却非常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因为那里的人简单,简单到纯粹的地步。比如他们如果要跟你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不谈感情,就明着告诉你说这单生意我需要多少多少回扣,你得给我。然后生意没有做成,他就直接把你之前送的礼全部退还给你,一分都不多要你的。再比如大家基本不太为别人穿小鞋儿,使绊子,因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做了没意思,再就是工作太忙,走路太快,根本没时间去琢磨穿小鞋儿的策略。
但是北京呢?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人们也是很热衷的,大概是生活节奏慢的原因,人们觉得给别人使个绊子啊,穿个小鞋儿啊,特别有意思,更加有趣的是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也分帮派,哈哈!这个是最有意思的一点。
所以说北京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有阳光的面,有黑暗的面,有冰冷的时候,也有热乎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有各种各样的言谈社论,它是丰富的,稳定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而深圳只是一个小社会,确切说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已,那里充满朝气,是年轻的,有创造性的,鼓励标新立异的。
嗯,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北京的餐馆永远是人声鼎沸(其实不见得很多食客),因为这里的人说话嗓门儿那叫一个大啊,老天爷啊,三个人的声音就能把房顶给震飞了。但深圳呢?虽然也很热闹,但人们都是窃窃私语,不会有人傻到和对面的人说的话让整个餐馆的人都听到的。
我认为公共场合的秩序体现了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相信深圳人如果出国了,一般不太会给国际友人留下“中国人素质。。。”的印象,但北京人就难说了。嘿嘿。
最后说说两地的商业环境,深圳要非常胜(不是略胜)北京,呵呵。
不久前一个深圳的朋友来北京考察商业项目,吃饭的时候有些惶恐地跟我说:“我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害怕会被人打”。
我很理解她的感觉。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在一个中档餐厅吃饭。邻桌的一个食客叫服务员过去,说:“我这个杯子是坏的,你给我换一个吧”。
服务员慢吞吞地过去看看,回答说:“我们这儿都这样,您将就用吧”
那个人很明显是个南方人,他有些不懂规矩地大声说:“怎么说话呢,叫你们经理过来”。
一会儿就有个貌似经理的三十多岁的男人同样慢吞吞地走过来,拿起杯子看了看,说:“我们的杯子都这样,您呐,爱用不用”
那个食客当场气结。
我们桌上的菜上得太慢,本想催一下的,看了这场景,索性耐心等着吧。哈!
再就是我上周在麦当劳吃饭,点餐的时候由于我们同行的人太多,我一时间算不清楚到底需要点几份餐,结果麦当劳的女服务员直翻白眼儿,这要是在深圳,我肯定立刻投诉她,但现在是在北京,北京这个地方,“投诉”这个词是外星文,他们基本听不懂的。
如果按十分制,北京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只能得2分,而深圳可以得10分的。我的我的朋友们一致认为,深圳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是全国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