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受、身体、与自己在一起

标签:
情绪感受悲伤愤怒愉悦幸福杂谈 |
分类: 生活感悟 |
情绪和感受
就情绪和感受而言,我们的身体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有能引发愉悦感的情绪,如快乐、幸福、欣喜等,也有引发痛苦感的情绪,如悲伤、内疚、愤怒等。
自我们出生开始,这些情绪就如影随形地跟随我们。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只要我们的生命存在一天,情绪和感受就一刻不停地停留在我们身体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情绪和感受能帮我们区分我们的需求,帮我们深刻地体验生命的存在,同时情绪和感受也是我们做一切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比如孩童因为好奇而去触摸火,但他会被火灼伤因而感到疼痛,为了避免疼痛和受伤,他会时刻注意不要再去触摸火以免再感受疼痛。再比如你和一个人在一起感受到愉悦,为了进一步获取或延长这份愉悦感,你就争取一切机会而与他在一起。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就情绪和感受而言,我们的身体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当我们还在母体里孕育的时候,这个容器就开始存在,并且它也有自己的尺度,这个尺度可能在不同人那里有不同的量化,但它一定有个尺度。
我们需要定期地去检查这个容器,看看它的里面都装了些什么样的情绪,与它相处,与它对话。
因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这些人和事总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当我们快乐,就会装一颗快乐的种子进去这个容器,当我们悲伤,也会装一颗悲伤的种子进去,而当我们愤怒呢?同样会装一颗愤怒的种子进去。
这些动作从来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甚至很多时候都来不及区分那情绪和感受究竟是什么性质。当我们愿意定期整理这个情绪和感受的容器,才能够有机会真实地面对自己,进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愉悦和畅快。
阻滞的情绪和感受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把情绪和感受定义为严重对立的两大类:好的和坏的,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如果这样定义情绪和感受的话,当一股我们“不喜欢”的情绪产生,比如愤怒,比如内疚,比如自卑,我们可能会因为“不喜欢”而下意识地压制或者逃避它的存在,不去面对和处理它,任它在体内停留和淤积。然而我们的身体容器却不是无限大的,如果把愤怒的情绪比作小球,每压抑愤怒一次,就会产生一个愤怒小球,然后它不知不觉地溜进我们的身体容器里。而如果我们一直没有学会和它相处,那么这个身体容器很可能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装得满满的了。
此时问题便产生了:如果又有新的愤怒情绪产生,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用外力强劲地压制自己的身体容器,把愤怒的小球压得扁扁的,好让那涨满的身体容器再腾出一点新的空隙,来容纳新的愤怒小球。这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惊人的毅力,因为这是一个与自我做斗争的过程。
然而这样压制一次,两次,三次,到了第四次的时候,所有的愤怒小球都被压得扁扁的,哪怕用气夯般的力量也不能再压制出新的空间了。并且小球与小球之间再也没有空隙,它们互相挤压便形成一股弹力,使得整个身体容器都处于紧张的张力之中。
可这时候仍然不断有愤怒小球产生,会怎么样呢?
很可能的一个情况就是,一点点负向能量的情绪就能引爆身体容器的火线,使得被挤压得聚满能量的愤怒小球瞬间迸发,展现让你意想不到的可怕威力。此时连你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就发生了。
你感到愤怒,仅仅是因为在公车上被人不小心踩了下脚,那一刻你暴怒得像发了疯的牛一般,几乎失去理智地朝那个无辜的人狂喊不止;
你感到愤怒,仅仅是因为路人对你一句误解性的抱怨,你的头发瞬间直竖,嘴唇因为愤怒而颤抖不已,如果不是着急办事,你简直想要扑上去跟那人撕扯一番;
你感到愤怒,仅仅是因为你的爱人在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懒洋洋,你原本平和的语调忽然变得尖利无比,你嚎叫着跳到地板上,边愤怒地挥舞胳膊,边厉声指责他的怠慢他的懒惰他的傲慢
……
但这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愤怒情绪的起源根本不是因为正在发生的这件事,而是因为那些被挤压得太久太多的愤怒小球,它们淤积在你的身体容器里互相挤压,久而久之产生了一股极大的能量,只要一点点的火苗就能激发出深具破坏性的威力。
流动的情绪和感受
在生命的进程中,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情绪和感受是在不停流动,也需要流动的。
快乐的情绪从燃起到结束,最长也不过一周的时间,而最短可能只有几秒钟;
而悲伤的情绪呢?哪怕是抑郁症者的悲伤都不是一天24小时时刻驻留的,他总是会在黄昏来临的时候发现抑郁的情绪变得很淡很淡,望着夕阳斜下他也能感受生命的美好。
情绪和感受其实是个好东西——如果它利用得好的话。
每当一股情绪从身体里升起,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或逃避它,而是看着它,抚慰它,体会它,耐心地等待它离去的那一刻。
其实我们需要感谢我们有情绪和感受。因为正是情绪和感受让我们得以与自己的身体产生联结,进而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要,可以去满足自己,仍然是情绪和感受让我们有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产生无穷的内在动力让我们去享受各种美好的感情,也正是这股动力让我们去追求事业,体验幸福及自我实现。
但是这份情绪和感受并不总是这么美好,它会有高潮和低谷,会有快乐和沮丧,而这却恰好是它的可爱之处,因为正是它这样的特点,让我们因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去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而创造丰盛的人生。所以让我们全心接纳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并且不对它做任何的评判和界定,因为它是极其中立的,不会言语的,它只是陪伴我们,为我们指引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古人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然万物都是这样来来去去,遵循着他的自然规律。
我们的情绪和感受也是如此。它会来,也会去,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望着它的自然来去,不加任何的分析和批判,也不要有什么恐惧和逃离的想法,这就好像你越害怕紧张就越容易说不出来话一样,如果我们能坦然地接纳属于自己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喜欢和不喜欢,我们就能更平静地接纳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包括伤害和不公。
与自己在一起
在一些心灵成长类的课上,每当导师要做冥想练习之前,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跟你自己在一起”。
是啊,我们要多点跟自己在一起。静下心来体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真诚地叩问自己真正的需要,追随自己的内心而非外界的期望能让我们更幸福,也是一种更加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与自己在一起,方式有很多,安静的方式如冥想、阅读、发呆、独自听音乐等,动态的方式如园艺、收拾房间、运动、与亲密的人聊天等,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每天有半个小时与自己在一起,是贴近内心达到身心一致的途径之一。
而心理咨询的过程,正是与自己在一起的过程。
过程中我们体味自己的感受,厘清自己的思绪,在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和那幼年的自己对话,去和那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声音对话,去接纳,去理解,去感恩,冲破那无意间束缚了自己很多年的局限性信念,打开那在潜意识里被隔开的心房,正视自己,正视生活,感受那流动着的爱,拿回自己的力量,得到掌控自己生活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