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形
(2009-09-06 14:26:47)
标签:
心理完型人本主义梦 |
分类: 专业文章 |
各种心理学门派特别多,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
让我不能完全认同的,却是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流派(当然很大一部分还是很好的)。因为我不认同把人作为机器和物品来分析和整治,而忽略了这种灵长类动物所独有的情感性及思维逻辑性。
昨晚看了个记录片,说如果经过训练,大猩猩其实是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的,并且能够用符号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情。比如研究人员教会大猩猩识别水和鸟,之后再指着鸭子问它:“这是什么?”大猩猩就能够分别拿出代表水和代表鸟的符号过来交给你。或者跟他说:“请把某某物品放到某个地方去”,它也能够照办,并且很得意。
值得说明的是:工作人员跟它对话的时候,是用不透明的袋子蒙着头的,所以它不可能根据表情和口型来判断人们说了什么。
还有,如果研究人员逼迫大猩猩必须做某件工作的时候(如果它不做,就得不到充足的水和食物),它没办法也会去做。但是只要它以为人类不在现场,它就懂得适时偷懒,自己东张西望地玩乐。可只要听到脚步声,它就立刻坐在工作台那里做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
还有,一只小猩猩能够屡次通过解开笼子的锁链,成功越狱去自己受伤了的母亲身边,抚慰母亲的伤口,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我们的近亲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尚且有情感,更何况是我们人类?
所以我向来比较认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流派。而从人本主义分支出来的比如格式塔(也有叫完形的),又是我接触较早的流派,因此就比较喜欢。
下面的内容,枯燥部分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关于完形疗法的原文解释,白话部分是我的理解和分析。呵呵。
我的举例:
比如说关于梦这件事情。很多人都会说:“我昨晚梦见失火了,是什么意思?”或者“我梦见死人了,是什么意思?”每当这时候,我都想说:“亲爱的,除了你,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一千个人梦见失火,很可能有一千种意思。
因为我们的梦境是基于我们的生活——环境里的人、事、物,还包括你的个性,你的经历,甚至是你的体质来发生的。所以梦见火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火”这一个单一的元素上,而应该结合你的整个生活来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才能够很好地解释你的梦。
2.人性观格式塔疗法的人性观主要以存在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立即体验而产生。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重新拥有个人曾经否定的部分,以及整合的过程需要逐步渐进,直到当事人坚强得足以继续自己的成长为止。格式塔疗法基本上假设个人能有效地处理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完全察觉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格式塔疗法强调接纳真实的原有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断、曲解所操纵,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觉的为基础表现自我。此外,皮尔斯提出个体的人格分成两部分:胜利者(topdog)和失败者(underdog),前者很正义,很具权威也很完美,以“应该”“必须”等观念来对个体作操纵与摆布,类似心理分析学派的超我;而后者以“我想”“我希望”等表达个体的内在愿望,类似心理分析学的本我。由于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在不断挣扎,夺取控制权,这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便对人造成一种持续不断的折磨。因此,格式塔治疗法即是要协助当事人,自觉这两个不协调部份的存在,寻求解决方法,将内在分裂情况改善,以求达到身心统整为一。
我的解释:
无论我们的身体状况是健康还是患病,首先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具有面对和解决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任何问题的能力。格式塔相信每个人都是健康的,都是愿意面对自己的。
从童年到成年,我们接受了很多的教育和观念,而这教育和观念,经常都是灌输式,而非经由我们自己感悟而来。这导致我们的很多认知都是“应该”“不应该”“按道理来说”,而没有关于“自己如何想,自己如何决定,自己内心的意愿是如何”的自我观念。
而很多时候这种冲突导致我们内外的不一致和不协调,最终引发疾病或困扰。
而格式塔的理论,正是协助我们协调内在和外在冲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达到身心灵的统一。
3.自我觉察自我觉察是格式塔疗法的核心。格式塔疗法认为个体有自我调整的功能,个体若能充份觉察,必然改变;也就是,觉察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果。觉察是指去发现某些事情,让个体接触到或感觉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感觉到自己的思考、动作、身体姿势等。在觉察的过程中,个体与环境做良好的接触,以经验内在的冲突,统整其人格的分歧与对立,借著觉察,个体发现真实的自我,从新整合自己。觉察是一种提供选择的工具,它也意味著改变的可能性。因为觉察,个体知道可以不这样做,个体知道可以改变,也知道可以不改变。个体觉察的愈多,可做的选择也愈多,当选择以后,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当然,前提是个体必须先觉察到,才可以做选择,也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说,觉察是改变的开始。觉察不同于内省。因为内省是有目的性及评价性的,而觉察只是去观察、注意而不评价。觉察应包括三个范畴:
对自我的觉察;
对环境的觉察
对自我与环境互动间的觉察。
我的解释:
大部分人都习惯说一句话:“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似乎都觉得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其实问题大了。
“觉得”一词其实是谈论感觉的用词,但后面说出来的话,却是判断,而非感觉。
感觉属情绪感受,判断属逻辑思维。
感觉是自己独有的,逻辑思维很可能是外界环境强加给我们的。
所谓自我觉察,就是能够跳出自己的小我,从更高的地方俯视自己。俯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受,然后观察自己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进而做出选择。
通过自我觉察,我们可以不被自己的小我左右,反而能够驾驭小我。
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自我觉察的能力,那就无异于跟着启明灯生活,没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没有什么难题不能面对。尤其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的能力完善自身,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相处。从而达到内心世界的稳定与和谐。
4.此时此刻依皮尔斯之见,除了此时此刻,没有东西是存在的。因为往者已矣,来者则尚未来临,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格式塔疗法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此时此刻,强调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留恋过去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为了有效帮助当事人接触现在,格式塔治疗者常会以现在式的问句问什么(what)和如何(how)的问题,而很少问为什么(why)的问题。因为格式塔疗法认为问为什么只会引导当事人去编造合理化的解释及自我欺骗,将导致当事人不停地、顽固地去思索过去,而使他们脱离了此时此刻的体验。然而,格式塔疗法并非不重视过去,事实上,格式塔疗法认为,当过去与一个人现在的重要课题有关时,过去就是重要的。当当事人谈及他们的过去时,治疗者将要求他们借著重演过去将想象带到此地,不要只是谈论那些情感,而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再次体验过去所经验过的情感,通过想象的历程,再度体验当初受到的伤害,进而释放该伤害。
我的解释:
此时此刻,通俗来说其实与盛行一时的“活在当下”有异曲同工之处。
格式塔不关注你过去曾经历过什么,也不关注你未来又打算如何,它只关注你现在的感受,此时此刻,你的感受,你的身体的感受,你的情绪的感受,尤其是前者。
事实上有很多人是不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感受的,比如说我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的过去造成了你现在的处境,那么格式塔就会认为有必要处理过去的事件,那么它会要求你将过去重现。所谓重现,就是想象过去那个造成你困扰的事件此刻发生,正在发生,要求你闭上眼睛想象它如何一点点来临,然后感受你的感受,最终在专业导师的帮助下释放那个事件所带来的伤害,并从中解脱。
5.未完成事件 格式塔疗法的另一个重要焦点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它是指未被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未完成事件常会一直持续存在著,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由于过去未被认知的情感所衍生的一些非必要性的片断情绪,扰乱了以现在为中心的察觉。根据皮尔斯的观察,悔恨是未完成事件中最常见、最恶劣的一种。依照他的看法,当人们悔恨时就把自己给困住了,既不愿让悔恨就此算了,也不能做坦诚的沟通,除非把悔恨发泄出来。因此,皮尔斯主张把悔恨表露出来是必须的,未表露出来的悔恨经常会转变成罪恶感。换句话说:无论何时,当你有罪恶感时,就去找出悔恨的原因,并把它表达出来,简化原来纷乱的要求,则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我的解释:
所谓未完成事件,其实不是单纯的某一件事情,而是某一种关系或状态,这种关系和状态给我们带来了困扰或伤害,但当时(过去困扰和伤害正在发生的当时)没有能够得到释放,这种伤害和困扰最终深深地沉淀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进而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在未来有可能继续影响。
这种“深深沉淀”就好比有一种痛苦的情绪(或者愤怒或者嫉恨)进入到了我们的身体里,但因为没有能够释放,因而一直停留在那里,没有离开过。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处理这个未完成事件,进而释放因未完成事件而带来的负面情绪,最后使面临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
6.形与景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是通过“形”与“景”的原则,了解其所处的的环境。形成完形就是形成背景与形的意思,无法形成完形,即形(兴趣的焦点)与背景(忽视的部份)无法确定的人。固执的人就是一旦形成形与背景,再也无法看出其它形与背景的人。弗洛伊德所说的情结(complex),即皮尔斯所指病理的完形。亦即形与背景固定而无法看到其它部份。人的成长,主要是在达成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满足一些动机及需求。需求的出现,成为整个人环境的焦点,这个焦点就是皮尔斯所说的形象。相对的,个人环境即为背景。一旦需求满足,形象便退回背景,而新的需求出现时,另一个形象又产生。有了这样的概念,就可以了解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困难本身就是形象,如果我们只注意困难,而忽略了周围的个人和环境的资源,很可能我们会理不清这个困难所隐含的意义,也很可能因此而身陷其中,夹杂不清,始终找不出解决之道。所以皮尔斯建议,凡事应从较宽广的角度去知觉、去思考,问题的意义才能明白,需求才会获得满足。而人的一生成长不外是形成外形之后又破坏它,破坏之后又形成它的不断形成完形的过程。其中有些完形深深印在脑海里,无法忘记,就很难形成新的完形。此即精神分析所说的情结,格式塔治疗法则称为未完成的事件,亦即一个人形成“未完成的完形”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