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做 GRE
教学教研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每逢课间,总有同学过来问这样的问题,“老师,到哪儿能找更多的 GRE 题做啊?”“老师,我把 X
资料上的题都做完了,您觉得 B 资料上的题能做吗?”“老师,我应该把题目做多少遍才够啊?”
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忍不住摇头苦笑。后来我在结班的时候就会语重心长地跟同学们讲一番话,告诉他们“刷题”是没用的,并在讲义上附一段介绍,告诉他们一道题要“看”多少遍、做到什么程度才够。也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后来记得,又有多少同学后来照做。我想,是时候该写篇文章谈谈这件事了。以后再有同学问“刷题”的问题,请先读此文。没读过再问,我就先不回答了。
所谓“刷题”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找尽可能多的题来做,也就是搜集很多本复习材料,把上面的题全都做一遍。第二层是多做几遍题,也就是抱着这些复习材料,把自己已经做过一遍的题再搞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自己去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呢?有的同学会说,这是因为我刷的题不够多,我刷的遍数不够。如果考试成绩理想呢?他们会这样介绍经验,“我把
XXX 题目刷了 XX 遍”,意思就是,因为我刷了题,所以我考得不错。
对此我只想说一个词,“Airball“(也就是篮球比赛里的“三不沾”)。
大家要考的 GRE revised General Test(下文中简称
GRE),本质上是一个学业能力测验,考的是大家有没有资质和能力去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和智力测验有点像。能力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量化我们的能力水平,就像用数值描述游戏主人公的属性一样,比如体能
8,耐力 6,智力 7,等等。GRE 考试中有三个分数,Verbal Reasoning,Quantitative
Reasoning,Analytical
Writing,分别用来衡量我们的三项“属性”,也就是三种不同的能力。
如何检测并量化我们的能力呢?你知道,人的能力是用来解决相应问题的,或者说,如果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说明我们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所以能力测验本质上就是问题解决。出题人给我们一系列的问题,并假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种特定的能力。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得到相应的分数,这些分数就是我们的“能力值”。也就是说,分数高、成绩好,其实是我们具备能力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推论:想要提升分数,就应当考虑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我预先知道考什么题并且能预先把这些题和答案都背下来,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数吗?这正是各路“点题班”的目的。我个人很讨厌任何形式的点题班,就像我不认可以分数为目的一样。在我看来,点题班要做的事和宣传的思路是这样的:
1. 列出若干可能在下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题,即所谓”预测范围“。
2. 在下次考试后,查看预测范围中的题有多少出现在了实际的考试题中。
3.
如果预测范围中的题出现在考试题中,就称之为”命中“,并拿去宣传。
所以当一个点题班宣称”精确命中 3
道大题“时,请不要高兴过早,因为他们通常不会说自己用了多大的”预测范围“。如果点题班的老师给了你 100 道题的预测范围,考试中有 3
道“命中”,对你来说是意义不大的。因为你不知道具体是哪三道题,所以为了享受这种“命中”带来的好处,你不得不将这 100
道题都做一遍。我打了一百发子弹,命中了三发,然后说自己“预测精准”,是不是有点可笑呢?对了,就是这样。
如果你相信 ETS
是一个不会轻易被这种点题干死的机构(如果是,早就被某东方收购了),并且认可我上面的推论,那么复习备考 GRE
的过程就可以简化为一件事:切实训练 GRE 考试要求的能力。
以 GRE 考试中的 Verbal Reasoning 部分的 Text
Completion(即填空题)为例。为了做对一道填空题,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1. 读懂题干句子的大意
2. 清楚题干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 知道空格里要填的内容是什么词性、承担什么句子成分
4. 分析出空格里要填的内容和哪些已知内容形成语义上的对应
5. 推断出空格里要填的词的大意
6. 根据推断,在选项中找出对应的答案
为了做到这六件事,我们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在这里,必要的知识也被看做是能力的一部分):
1. 词汇量
2. 语法知识
3. 逻辑关系的识别
4. 基本的推理判断能力
5. 语义理解的能力
6. 必要的常识(甚至背景知识)
既然如此,你觉得”刷题”能不能锻炼这些能力呢?如果能,锻炼了哪些能力呢?或者说,很多同学都刷题,有些刷题的同学考试分数很高,有些同学考试分数不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前面谈到了,GRE
是能力测验,能力测验的形式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检验能力的手段。所以“做题”本身只能检验你的能力,而很难锻炼你的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不断地做题、一遍又一遍地做题……那么无论做多少题,都只能不断地检验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做对题。一部分刷题的同学就是这样,做完一本题,发现自己该对的题对了,该错的题错了,再做下一本题仍然如故。这就是我说的
Airball。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做题”提高能力呢?要点在于做题之后的反思。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对,知道自己为什么错”。在做完一道题或者一组题目之后,要及时回顾自己做完的题,至少明确以下问题:
1. 我是否做对了这道题?
2. 如果我做对了这道题,是蒙对的吗?
>如果是蒙对的,也按做错来处理。
>如果是真的因为能力足够而做对,可以略过以下步骤。
3. 我做错了这道题,错在哪些步骤?
4. 这些步骤发生了错误,体现出我哪些能力的欠缺?
5.
如何弥补这种欠缺?(如查词典、查语法书、重新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
6. 之前做过的题目,有哪些和这道题套路相似?我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
7. 今后遇到类似的题,我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再犯这种错误?
8. 假定面前现在坐着一个学生,我应该如何给 TA
讲清楚这个题的解题思路?
还有一些问题,推荐愿意求甚解的同学进一步探究:
1. 这道题的题干和选项里,有哪些单词是我没记清楚或者不太有把握的?
2.
对于某一个特定的词,我是否能想到以前背过的某一个同义/近义/反义词?
3. 一个特定的词/短语/句式我以前是否在其他场合见过?
4. 我能如何运用它表达我自己的思想?
5. 这道题谈到的人物、事物和概念,以及涉及的背景知识我是否熟悉?
因为是能力测验,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看错了”或者“粗心大意”这样的回答一笔带过,务必要反复思考、明确上述问题。如此一来,做一道题的时间会成倍增加,使得你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刷题”的数量减少。但唯有如此,才能确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提升之后,也就不需要再做那么多题了。
事实上,我们也没那么多题目可以做。TOEFL 考试有三十多套
TPO,全都“刷”上一遍就要好几个月,足以“填满”所有的复习时间。抱着同样的思路去“刷” GRE
题目的同学,经常没过多久就发现题已经做完,尤其是填空题。于是有的同学会抱怨“题不够做”,找一些其他的、非官方的题目继续“刷”。但非官方题目的命题思路很难保证和
ETS
一致,所以不加批判地刷这些题,不但用处有限,还可能造成误导。与其花两个小时做数十道质量参差不齐的非官方题,还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切实地想明白几道官方的真题。
可能还有同学会认为,“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忍不住要去做题……”。在这种情况下,“刷题”其实是应对焦虑和不安的手段。停下来仔细思考就可能找不到头绪,找不到头绪就会焦急,就会想找点事情做,该做什么呢,只好做题……其实和人没事做就会想吃点零食是一样的道理。对那些不习惯这种做题方式的同学来说,这种感觉可能尤为强烈。如果“刷题”仅仅是为了让你有安全感,你需要的也许不是继续做题,而是静静心,或者心理辅导。
最后是本文的三点总结。第一,GRE
是能力测验,高分是结果而不是目的。第二,提高分数的正道是锻炼能力。第三,机械地刷题是不够的,要适度地做题并分析、思考,才能实现能力训练的目的。这些道理,请各位务必深思并实践之。
后一篇:看美剧学英语?不能漏掉的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