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指南】山塘街的人生百味

(2014-08-22 20:56:11)
标签:

美食

山塘街

生煎包

苏州

味道

分类: 旅游指南

 

【旅游指南】山塘街的人生百味

  


    从阊门苏僧桥到虎丘望山桥,是白居易开筑的七里山塘街,这一年是在十二个世纪之前。九百多年之后,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写下:“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的山塘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水陆交错且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形容得最是精妙:“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坐着手摇船驶向白墙黑瓦间的缕缕炊烟,踏着青石板穿过老街小巷里的美食铺子,我们知道,这是山塘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亦或是家的味道。

  “倷到落里搭?到山塘街去!”、“该个好吃啊?真格好吃!”糯糯的吴语声声入耳,正说明山塘街苏州美食的诱人。苏州小吃与上海、南京、长沙小吃,并称四大汉族传统小吃。“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糯米粢饭有夹心,各色浇头自己挑。锅贴水饺香喷喷,桂花藕彩海棠糕。”富饶的一方水土为百姓带来鱼鲜虾蟹、粳糯稻米等丰富食材,也孕育了自然、鲜活、淳厚的饮食文化。

  生煎泡馄饨汤 草根的幸福

  点上半客生煎包(4个)和一碗小馄饨,全新一天可以从旧式早餐开始。生煎包皮薄汁多,先咬一个小口,把鲜咸汤汁吸出,既开了胃,又能避免汤汁飞溅。生煎包如掌心般大小,底黄松脆,口感爽快。馅鲜肉香则是另一特点。体大实在的生煎,应配上轻薄的小馄饨。青花瓷汤碗中,盛着十数个皮薄如纱、白中透红的小馄饨,甚是可爱。久熬而成的骨头高汤,缓缓浇在小馄饨上,成为了点睛之笔。吃完小馄饨,用剩下的高汤泡泡生煎包,两种鲜味通过汤汁的流动相互渗透、融合,齿颊留香。

  草根的幸福源于用心品味,也来自精心的制作。生煎出自后堂的五位女性白案。她们平均年龄46岁,每天从早七点工作到晚七点。猪肉馅里加入盐、生抽、白糖、料酒、葱姜末和两勺清水,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每个20克的剂子,擀成中间厚四边薄的面皮,加入肉馅捏褶封口。把生煎包排列在平底锅里,加一大勺油烧热,盖锅盖小火煎制几分钟,等到锅内发出“滋滋”响声时,撒上葱花和芝麻,关火焖2分钟,生煎包即可出锅。

  老店里的菜点 古老又新鲜

  姑苏城西的太湖里,莼菜正茂盛生长,银鱼在莼菜间穿梭。30公里之外的山塘街上,百年老店松鹤楼里,一道莼菜银鱼羹被端上餐桌。宋代的苏轼品味了这道菜后,乘兴写下“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春羹”的诗句。这道38元一例的时令美味,为松鹤楼内的食客推崇,尝来新鲜爽口、清淡怡人。副总经理陈文婷对笔者说:“苏帮菜在外人看来浓油赤酱、口味偏甜,其实不然。除了松鼠桂鱼、秘制扣金蹄等菜肴,大多数还是像莼菜银鱼羹、清溜河虾仁这般清淡。”

  百年的烹饪技艺和味觉传统因新鲜的食材而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早上六点起,山塘很多市民来到菜市。在菜市的中段,有一家老字号糕点店,叫做万福兴。短短时间之内,店里的十来种糕点一售而空。在盛夏时节,最先卖完的一般是薄荷夹糕。苏式糕点时令性强,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产销规律。新鲜的薄荷清心怡神、发汗解热,薄荷夹糕碧绿如玉,夹着洁白的瓜子仁,闻上一闻,清香拂面而来。再咬上一口,只觉糯糯有味、口齿留香。史料记载,苏式糕点萌芽于春秋。吴王阖闾宴请伍子胥和孙武之时,席间可摆了一盘糕点呢?

  老屋里的菜肴 家常的味道

  坐着手摇船驶向白墙黑瓦间的缕缕炊烟,踏着青石板穿过老街小巷里的美食铺子,我们知道,这是山塘的味道,亦或是家的味道。

  周末,古稀之年的老高和老伴早起忙活。今天,自己的两个儿子会带着媳妇和孙辈回家。老高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酸菜面鱼、毛豆笋丝、清溜虾仁、姑苏卤鸭等家常好菜。“外面的餐馆好吃也不贵,但孩子们还是要在家里吃我烧的菜。”

  清晨,山塘街里的一个大院热闹了起来。九户人家烧锅做早饭,或是买一些蟹壳黄烧饼、赤豆小圆子、双馅团子等作为早点。院子虽然狭小,却让邻居们更加相亲相近。一起分享美食、洗衣聊天,真诚而简单。年过半百的李春华烧了一锅最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孙女张子悦今天发烧了,胃口不佳,只想吃面。面条是在街上买来的,机器制作,口感一般,和老家的劲道、香甜的手擀面相去甚远。十几年前,李春华和丈夫把几亩田地承包出去,从安徽阜阳来到苏州,工厂里的工资更高,也更加忙碌,李春华感叹没时间手工制面了,更没有新鲜的小麦和玉米粉。但庆幸的是,家的温情还在,邻居家的童童也吃到了李奶奶的西红柿鸡蛋面。飘扬在大院里的香啊,是睦邻,也是家常。

  外乡人的手艺 五味的调和

  早点铺上,来自中国馒头之乡的侯松林夫妇迎来了山塘街附近的居民。玉米馒头、咸菜香干包、葱油花卷这些安徽怀宁的名点,融入苏式面点和糕点,带来了一些别样的风味。和面、定型、醒发、蒸制,侯松林做出的馒头又弹又香。他在后堂制作,妻子则在门口售卖。默契的馒头和包子相伴走过十几年风雨,凭借精湛的祖传手艺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夫妻两口受到了街坊们的好评。一道小吃在新的土地上生长,首先要满足当地百姓的口味需求。侯松林夫妇在配方里加了一些糖,糖的甜、盐的咸、油的淳、面的香、葱的鲜,这五种风味,在一个个葱油花卷中相互碰撞,共同释放。

  新民桥下,来自安徽绩溪的小陈早已摆好平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等蘑菇,丰富的蛋白质为人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自山东临沂的王大顺拉来了丝瓜、豆角等蔬菜,多元的维生素促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来自河南开封的老张剥好了糯玉米、甜玉米和紫玉米,充足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强了人体的免疫能力。他们午夜前往大型批发市场进菜,凌晨三、四点到达新民桥下,先迎来小商贩,再等待山塘街居民的到来。在山塘街菜市里,卖菜的大多是外乡人,凭借着吃苦精神在苏州城获得了一席之地。他们也学会了一些苏州话,同老苏州们交流也更加方便。

  今天,作为食客的我们有权远离土地,享用丰富美食的同时,应该尊重并感激这些耕种、运送、销售食材和烹调美味的人们。

  江南的水土对苏州人的无私给予,形成了苏州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爱。太湖每年封湖休渔的时间长达七个月,从一月初到八月底,太湖所有渔船进港、捕捞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作业一律停止。这段时间里水产需求靠速冻水产和人工养殖来满足。“太湖三白”和“太湖八仙”产量近年来增长了不少。如同《舌尖Ⅰ》所说:“厨房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说穿了,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苏州人的菜单中,从没有粗糙二字。店里、家里的大厨们精益求精,竭尽所能,让食材出彩,让客人、家人满意。那一份份分量不多的菜肴和糕点,凝结着苏州人的精致和耐心。在奔波忙碌的日子里,慢下性子品尝一道苏式美食,是对厨师们的尊敬和回馈。

  作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的美食浓缩了苏州千年的味道。这里既是各地食材的集散地,也是餐馆小店林立的美食区。在这里,人们自觉地过着油盐酱醋的恬淡生活,享受地烹饪着代代相承的家常美食,同样精细地面对着日食三餐之外的生活琐事。一条老街一条小巷,不知藏着多少趣味横生的故事和未被发现的真情。踏着青石板穿过老街小巷,我们品尝的是苏式美味,感悟的是人生百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