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
开普敦,建于1652年,背山面海,迤逦展开,西郊濒临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居两洋之会。这里是南非的发祥地,又称“母亲之城”。为南非第二大城市,南非的立法首都,西开普省会,开普敦都会城区的组成部分。有人口350万,陆地面积2499平方公里。二次大战以来,在特布尔湾(桌湾)拦海拓地,为福肖尔区,已造田360英亩,并在此建立新的城区,主要为填海造田。
首次在开普敦出现亚洲人,始于1654年。这些移民是被荷兰巴达维亚最高法院(Dutch
Batavian High Court)放逐到非洲的。这些亚洲人组成了开普有色人种(Cape
Coloured)族群的雏型。
开普半岛地图
开普敦,是欧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这座南非白人心中的“母亲之城”三百余年来数度易主,历经荷、英、德、法等欧洲诸国的统治及殖民,虽然地处非洲,但却充满多元欧洲殖民地文化色彩。开普敦集欧洲和非洲人文、自然景观特色于一身,开普敦因此名列世界最美丽的都市之一,也是南非最受欢迎的观光都市。
题图:从桌山(特布尔山)上俯瞰开普敦市
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的创始人塞西尔·罗德斯的塑像
开普敦市中心议会大厦
回到市内,我们来到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的街心公园(即东印度公司广场)。首先见到塞西尔·罗德斯的塑像。据了解,塞西尔·罗德斯是英裔南非商人,矿业大亨与政治家,他是1888年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的创始人。

原东印度公司的办公地点,已经成为学校
现在 De
Beers 公司的毛坯钻石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40%,过去曾经达到过全球销售额的90%。有欧洲历史学家称塞西尔·罗德斯为“不可或缺的南非与大英帝国历史参与者,其地位如同乔治·华盛顿或亚伯拉罕·林肯之于美国历史……19世纪末的南非历史,大部分都由塞西尔·罗兹书写。”塞西尔·罗德斯雕像一侧,原来东印度公司的办公地点,已经在这里办了学校。
在东印度公司广场留影,背景为“上帝的餐桌”桌山
摄于
4月19日
桌山(特布尔山),是开普敦的地标。为葡萄牙航海家安东尼奥·达·沙丹那(Antonio
da Saldanha)所命名,意谓“海角之桌”(Taboa da
caba)。登桌山,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否则遇上雾天、下雨,就不能看到美丽的开普敦全景。4月20日,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我们如愿以偿,看到开普敦傍山依海的最美画面。
小朋友在桌山之巅
崔一良 摄影(4月20日)

含情脉脉的特布尔山(桌山),开普敦的地标
远眺桌山
崔一良 摄于开普敦东印度公司广场

上帝的餐桌,桌面不怎么平?

高瞻远瞩

登上桌山之巅,俯瞰开普敦及桌港
桌山之巅留影
远处大海中的罗本岛,曾经关了曼德拉那么多年……如今,95岁的老人终于可以搁下他对这个国家的使命,仙逝长眠了……
桌山(油画)
来自网络图
开普敦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及碼头而闻名于世,知名的地标有被誉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
从开普半岛迪亚士角老灯塔处俯瞰好望角
崔一良
摄影
处于印度洋、大西洋交界处的海边城市开普敦
开普敦的著名白沙海滩,布鲁堡(Blouberg)海滩
豪特湾的德克岛(非洲的海豹岛之一)
法尔斯湾西蒙斯敦小镇的企鹅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