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瘦西湖的碧绿,沉静在深秋落红的雨季,多情的涟漪,把五亭桥的身影轻拥怀里,仿佛垂暮的美人,那孤独了百年的白塔,也已渐渐习惯了年华的流逝。只是,我的相思,却永远停在了那湖畔师院校园的书香里......
多情的涟漪,把五亭桥的身影轻拥怀里,仿佛垂暮的美人。《扬州画舫录》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因此,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桥梁: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望江南·五亭桥》中,清代文人黄惺庵咏叹:“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
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徐园(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祠堂)、黄园(四桥烟雨,清代盐商黄氏兄弟别墅)、万花园、小金山、钓鱼台、白塔、虹桥、五亭桥、二十四桥……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
瘦西湖的碧绿,沉静在深秋落红的雨季。冶春御码头见证了历史: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至此,每次总是荡舟瘦西湖,乐而忘返……
瘦西湖之美,引来古往今来多少墨客骚人。难怪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曾经留下这样的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望江南·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曾经在此作诗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孤独了百年的白塔,已渐渐习惯了年华的流逝……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难忘那湖畔师院校园的书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