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盐都——自贡
http://www.scdms.com/serverimages/articlepic/articlepic1248665521585.JPG
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矗立着一座拥有13000多口盐井的千年盐都——自贡。自贡之所以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是因为它的井盐开采历史已有近两千年,自东汉章帝时期这个地区开凿出第一口盐井,到这里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因盐设市,几乎所有的建设历程都跟盐有关。集井盐开采、加工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自贡商人,却用他们他们创造的工业文明,推动了一个城市的诞生。
旧时盐是朝廷严格控制的,那时施行纲盐体制,所谓纲盐体制,旧时盐商经营的权利世代相传,朝廷可以通过它实现对盐流通过程和对盐政商人的改造,使盐商完全处于王朝管理体系,成为政府的盐政工具。与江淮扬州靠海盐富甲天下的盐商相比,靠自己开采井盐并进行加工和市场销售的自贡盐商却像一个自产自销的个体户,在朝廷圈定的范围内艰难地开拓市场,这种明显的差异,显示出扬州和自贡两个城市在资源和政策方面截然不同的待遇。因政策向两淮盐业的倾斜,扬州盐商富甲天下而自贡虽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并且从清代中叶以来一直是中国井盐的生产中心,但是在当时的科技条件和政策限定下,井盐经营者从凿井取卤制盐到盐的外销,可能获取丰厚利润也潜伏着血本无归的危机,投资风险远高于扬州盐商。
当时的扬州,是凭借官方颁发的“引岸”,也就是专营执照把海盐源源不断地销往垄断的区域,赚取着丰厚的利润,自贡盐商却从一开始就受到资源和盐业专营体制的双重约束。客观的讲,自贡盐商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气都远逊于扬州盐商,但是对自贡和扬州这两个城市而言,他们的分量是相当的,因为盐运发达,扬州盐商在扬州创造了以消费带动的空前的商业文明,而自贡盐商创造出了独特的工场手工业文明,更重要的是,他们直接推动了一个城市的诞生。“正是因为盐业的兴盛,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众多城市遭遇沦陷噩运的危难时刻,自贡却于1939年9月在分属富顺县和荣县的两个盐场基础上直接建市,当时这个面积仅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2万的小城市,业盐人却占其中70%,这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