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桥村叟
袁桥村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79
  • 关注人气: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氏名人】《全唐诗》崔氏诗集(卷数)索引

(2011-07-23 15:15:38)
标签:

崔氏

《全唐诗》

诗集

崔道融

崔国辅

文化

分类: 崔氏踪迹

 

《全唐诗》崔氏诗集(卷数)索引

 

 http://pmgs.kongfz.com/data/pre_show_pic/3/123/782.jpg

 

《全唐诗》卷068】 《崔融诗集》

 

《全唐诗》【卷119】 《崔国辅诗全集》

 

《全唐诗》【卷130】 《崔颢诗全集》

 

《全唐诗》【卷155】 《崔曙诗全集》

 

《全唐诗》【卷294】 《崔峒诗集》

 

《全唐诗》【卷591】 《崔珏诗集》

 

《全唐诗》【卷679】 《崔涂诗集》

 

《全唐诗》【卷714】 《崔道融诗集》

 

 

 

   唐代诗人崔涂      《全唐诗》【卷679】 《崔涂诗集》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工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元·辛文房《唐才子卷》卷九)

  崔涂律诗,音节虽促,而兴致颇多,身遭乱梗,意殊凄怅。虽喜用古事,而不见拘束。今人格体,类多似之,殆亦矫翮于林越间,而翛然欲举者也。(明·徐献忠《唐诗品》)

 

 

  唐代诗人崔曙       《全唐诗》【卷155】 《崔曙诗全集》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居宋州(今河南登封)。崔曙自小孤贫,苦读书,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工于诗,人称其诗多叹词要妙,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有《奉试明堂火珠》一詩,“夜來雙月合,曙後一星孤”之句,颇得玄宗赞赏,取为状元開元二十六年狀元及第后,官河南尉。晚年隱居河南嵩山。事蹟無考。卒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其诗多写景摹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词句对仗工整,辞气多悲。代表作有《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奉试明堂火珠》、《途中晓发》、《缑(音gou沟)山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对雨送郑陵》等。其诗中“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等都是极佳的对句。全唐诗》诗一卷(上卷第一百五十五),有其存诗十五首。《全唐文》有《瓢赋》一篇。事迹略见《本事诗·征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二十、《唐才子传》卷二。

 

              

 

  奉试明堂火珠

 

             崔曙

 

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

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

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

 

 

 

   唐代大诗人崔珏     《全唐诗》【卷591】为 《崔珏诗集》

 

 

   崔珏(607--670年,音jue),崔府君,名珏,字子玉,号元靖。又字梦之,乐平(山西昔阳)人。父崔让,母刘氏,尝寄家荆州, 唐贞观七年(633)入仕,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潞州长子县令、滏阳县令、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一说,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六月初六,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卒,年六十四。

 

 

    崔珏,字梦之,祁州人,唐大中年间(850年左右)中进士。《全唐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均记有:“为淇县令,有惠政”。淇河岸边的西岗村,建有崔府君祠纪念崔珏。明清《淇县志》载有其事。

 

 

  《全唐诗》【卷591】为《崔珏诗集》,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作。

   在潞州长子县令任上,据说崔珏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明朝王世贞撰《列仙全传》)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冥府最著名的四大判官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在《西游记》及各地的传说中,均有出现。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人。

晋东南一带陵川县的崔府君庙,最早修建于唐朝,金代重修,后世屡有营建。它得以保存,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赖于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因为“建于高台上的寺庙以及平台两侧的石阶对峙建筑形制,仅见于唐朝的敦煌壁画之中”(《寻踪太行古寺庙》),是国内仅存的孤例。

传说在河北滏阳县令任上,崔珏见当时县内河水泛滥,就设祭坛祷告上帝,不久一条巨蛇浮出水面而死,河水也退去了。事后不久的一天,崔珏正与人下棋,忽然来了几个持节的黄衣人,说奉上帝的命令,召崔珏为磁州(滏阳县为该州管辖)都土地。旋而去世。

 

 

   唐代大诗人崔 融   《全唐诗》卷068】 《崔融诗集》

 

 

   崔 融(653~706) 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李显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封中岳(嵩山),见崔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赞美;封禅毕,又命崔融撰《朝觐碑》。遂由魏州司功参军擢授著作佐郎,转右史。

  圣历二年,授著作郎,兼右史内供奉。圣历四年迁凤阁舍人。久视元年(700年),惹怒宠臣张昌宗,贬为婺州(治今浙江金华)长史。不久,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长安二年(702年),再迁凤阁舍人。翌年,兼修国史。此时有司正议税关市,主张凡行人尽征之。崔融以扰民太甚、或致骚动为由,上疏反对,主张只税商贾,不税行人。武则天从其议。长安四年,任司理少卿,仍知制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广招文学之士,崔融屈节佞附。张易之被诛后,崔融贬为袁州刺史。不久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以预修《则天实录》功劳,封清河县子。

  崔融为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与李峤、苏味道、杜审言齐名,时称“文章四友”。其女崔海棠,为杜审言儿媳,杜甫之生母。有《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 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工力。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

 

 

   唐代大诗人崔颢      《全唐诗》【卷130】 《崔颢诗全集》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天宝十三年卒。
 
 
 
   唐代大诗人崔国辅    《全唐诗》【卷119】 《崔国辅诗全集》
 
 
     崔国辅,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元年(712)至天宝十一年(752)前后在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榜。任山阴尉。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天宝初,入朝为左补阙,迁礼部员外郎,为集贤直学士。天宝十一载(752),京兆尹王□因罪被杀,他是王的近亲,受到株连,贬晋陵司马。在晋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
  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天宝十载(751),杜甫献《三大礼赋》以求进身,玄宗诏试文章,崔与于休烈以集贤学士为试官,对杜深加赞赏。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中说:“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在盛唐诗人中,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 、《读曲》遗意。殷璠说:“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而乔亿则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国辅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诗45首,《全唐诗》编为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唐代大诗人崔道融     《全唐诗》【卷714】 《崔道融诗集》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

县)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 《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唐代大诗人崔峒    《全唐诗》【卷294】 《崔峒诗集》

 

 

    崔峒,博陵人。安史之乱,避地江淮。登进士第,为左拾遗、集贤院学士,终于州刺史。《艺文志》云终右补阙,“大历十才子”之一也。诗一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