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研究】崔氏得姓太祖姜太公的治国思想及千秋功业

标签:
修德齐国《六韬》三宝孙子兵法·计篇 |
分类: 崔氏踪迹 |
崔氏得姓太祖姜太公的治国思想及千秋功业
http://img.lotour.com/test/chinatour/201003/img444626.gif
临淄齐文化广场
姜太公其人
“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饮誉中外,堪称兵法之集大成者,其军事思想亦不乏借鉴太公谋略之处。举例说明: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之句,而以反映姜太公军事思想的《六韬》论着中《文韬·兵道》记载即有“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之句;《孙子兵法·计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与《六韬·龙韬·论将》中“将有五材十过”,“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相近;《孙子兵法·计篇》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国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而《六韬·龙韬·论将》亦言“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等等。
《六韬》,是姜太公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共六十篇。姜太公军事著作《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现存甚少。其军事韬略、战争谋略、战法战术、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思想的高明、深邃、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创造性、开拓性,他不是单纯地就军事而论军事,而是从哲人智能的高度,以聪明政治家的眼光,将政治与军事、治国与理军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加以论述。这就使他的军事韬略、谋略颇具全面性、深刻性、精辟性,因而为历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重,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权谋思想 《六韬·文韬·文师》最后有一段姜太公的话:“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这是太公“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灭商兴周的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权谋思想。因为,最大的权谋莫过于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奇取和建立国家政权是军事谋略的根本。这一思想,除《文师》外,在《发启》、《文启》、《顺启》等篇中也都反复论述这个道理。太公被封齐,建立齐国之后,推行的根本方针也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可以看出,姜太公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给予人以生利的是道义,能行仁义道德者,则能使天下人归服。因此,国君应当以天下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害为害,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生为务。只有以仁义道德为天下兴利除害,使天下人与之共利害,同生死,共忧患,共苦乐,这样便可以收揽、固结民心,使万民归心、欢心。基于这种认识,《六韬》强调国君要行仁修德,泽及百姓,不可暴民、虐民,为已而害民,。只有这样,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拥戴国君。本思想亦在齐国的实践中贯彻、实现了这一思想。这是其它所有军事谋略家所没有的。可见,《六韬》一书的上述内容,与姜太公的军事谋略思想相符。
爱民思想
顺民思想
举贤思想
《六韬·文韬·上贤》云:“太公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举贤思想,在姜太公建立齐国之后,又正式列入建国方针之一,即“举贤而上功”。
六守三宝
姜太公在“三宝并重”“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广开财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货币政策,确保财货正常流通、赋税正常缴纳,促进经济发展、市场繁荣,这种开源节流的经济、货币政策,实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上策。姜太公深知,农、工、商三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国无农无食不稳,国无工无器不富,国无商无货不活,故要农、工、商并重,协调发展,使人民有业可从,衣食饱暖,器具足用,财货流通,财政充裕。姜太公的“三宝”思想,不仅是周朝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而且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政治、物质基础。此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延续至当今世界。
九府圜法
“九府”是“掌财币之官”。查《周礼》的“九府”之职能,就在于“通货币,易有无”。
姜太公的财政经济政策和金融管理制度,不仅为周朝的经济管理、经济监督、赋税收纳、货物保藏等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而且为齐国的强大,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姜太公的生财之道,理财之策,即开源节流之制,是富民强国之道,为万世治国兴邦之正道,万事不易之治道,故为万世法。
在《诗经·大明》中写道: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在诸多赞诗中,对姜太公一生功绩给予高度概括、评价的要算《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的《姜元帅赞》: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
对姜太公一生的千秋功业,不仅诗词歌颂,而且经史文论,多有盛赞。
对姜太公,人们不仅重视他的著作和智能的价值,更加尊崇他高尚的人格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千百年来,人们怀念他对正义,对文明的孜孜追求;困难,他不退却,不屈辱,不低头;饥饿,也不理会;沉沦,他不屈服;年高,他不服老,而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毫不动摇。是有志不嫌年高,大器晚成、“使老者奋”的典范。他永远是包括姜姓崔氏在内的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