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桐诗卷】 (05)七言律詩八十首(续)《东洲集》第5卷

(2011-06-17 16:26:24)
标签:

宋体

《后汉书》

鹿门

东洲集

羊祜

分类: 崔氏踪迹

《崔桐诗卷》

 

         七言律詩八十首(续)

 

                                                                                    《东洲集》第5


 

                                                           崔一良 句读、注释

 

 

   崔桐,字来凤,号东州,直隶海门(今江苏省海门市)人,生于明成化十三年。直隶乡试第一,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进士,为第一甲第三名,授编修。正德十四年,明武宗南巡江南,崔桐与同榜状元舒芬等上疏力谏,被廷杖,夺俸,遂名闻天下。嘉靖十年,以翰林侍读出为湖广布政使右参议,提调武当山,累提升为国子监祭酒,终礼部右侍郎。

  桐著有《东洲集》二十卷,《东州续集》十卷,(《四库总目》、《明史艺文志》作东洲集四十卷,无续集)行于世。

 

 

 

 

 德安道中有懷簡省中諸公

 


 


水田村社散鳴蛙,楊柳橋西日欲斜。

春暮病軀頻道路,鄉愁短髮對鶯花。

疏狂豈有山公鑑,時序空馳孟愽車。

回首仙人黃鵠上,欲憑誰覓漢江槎。

 

 

 

  注:

 

       “德安”,德安县,在江西九江,明代属九江府。(《明史·地理志》: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唐虞三代时,为敷浅原。春秋时界于吴、楚

之间,有“楚尾吴头”之称。战国时属楚国,西汉建历陵县,南北朝设蒲塘场。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改蒲塘场为德安县。 

 

       山公鉴”,典出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山公启事”。(见《晋书 卷四十三山涛传》)。唐 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后用“山公启事、山公鉴、山公识”等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

 

      孟博车”,语出(宋)刘克庄《送陈郎玉汝之官》诗:“昔一平津阁,今随孟博车。径趋乌幕远,渐向鲁廷疏。分袂三年别,平安两字书。何时迎昼绣,携酒煮溪鱼。”

 

       “槎”, (读音 chá ),木筏。

 

 



  衝風發德安飯紫石鋪有感

 

德安暮發意促促,風動天霾百里沙。

紫石官渠空細柳,碧山故國有餘花。

南來幾望仙洲鶴,西去猶衝落日鴉。

鄉思庄程何定在,幔輿羞過野人家。

 

 

   注:

 

   紫石鋪,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随州境内,位于湖北北部,闻名于世的编钟出土于此。

 

 



  光武宅宅在白水南

 

棗陽縣南光武宅,白水盤山王氣多。

遠客經行春鳥道,野人指點舊龍窩。

荒祠歲臘還香火,東漢乾坤幾戰戈。

電馬雲旗今到否,望中疏水嫋姻蘿。

 

 

    注:

 

   “光武”,即中国十大明君之一、西汉光武帝刘秀。《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

 

   “白水”,位于枣阳县南。《后汉书》载:“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其宗族往家焉。”《水经注》载:“光武帝旧宅在城东南40里即白水村,又曰皇村。”李贤为《后汉书》作注道:“光武旧宅在今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

 

   “枣阳”,位于湖北西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与随州接壤,西与襄樊毗连,汉光武帝刘秀祖居地及故里。明朝正德二年,立皇村寺碑,碑文称“皇村在枣阳东南四十里,圣龙襟其左,响水潭在其右,群山在其前,白水带其后。”据此,舂陵白水乡即在今枣阳市吴店镇。

 


 

 



  雨行襄陽道中



  

襄樊江曲經年別,雙劍仍衝溽暑新。

遠道動逢多雨日,離人况是落花春。

城烟深鏁梁玉關,江草偏傷楚客神。

招隱滄洲憐滿地,簑衣欲上釣魚輪

 

 

 

    注:沧洲,滨水之处,常用以称文人雅士隐居处。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 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李白《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唐杜甫《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大堤



  

野雲隨馬大堤長,迥帶江流曲抱襄。

巳賦楚薪風亦古,豈猶花豔目驚即。

樓臺城壓千家市,燈火春喧百越檣。

歌舞銅鞮無覓處,秪聞人說峴山羊。

 

 

   注:

 

   “大堤”,指汉水大堤。

 

  銅鞮”,銅鞮曲即《白铜鞮歌》。銅鞮,指襄阳。故此曲也称《襄阳蹋铜蹄》。系乐府清商曲名。 

 

   “峴山羊”岘山,峰岩直插汉水,雄据一方,襄阳历史文化名山。羊,指羊祜,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晋书·羊祜传》:“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缓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羊祜本传》载:羊祜登岘山,“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羊祜的德行教化传播于江汉。

 

 



  江上望鹿門

 



隔水清風度落花,龐公此處昔為家。

山虛秀色連疏樹,岸遠斜陽帶半沙。

廬想無基空臥鹿,徑應留月尚歸鴉。

九原可起吾從女,採藥同浮汗漫槎。

 

 

    注:诗题“鹿门”,即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原名苏岭山。汉建武时,襄阳侯习郁建庙于山上,刻二石鹿置于庙道口,此庙称鹿门庙。后来称此山为鹿门山,史上孟浩然曾隐居此山。

     “庞公”,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明杨慎《霞邱归引》:“ 鹿门栖隐处,行与老庞邻。” 清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鹿门携妻子,休俟临卭致骑从。”

 



  羊叔子廟

 



羊侯已去碑不昧,涕淚於令尚此亭。

沙岸渡頭春欲老,鹿門煙處草餘青。

輕裘晉代風流在,歲薦襄翁俎豆馨。

江漢腴田天漠漠,萬家歌舞使君靈。

 

 

    注:羊叔子,即羊祜,字叔子。西晋开国元勋。羊叔子廟,即岘山羊公祠堂。晋代羊祜治襄阳有功,岘山建有纪念羊祜的祠宇。该祠始建于西晋咸宁末或太康初,后毁

 

 

 



  隆中草廬



 

曲徑陰陰萬嶂隅,問僧今識臥龍廬。

荒基樹古愁春鳥,廢井泉枯悅野狐。

炎祚已灰終為漢,王圖豈失未吞吳。

綸巾羽扇祠堂在,遺跡高名宇宙俱。

 

 

 

     注:

 

      隆中,在今鄂西北襄阳,距襄樊13公里。三国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卧龙,诸葛亮,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炎祚五行家谓刘汉﹑赵宋皆以火德王,因以"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三国蜀刘备自称得汉之正统,故亦指蜀汉。

 


  習家池



  

騎馬細尋山簡路,問隣還到習家池。

傷心亭舘今誰主,拍手兒童非昔時。

鷺起漁洲春寂寂,煙昏蛙草水澌澌。

自憐未覺風流减,不醉何因倒接籬。

 

 

 

   注: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凤凰山南麓,史载为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所建,习郁后裔、东晋著名史家习凿齿曾隐居于此,读史诵经,所著《汉晋春秋》洋洋洒洒54卷。自汉晋以来,成为襄阳南郊游览胜地。在私家园林史上,被《园冶》奉为“私家园林鼻祖”典范。

 

 



  江上觀霞飛

 

江上霞生春日遲,浮空映水巧逶蛇。

紅翻圻岸憐生媚,倒就迴風忽亂垂。

遠岫欲栖仍不定,疏林偶綴亦多時。

白頭何術能餐女,客路寨幃有所思。

 

 



  穀城道中似孫南江



  

穀城東北山水路,不厭頻來景復新。

樹中幽鳥有時語,溪上小桃無數春。

澗流俯吸喧倦僕,佛閣借眠休病身。

經行自媿足車馬,此地唯應烏角中。

 

 

 

   注:谷城,今湖北襄樊境内,地处鄂西北山区,武当山东南麓,汉水中游的西南岸。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烏角,指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此处喻指隐士隐居之处。




  再登均州滄浪亭

 



舊遊曾此醉深盃,再入春雲一上臺。

陝洛關河連楚越,鄖襄風氣抱蓬萊。

沙鷗孺子歌邊起,蓮塔仙人掌上聞。

坐愛山靈還識主,洞花流出故流迴。

 

 

  注:均州,即今湖北丹江口(肖川县),因均水而得名。原属鄖襄(郧阳、襄阳)地区,现为十堰市代管。古均州因修建大坝而淹没。坐愛,只是爱。

 

 



  鄖陽道中



  

煙塵落日均陽道,峻嶺深谿百里餘。

已怯紫苔能滑馬,獨憐奇石解迎子。

江濤磯轉奔雷去,野燕風斜掠水虛。

來往自慚前度客,東皇應識舊圖書。

 

 

   注:郧阳,在今十堰地域境内,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游。宋代郧县等地属均州,成化十二年设郧阳府。

 

 



  鄖陽偶會盧師陳同年賦此留別盧陝藩少參病新愈

 

 

客况蕭條誰慰予,山城逢女落花餘。

清狂袁紹杯仍在,大瘦相如渴未除。

黃鶴楚雲違別路,青牛秦谷夢仙車。

多情豈向交游淺,魚鴈於今定不疏。


  注:盧師,盧陝藩(少參)之师。同年,科举时代同榜题名的人。少参,明代于各布政使下置参政﹑参议﹐时称参政为大参﹐参议为少参。青牛秦谷,语出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夜观天象,见有紫气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喻指吉祥之兆。

 

 



  鄖陽曉發迴均州喜雨霽



  

宿雨愁行險道中,薄陰新霽曉城東。

谷雲度水仍含濕,柳絮沾泥不受風。

倦僕屢驚苔滑滑,去旌遙指日曈曈。

太和瑞色迎予碧,漸覺蓬萊路可通。

 

 



  普門寺夜坐有懷

 

山寺鳴鐘春月微,嵐氛冉冉點春衣。

風間藥圃藤蘿寂,泉響魚梁鵩鶩飛。

商暫成良夜坐,媿心尚阻碧山歸。

海天吾土虛芳草,獨往何年願不違。

 

 

 注:普门禅寺,佛教名刹。位于河南汝州,座落在宝丰县城东大、小龙山之间香山之巅。俗称香山寺。原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唐时寺塔并存,宋、金、元、明历代均有修葺或重建。此寺原规模宏大,殿宇亭阁,甚为壮观。明末,寺院毁于兵火,殿宇皆尽。有明代状元、书画名家刘若宰书写"重修大悲观音塔碑记"狂草碑;金代广平郡开国侯驸马都尉乌林答天所立“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等。 清顺治初年重建,至康熙年间历时五十余年。清末,香山寺又逐渐颓败。

 

 

  陽春

 

戊子六月至郢事辛卯以試上復至登臺悵然兼簡商劉諸君子

  

樹連僊磴青霄路,山抱六居白雪臺。

六月昔曾揮汗客,乘春今又看花來。

皛雲雙闕金城鏁,繞郡澄江銀漢開。

我亦高歌非絕唱,風流還郢中才。

 

 

   注:陽春臺,位于湖北钟祥。现在原址建有陽春臺公园。

 

 



  楊山人隱居



  

班白馳驅苦未閒,幽居愛爾只青山。

墻過鹿豕時常補,門挂藤蘿夜不關。

坐石巧當留客處,釣舟斜出浴鷗灣。

遲回正憶淮南景,   張望何因得好顏。



    注: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 斑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有妇人出於室者,发班白,衣缁布之衣,而无里裘。”班,一本作“ 斑 ”。 晋 潘岳《闲居赋》:“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鬓班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徬徨间,一班白叟出,衣帽整洁。”一指老人。 三国 魏 曹操《对酒》诗:“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魏书·高宗纪》:“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处后,晚进居先。” 唐 卢纶《酬陈翃郎中见寄》诗:“班白皆持酒,蓬茅尽有书。”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潛江雨行


  

楚江石圻水倒流,冥冥雨多行雲愁。

岸篠垂濕吹不散,葛氅怯陰凉欲秋。

衝風已無烏鵲度,乘浪恐有蛟龍浮。

黃昏雙棹指漁火,打鼓迴船依淺洲。

 

 

   注:潜江,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号称 “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行宫章华台就在境内的龙湾,已有2500多年历史。“龙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被定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黃江

 

黃江雨餘落日微,風花吹濕沾衣客。

盤流衝岸已多險,啼鳥喚人胡不歸。

漆室有懷鬢欲老,桂山入夢心仍違。

簿書親汝豈能事,嬾性於今甘息機

 

 



  暮泊黃州團風江有感


 


團風暮州愁思動,憶在揚州芳事饒。

看水疑浮潮漲海,聞簫上月明橋。

唯將奔走添衷朽,實媿才良慰聖堯。

坐對南天不成寐,斷雲疏雨總蕭條。

 

 

注:黄州,位于湖北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自隋唐以来,向有“古名胜地,人文薮泽”之称。隋郡废,于此置黄州。唐又改齐安郡,复改黄州。黄州建制几经变更,建国后置黄冈县,后改黄冈市,分设黄州区团风县。

 

 



  舟泊團風驛李盤濱憲長見過

 

李白過逢江上舟,談詩呼酒共寒流。

漸予豈觧吟黃鶴,羡子真能脫紫裘。

烏鵲繞林凉月細,魚龍吹浪暮煙愁。

相看更惜蒼茫別,燭剪黃昏坐耒休。

 

 



  黃州赤壁        赤壁之战在荆州 

 



鶴洲漁浦一山橫,為識坡翁誤汝名。

戰火豈經渾謾賦,地靈留此待誰盟。

風含天壁仍懸赤,江抱雲根不斷清。

秀色瑤光堪遠攬,明朝還上竹樓城。

 

 



  登赤壁寺閣王稚欽携酒至



  

赤壁高閣對江流,江草青連蘇子洲。

銀漢橋虛愁鵲度,珠光塔古抱龍遊。

風雲舊物吾仍取,詞賦仙翁去不留。

謾約王喬招白鶴,夜深還共月明舟。

 



  歸塗曉行

 

雨餘斷岸江聲洶,日隱船窓山氣昏。

牽纜人喧唯吠犬,傍灘市小未開門。

簿書頗覺歸塗减,衾枕聊貪曉臥溫。

起捲湘簾看風色,淺沙寒綠滿芳蓀。

 



  舟過大別山



  

山色江光清可憐,不知流峙自何年。

根盤古郡真雄楚,派合河源直抱燕。

崔顥樓雲漁外,  禰衡洲草鷲峯前。

經行每阻登臨興,白首空回日暮天。

 

 

  黃鶴

 



萬疊江山古郡開,南天勝槩表樓臺。

龜龍象繞城煙合,牛女宮虛漢水來。

路渺仙雲空望鶴,草凄洲雨尚憐才。

踟躕不盡憑欄意,畫角天高生暮哀。

 

 


  登鶴樓望春即事

 

望春欲對春江水,携榼來登江上樓。

舟子得魚歌渡口,浴鳬飛濕傍沙頭。

山城雲散桃花雨,茅舍村連蘆葉洲。

巳覺虛無遺萬事,漫招碧落送雙眸。

 



  鵠磯楚望



  

仙人磯對別山雄,磯上樓臺縹渺中。

西去長江接銀漢,南來五嶺跨晴虹。

人家漁稻迴夷俗,鶴路雲煙抱楚宮。

多病登臨渾謾興,獨吟頭白向秋風

 

 

    注:鹄矶,黄鹄矶,长江南岸武昌城西突入江中的矶石,与汉阳禹功矶隔江对峙。《湖广通志》载:黄鹄山、城内西南、俗称蛇山,一名黄鹤。昔仙人子安乘黄鹤憩此。志云:黄鹄山蛇行而西吸于江,其首隆然,黄鹤楼枕焉,下有黄鹄矶。传三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曾于此首建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建于此后,矶石不再裸露。

 

 

 


  岳陽樓二首



  

洞庭形勝雄千古,此日登樓興不孤。

巳訝乾坤仍混沌,更疑荊楚盡虛無。

鵑啼斑竹堪愁思,龍枹奇峰總畫圖。

落日冥冥澹雲樹,萬家門外有蠻艫。


  

年來旅抱開清漢,巴岳湖山迥不群。

鰲背丹崖衝蜀水,鴈邊碧落斷湘雲。

舟橫莎岸人稀度,天合煙村日易曛。

回首江湖更廊廟,可堪惆悵范希文。

 



  岳陽試士登院後萬竹亭

 

亭開萬竹陰陰裏,四壁琅玕百尺強。

旅况對君忘閴舛,市城有此亦瀟湘。

凉含山雨侵苔磴,低壓湖雲覆短墻。

何日我來還借問,龍孫頭角幾多長。

 



  予巡岳時浦南北澗二憲長餞送千里更遣使遠問詩以謝之

 

清江畫舫三人讌,野岸微風十里程。

飛鷺浴鷗偏近客,渚蘭汀芷擬同盟。

鵠磯天遠僊人閣,湘竹烟深帝子城。

昨夜傒奴致金玉,閒緘聊得旅愁輕。

 

 

 



  謁長沙賈太傅祠以陸雙石

 

太傅祠堂秋色深,江烟城雨暮寒侵。

風旗尚識經綸氣,蛩壁疑聞嘆息音。

半夜鬼神前席夢,千年俎豆後王心。

非君泣主能輕死,為約靈均問今古。

 



  雨中望南嶽

 

層峯疊磴與雲連,絕壑丹烟帶雨懸。

開闢有情留此景,山川何處更推賢。

風飄笙磬雙虹外,樹隱樓臺匹馬前。

便欲焚魚一飛去,借渠松頂鶴巢眠。

 

 

 注:

 

   南岳衡山,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衡阳海拔1300多米。山上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是对衡山的赞美。

 

    焚魚,烧鱼(祭神)。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尚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此处指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南嶽



  

南嶽嵯峨應軫星,芙蓉森列矗雲青。

鰲連地軸雄全楚,龍抱天源入洞庭。

壇外雪峯朱草長,岩陰丹鼎紫霞零。

祝融定有僊人隱,為借藜燈共著經。

 

  圖經云,衡山根通洞庭】

 



  九月赴永宿排山觀見菊

 



山行窈窕踏晴沙,旅宿停驂羽士家。

萬里客情聞落木,百年詩鬢對黃花。

衡峯天隔無迴鴈,谿竹烟深巳暮鴉。

漫向僊源覓歸路,欲憑誰覓犯星槎。

 

 

 

    注:永宿,河南永城,今属商丘。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处,被称为河南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牟融·寄羽士》 修真之人从很早以前就存在,这些人被称为羽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