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说】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

标签:
杂谈 |
分类: 热门话题 |
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
近段时间以来全球地震频发。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震基本上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去年智利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天灾和此次日本地震,占据了全球地震强度前五名中的两个席位。而智利和日本,一个在太平洋东南部,一个在太平洋西北部,这意味着,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了相对的活跃期,未来活动很可能进一步走强。
日本大地震发生区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1900年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发生的里氏9.5级大地震,它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只是在太平洋东海岸。
据牛津大学学者易利奥特(John Elliott)解释:地震发生的日本海槽大致走向南北向,断层西倾,倾角很缓,约15~20度。日本筑波大学副教授八木勇治对日本大地震的解析结果显示,地震是由长约500公里、宽约200公里的巨大断层出现最大20米的位移而引发,断层北侧最先裂开,约70秒后南侧的茨城县近海区域也开始发生断裂,整个断层断裂持续了约2分半的时间。
从2008年以来,全球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的信号越来越强。2008年在中国青藏高原发生了8次6级以上地震,包括8.0级的汶川地震,2010年又发生了玉树地震。地球是一个整体,某个地区地壳的强烈活动,将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地壳活动,青藏高原的活跃已经影响到太平洋板块的活跃。2010年1月的海地地震,2月的智利地震以及2011年2月发生在太平洋的东海岸的6.6级智利地震,另外还有2011年的新西兰地震,最近一系列地震表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正趋于活跃,尤其整个环太平洋地区进入强活跃期的信号越来越清晰。
对于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相关专家表示地震预警系统从目前来看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依然很有局限。
天灾对人类的生存和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地震是人类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目前还不足以预测地震,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训练自己具有防灾减灾的知识和能力,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