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覆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的历史孕育的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景点推荐】
★ 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
莫高窟
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和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莫高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有十分惊人的精深造诣和丰富想象。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產,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旅游贴士
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所以要自带手电。
同样为了保护壁画,不能带相机进入。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家一起保护吧!
交通指南
去莫高窟可以从敦煌打的前往,面的单程大约35元左右,轿车稍贵。另外在市区内也有很多中巴直达莫高窟,不过似乎不如打的方便。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较晚,6点以后可以搭乘一辆接工作人员的小巴,每人5元。
★“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
敦煌鸣沙山是“丝绸之路”上神奇瑰丽的旅游胜地之一。

“沙漠第一泉”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相传,这里原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汉代一位将军率领大军西征,夜间遭敌军的偷袭,正当两军厮杀之际,大风突起,漫天黄沙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于是这里就有了鸣沙山。据说,现在该沙山的沙鸣,就来自他们的颁杀之声。
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鸣沙山山麓有翡翠般的月牙泉。在沙山上突然遇到一眼月牙般的泉水,会让人顿时心情愉悦。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旅游贴士
注意防晒,沙山上几乎没有遮挡物。
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夕阳美极,不要忘了带上相机。
带上1~2个空瓶子,鸣沙山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可以免费带走留念。
交通指南
从市区有中巴直达,但也许不是最方便。也可打车到鸣沙山,约需15元左右。体力好的人不妨自已租自行车前往。
★“魔鬼城”--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敦煌的雅丹“魔鬼城”地貌风光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就像设计师精心布局一般。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令人不由得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心生敬仰。
敦煌的雅丹地貌面积大,造型奇特。正如地质专家所言“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时间之久远,地貌之奇特多样,规模之大,艺术品位之高,堪称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
旅游贴士
不同时间的雅丹地貌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条件建议分时间段去,凌晨中午傍晚各有妙处。
★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 阳关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一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集中体现了我国汉唐边塞风情。附近遗址遍布,分布有古烽燧遗址、古道遗址、古城遗址、古窟遗址等,极具文化个性。据了解,阳关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寿昌城景点、野麻湾景点、葡萄沟景点、西土沟景点、阳关博物馆5个建设景点。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旅游贴士
看古迹、凭吊历史,再想象的世界里去窥一眼历史,感受不同。
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交通指南
从敦煌去阳关,一般需要包车,然后乘坐当地的三轮车或骑马前往,来回费用在1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