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鲁情未了】再登崂山

(2010-04-10 14:31:20)
标签:

太清宫

青玉案

绛雪

一块

蒲松龄

崂山

旅游

分类: 旅行日记

                                 1995年5月30日  星期二

 

再登青岛崂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青岛五四广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西洋风格建筑

 

 【齐鲁情未了】再登崂山

 

女儿薇薇在青岛崂山

 

 

 

 时隔十年,我再次来到青岛,二登崂山,兴趣不减当年。一九八五年那次,是从北京学习结束,绕道青岛,本意是看看中学课本上描写到的鲁迅公园,但却被雨中崂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难以释怀。

 

 崂山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山。它三面环海,奇峰依水而出,远远望去,真是云蒸霞蔚,仿佛海面上浮起的一座仙山。这次登崂山,是一个晴天。由于水气充足,雯彩岚光,变化无穷,九水曲折,崂山显得格外灵秀幽清。

 

 海边是太清宫(又叫下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崂山最古老、也是规模最大的道院。作为道教圣地之一的崂山,建于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期的三清殿,是其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号称“天下第二丛林”。殿宇虽然不大,但这里却是古树最集中的地方。三官殿里有株茶花树,主干合抱粗,寒冬腊月,一树鲜花,璀璨如锦,又名“耐冬”。蒲松龄曾以它为题材,写过一篇有名的短篇小说《香玉》(《聊斋志异》),把这株耐冬,变成美女绛雪,写得哀艳动人,呼之欲出。这株树旁的石头上,就刻有“绛雪”二字。蒲松龄曾在这里住过,并且创作了《崂山道士》、《崂山观海歌》等名篇佳作。

 

 太清宫旁边临海处,有一块数十米高的巨崖,十分雄伟。崖前散立着许多斑斓的奇石,据说是八仙坐过的,所以叫八仙墩。它的形状,象伸入黄海的一只巨人臂膀。

 

 上山途中,经过上清宫。这里环境幽静,浓荫蔽日,如同“仙山洞府”。院中的两株银杏,树龄已超过千岁,主干已空,但仍然老枝如虬,郁郁葱葱,充满了青春活力。宫外的石壁上,刻有邱处机的一首词《青玉案》。岳处机曾经被成吉思汗封为“国师”,“总领天下道教”。他曾在此处大会道徒。《青玉案》及序,即是这次活动的纪录。

 

“龙潭喷雨”是崂山的一处佳景。人未到龙潭,在远处已经听到潺潺水声。到了近处,瀑布飞泻而下,犹如雷鸣。一条银龙自天而降,在中间被分叉为二,似巨匹银绢组成的“八”字,直插潭底。只看到烟雾茫茫,一股凉气袭人。十年前,为纪念一次山洪爆发中,在此处抢救落水大学生,而遇难的一位海军战士而树的一块木碑,早已换成汉白玉碑。人们在碑前,读着碑文,对英勇献身的心中的英雄肃然起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