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2010-03-11 08:36:35)
标签:

柱状节理

空山

火山口

云之南

腾冲

分类: 旅行日记

腾冲,天然“火山博物馆”

 

 

                                              2010年1月12日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来腾冲,一定要到马站乡,看看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腾冲火山与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巴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中共生。在腾冲境内,至今可以看到世界上少见的最密集的火山群。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去马站途中,路过打鹰山。陪同的主人告诉我们,山上的少数民族百姓正在搬到政府指定的移民点。打鹰山是腾冲最年轻的火山,腾冲火山之冠,400年前还喷发过。它处于火山群中心,周围有大小火山90多座,有规律地排列着。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就要到了!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赶集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赶集

 


    向北不远即是马站。正逢集市,马站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赶集人与琳琅满目的衣服鞋帽、蔬菜瓜果,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小镇的东头,即是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腾冲火山博物馆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腾冲火山   概述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柱状节理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好大的火山弹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火山浮石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火山榕树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火山石:赤色熔岩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原生火山弹


    看了火山博物馆内的火山群模型、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对腾冲火山群有了一定了解。腾冲火山公园中,可以看到不同形状的火山、火山溶洞、柱状节理、火山湖等景观。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大空山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大空山登山道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登大空山回望

    我一鼓作气登上大空山火山口,据说大空山海拔2000多米,相对高差150米,有近600级台阶,也没费多大劲。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会当凌绝顶



    在山顶火山口,看到黑空山、小空山与大空山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大空山火山口

    大空山火山口,底径700多米,喷发口径约400米,深50米,像口大铁锅,中空而深。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火山群星罗棋布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火山群座座“无头山”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高黎贡山似一道屏障,雄居其后


 

    环绕火山口一周,仿佛感受到当年喷发时烈焰腾空、气冲云天的情景。朝东望去,火山群星罗棋布,多姿多彩,蔚为壮观。高黎贡山似一道屏障,雄居其后,仪态万千。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柱状节理为六方形石柱



    从大空山下来,驱车去东北方向几十公里,到达黑鱼河。河岸有独特的火山遗迹景观柱状节理。柱状节理为六方形石柱,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在河的两岸排开,气势恢宏,壁立千仞,横插山岩,犹如千军万马整装待发。几只猴子嬉戏其间,使得静止景观增添几份活力。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河水从火山溶洞之中喷涌而出,光怪陆离


我在云之南(3)腾冲“火山博物馆”

 一路欢歌

 


   到对岸,看黑鱼河又是一番景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河水从火山溶洞之喷涌而出,一路欢歌。河水清澈见底,在太阳照耀下,光怪陆离,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链接】行走腾冲之火山公园

 

 

    腾冲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腾冲县城以北23公里的马站乡。听说,到了腾冲不看火山,你一定会后悔,不过看了你会更后悔。确实概括得够精辟,不过是无头之山而已,看的就是它的壮观与典型。腾冲是中国最集中的火山地热区,全县分布有火山锥99座,观赏价值较高的有22座。其中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是众多探访者首选之地。

 

    黑空山居北,相对高度约200米,其东西两面横荡着一条绵延数里的玄色石带——那是冷却、凝固了的来自地底的熔岩。居中的大空山,相对显得荒凉一些,它比黑空山略低,四周是当年喷发后形成奔流状熔岩积滞石滩,空寂苍凉,游客也较少;小空山高仅50来米,但火山口却大得出奇,直径150米有余,且深达70米。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距我们较近的小空山,顺着两侧的台阶登上去,眼前的一切并没有在火山口上那种神秘、恐怖的感受,而为了让游客参观更方便,在火山口上面一圈修建了观景小路,在台阶上去的口和正对的垂直方向都有一个观景台,走在这上面,倒更像是漫步在森林公园一般,四周一派郁郁葱葱,墨绿生机。


    关于腾冲这里的火山锥的形成,要从它的地理位置说起,云南腾冲县,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接合线上,岩浆活动十分剧烈,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当剧烈的地震发生时,山崩水涌,岩溶喷出地表,待地震停止,岩溶冷却,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状独特的火山。


    在腾冲火山群中,最早喷发的是在90万年以前,腾冲县城就是建筑在这座火发威之时喷出并冷却凝固的滚滚熔岩之上的。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以为腾冲火山群是“新生代死火山群”。直到1993年5月新华社发布了一条令人惊异的消息:我国科学家用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火山并取得重要发现——已熄灭了380多年的云南腾冲火山群不是死火山,而是处在休眠状态的活火山!这一全新的定性一经传播,便给原本已经够威严和神秘的腾冲火山群平添了一抹新的威严与神秘,以致人们在游山观景之时心里又多了一份敬畏与刺激。

 

    在火山地质公园内,这一路上都是用火山石材铺成的,早在明清时代,腾冲当地居民已经在利用火山石作为建筑石材了。如今,腾冲火山石作为一种新兴的石材,被运用的更为广泛。腾冲火山石主要是玄武岩,特点就是质量轻、强度高、隔热、吸音、防火,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绝对是天然绿色、环保节能型的原料。所以,在腾冲,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周边乡村,火山石的使用无处不在。市内各大小广场、市内各停车场、市内人行道、市内绿化带用石等等,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用到了火山石。


    下了小空山,我们来到另一个景点,柱状节理。柱状节理似乎对我们这帮人吸引力更大。从旅游杂志上看到介绍,腾冲的柱状节理大约形成于3万年前,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年轻的一片石柱。腾冲当地人把柱状节理称为“神柱”,非常形象贴切,它默默无闻地躺在龙川江畔。

    这次终于可以近距离地观赏柱状节理,我们下车后步行下到龙川江的河谷,走过一座悬索桥,再往前走到一座小水电站前,就能面对面地看到这些神柱了,这里立着一块由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地热队撰的示意碑,文字详尽地解释了柱状节理这一地质现象,柱状节理是火山岩的一种特有景观,当岩浆喷溢出地表流动静止后,表面快速冷却,其下面的岩浆因温度因温度逐渐降低而形成半凝固状,内部出现多个温度压力中心,岩浆向温度压力中心逐渐冷却,收缩,产生张力场,在垂直岩浆冷却面方向上形成裂缝面(即张节理),在此过程中玄武岩浆中的长石、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结晶析出,一方面因上述矿物多呈六方晶形,组成岩石便呈六棱柱状,另一方面由于各温度压力中心距离基本相等,围绕各温度压力中心的张节理距离也基本相同,故有规则的多边形张节理之组合亦多呈六棱柱状,当然也有四棱、五棱及七棱柱状的。


   一般柱状节理的柱体多垂直于熔岩流动面,此处的石柱排列方向有垂向、水平向、斜向甚至呈圆弧状转向的,其原因一是可能当岩浆流动时,因地形地貌的不同或控制,从而形成方向不一、多姿多彩的柱状节理;二是此处可能曾经是岩浆溢出口,位于颈部的岩浆冷却时会形成多向或转向的柱状节理。

 

    今天能在此看到千姿百态的柱状节理,归功于龙川江断裂将岩层错断,再在流水的冲刷、切割下,让这一神奇的地质遗迹景观逐渐展露出来。河的对岸也有一片柱状节理,规模没这边的大,其中有一片是与山体垂直的,露出的断面像一根根木头。面对它们,同志们都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参观完奇特壮观的柱状节理,我们穿过悬索桥向黑鱼河走去,黑鱼河的水非常清澈,还有着不同的色彩。黑鱼河是一条地下暗河,是腾冲火山运动后在熔岩流的作用下,岩浆堵塞地河,使地下水流出地表形成的河流,因出水口在夏秋季节,经常流出一种黑色小鱼,故取名“黑鱼河”。沿着河边前行,一股柔美的水从山底的洞穴中缓缓流出,带着舞动的水草转一个弯穿过石板桥便奔腾而下,时而撞在溪涧的卵石上珍珠般飞溅撒落再化成雾气向谷底的河流汇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